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小学生心理核心素养模型构建*

时间:2024-08-31

申喆

中小学教研教改

中小学生心理核心素养模型构建*

申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心理和谐”为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学科学习、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并使之具备相应的“认知力、调适力、实践力、发展力”。据此,构建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的模型变得可行。

中小学生;心理;核心素养;模型

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后[1],教育界展开了对各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探究。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以下简称《纲要》)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得到重视。但要进一步明确心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应《纲要》为标准,尝试建立中小学生心理核心素养模型(见下图)。

图1 中小学生心理核心素养模型

一、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入手确立心理核心素养

《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强调要“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心理和谐,能够处理个体与自我、他人、环境的三大关系。因此,中小学生心理核心素养应是“心理和谐”。

中小学心理核心素养应能够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要有明显的区别。“心理和谐”就体现了本学科的独有意义。即使其他学科也有心理和谐理念的渗透,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这是最有价值、最根本的素养追求。

二、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萃取心理核心素养构成要素

《纲要》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结合《纲要》的内容界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学科学习、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素养。

自我认知素养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能够克服自卑、自负等不良心理,对自己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进而能够自我管理、加强自我约束,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育要求。

学科学习素养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达到的一种有效学习的状态。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例如预习、复习的方法,加深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形成水平适中的学习动机。

人际交往素养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表现出乐于交往、学会交往的正常社交状态,能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把握交往的尺度,妥善处理与老师、父母、同伴的关系。

环境适应素养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与外部环境和谐相处的一种良好状态。具体表现为不畏惧挫折、爱护环境、珍惜生命。

以上四个要素互相联系、彼此补充,都是“心理和谐”的组成部分,都属于学生“心理和谐”的培养内容。

三、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探究心理关键能力

心理核心素养的实现离不开心理关键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应能直接体现学生分析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和预防心理问题的能力。《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中提到了要培养学生“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调控情绪能力”“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辅导为主,内容应贴合学生实际。鉴于此,心理关键能力分为自助力、调适力、发展力、实践力。

自助力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取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并运用到自身所面临的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上。它是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调适力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获得调节适应认知、情绪、意志等内部心理活动以及个体与外部环境的矛盾的能力。通过调适力学生达到自我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的协调稳定,并能应对外界环境的复杂变化,保障个体健康发展。

发展力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激发潜能,获得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品质,发现自身特长所在,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矫正有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应使大多数健康学生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与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相比,气质完全不一样,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实践力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运用所学心理知识与技能表达自我的观点、支持某种言论、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例如参加学校心理社团、举办心理志愿者活动以及当选班级心理委员,及时帮助有需要的同学等。

“自助力、调适力、发展力、实践力”是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学科学习、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素养的关键能力。自助力、调适力是个体得以生存的基本能力,是实现个体健康发展的前提;发展力是实现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学生从一个个问题情境中找到人生价值,获取生命感悟,保持向上发展态势;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指导着自己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力的培养过程中又能反过来不断修正学生的自助力、调适力、发展力。“自助力、调适力、发展力、实践力”这四个关键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自我认知、学科学习、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素养的培养也同步展开。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责任编辑:郭一鹤

G 632

A

1671-6531(2017)02-0063-02

*亳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中年级待优生心理特征与综合干预研究”(BZJKT121)

申喆/亳州学院实验小学二级教师,硕士(安徽亳州2368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