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绘画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4-08-31

宋岩

在绘画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宋岩

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关注其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幼儿绘画教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如何构建有效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找到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策略,使幼儿绘画能够真正回归教育本真,实现人文关怀,是极重要的。在幼儿绘画教学中,运用探究创作式教学模式,能够更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幼儿绘画教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

党的十七大指出“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精神需要从幼儿时期培养,需要关注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养成。为此,笔者对长春市几所幼儿园进行了走访调研,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幼儿的绘画教学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关注画得像不像、方式对不对,而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学形式仍然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临摹画和图形填色上,完全禁锢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违背了幼儿绘画发展的自然规律,延误了幼儿前期美术素养的养成,忽略了美育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

幼儿绘画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那么如何在绘画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找到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策略,使幼儿绘画能够真正回归教育本真,实现人文关怀,遵循幼儿的生理发展规律、培养健全的人格、保护并激发幼儿对美术绘画的学习兴趣,最终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如何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是激发绘画灵感、创意和想象力的基础。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主要是在遵循幼儿的生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最后激发他们利用绘画自由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1.绘画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并超越生活。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其目的是为了给幼儿积累更多的绘画素材,鼓励他们通过绘画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及对事物的理解和想象,在原有生活基础上创造更丰富的绘画内容和形象,从而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一是以幼儿喜欢的游戏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例如《老鹰捉小鸡》《玩滑梯》《水枪大战》《逛动物园》《美丽花园》等等。二是以表现节日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例如六一儿童节、元宵节、国庆节、端午节、圣诞节、春节等等。三是以有情节的儿歌、诗歌和故事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例如:《小手帕》《小树叶》《孔融让梨》《望庐山瀑布》等等。四是以幼儿自身或周围熟悉的人的相貌或情绪为绘画主题的绘画活动。例如《我的面孔》《恐惧的我》《心花怒放的我》《忧伤的我》等等。

绘画主题和内容的确定,必须考虑幼儿的生理发育程度和对事物感受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产生极大的兴趣,激起绘画的欲望。

2.应采取多种多样、百花齐放的教学形式。由于绘画本身是呈现个性的学科,所以绘画教学方法也应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极具创造力的绘画思维。传统的绘画教学方法为“三步骤”: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看,教师示范;第二步,学生画,教师指导;第三步,教师点评。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陈旧、老套、死板,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情景激发法、探索体验法、材料激趣法、鼓励评价法等等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3.创设视觉丰富多彩、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想激发幼儿的绘画创作热情,艺术感十足,内容丰富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不容忽视的。如色彩鲜艳、形象夸张、富有童趣的美术欣赏墙;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能够为幼儿提供施展自由自在创作的空间;布置展示墙,展示每一位孩子的绘画作品,调动绘画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所有的这些环境无时无刻不熏染和激励着幼儿的绘画热情。

二、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激发他们浓厚的绘画兴趣,培养对周围事物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力和动手能力等等。在长期的教学调研中发现,要想有效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就要更深入研究绘画教学的环节,使每一环节都能符合幼儿生理发展规律。探究创作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是激趣导入——观察探究——激情创作——自信说画。

1.激趣导入。为了让幼儿在上课之初就对课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在导入部分做精心设计。3-6岁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创造力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才能凸显。由于他们对事物认知的局限性,教师必须选择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感兴趣的生活题材展开导入。方式有故事情景导入、音乐导入、谜语导入、实物导入、动画片导入。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可使我们发挥天赋和才能。”教师只有选择符合幼儿心理的绘画主题的导入方法,生动巧妙地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他们看、听、说、做,才能使幼儿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绘画技巧,为其点燃创造的火花。

2.观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于观察;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观察法是培养幼儿观察力的一种方法,是所有绘画活动的基础,它主要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大小、比例、颜色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联系,感知物体,表现物体。探究法指幼儿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如在中班的绘画活动“乌龟”中,先引导幼儿观察乌龟的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壳、腿、脚、尾巴、皮肤等,然后再引导幼儿提出一些如何画的问题,将每个人的问题收集起来写在黑板上,再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幼儿通过全方位的观察和反复的思考很快掌握了乌龟的特征,画起来就游刃有余了。观察探究法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训练幼儿一双敏感和不断发现的眼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绘画作品更生动,更富有创造力。教师在备课前应考虑到幼儿在观察探究时会出现的困难并确定相应的策略,尽量为幼儿提供宽松愉悦的提问、讨论、创作的机会,了解幼儿的表现意图与可能产生的表现困难,结合其个体差异,引导幼儿预想自己的绘画表现效果,重点鼓励能力弱的幼儿。

