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辅导员从朴素劳动者到价值创造者转变的探索*

时间:2024-08-31

汪 飞,傅春长



辅导员从朴素劳动者到价值创造者转变的探索*

汪飞,傅春长

摘要: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开始呈现出多元角色功能的趋势,这对辅导员自身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辅导员不仅仅是从事日常工作的朴素劳动者,更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应努力抓住价值创造的突破口,明确自身发展方向,突显工作价值积累,为提升学生价值奠定基础。通过多层次的努力,逐步转变为价值创造者。

关键词:辅导员;自身建设;价值创造

*项目名称:临沂大学2014年辅导员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基于临沂大学”(课题编号:2014FDY011)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汪飞

汪飞,傅春长/临沂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山东临沂276005)。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的多元化角色定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对辅导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辅导员不仅仅是朴素的劳动者,而且应该逐渐向价值创造者转变。因此,辅导员的自身建设成为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的核心因素,成为其能否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

劳动者是指劳动要素的供给者和劳动的承担者。[1]在哲学上,将劳动