3.激情创作。幼儿绘画创作就是促使幼儿积极发现、探索,大胆地用自己的绘画方式去创造独有的图形符号,来表达自己对事物认知的行为。教师在幼儿绘画创作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是美术绘画教学的重中之重。

首先,画面主题要明确。在绘画之初,教师要引导幼儿确定作品的主题,因为主题就像骨架,有了骨架才能长肉,这样才能立体、饱满、美观。每个幼儿的思维方式、生活经历和表现事物的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应当设计适合发散性思维的练习,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幼儿,使每一位幼儿都能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个性。在把握个体差异的同时还要把握主脉,也就是儿童绘画的创作主题,主题明确后,随之而来的构图和绘图图形需要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如,在上《恐惧的我》这一课时,先确定绘画的主题“受到惊吓的我”,然后让孩子们确定受到什么惊吓,接下来让大家观察一位小朋友受到惊吓时的表情,面部五官受到惊吓夸大的样子,形状、大小、皮肤颜色,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自己受到惊吓时的样子,并拿出镜子观察自己,同时提出问题: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被什么惊吓到了?你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五官与平常有什么不同……孩子讨论并回答。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使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其次,画面构图要协调。在幼儿绘画作品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在构图方面出现的通病,如,画面满满都是图形,分不清主体物,或者图形太小,整个画面空荡荡,主体物不突出,还有一些图形并列在一起,图形与图形之间缺少联系,没有主次,缺乏层次。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幼儿合理构图,构图就像一个房间,如果在房间内就放一张床,就显得空荡荡的,如果放很多家具,又容易让人觉得拥挤,太满,喘不上气,只有合理摆放家具,每一件放在适当的位置,才能更加美观实用。

再次,画面关系要整体合理。一幅绘画作品既要关注细节又要把握大的画面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在引导幼儿绘画创作时尽量用儿童的语言告诉他们将主体物画得大些,其他丰富画面的图形要画得小些,做到主题突出。由于幼儿天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耐性不足,容易画错,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画错或画脏的情况时,为了不挫伤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错就错,把败笔的图形通过想象再创作,成为画面作品的一部分,有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训练幼儿随机应变的能力,又能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巧妙。

最后,画面色彩要丰富。有些幼儿绘画作品构图合理饱满,线条流畅,画面丰富,唯独在上色时出现单一或脏乱,影响了整个画面的效果,实在可惜,同时也大大打击了幼儿的绘画积极性。在幼儿进行涂色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如发现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例如,有的孩子创意很好,唯独控制笔的能力比较弱,缺乏绘画技巧,教师就应指导幼儿正确的涂色方法,有序涂色;有的孩子小心谨慎,缺乏自信,教师就应该多鼓励他,只有胆大心细才能画出好作品;有的孩子颜色搭配上比较单调,不知道如何运用颜色,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多观察身边事物丰富多彩的颜色,让他们感受色彩的魅力和多姿,感受生活中的美,大胆联想,放飞想象,将生活中美的色彩应用到绘画当中去,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4.自信说画。“说画”是指将说话和画画相结合,是一种结合教师多种支持策略,通过创设敢说、想说的绘画情景,进行画前说、画中说、画后说,借助语言启迪思维,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绘画作品,自我对话或与他人对话,从而增强幼儿对美术绘画活动的兴趣以及再创作的能力。3-6岁是幼儿绘画从命名涂鸦期到图示期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可将艺术和语言这两个领域有机结合,以说促画,以画促说,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想象能力。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我展示、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的重要环节,此时幼儿特别希望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同,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幼儿说画的积极性,充分展现自我。同时在生生互评的过程中,不同的想法观点交织在一起,是二次思维创作的过程,这些都是增强幼儿自信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汤俊毅.旨在激发幼儿个性美术创作的导入方式探讨[J].学苑教育,2015(4).

[2]金日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3]叶幼美.浅谈幼儿绘画活动指导新策略[J].才智,2011(5).

[4]李小波.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探索[J].美术大观,2012(2).

[5]杨旭.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

责任编辑:何岩

G 72

A

1671-6531(2017)02-0070-03

宋岩/长春教育学院音体美系副教授,硕士(吉林长春13006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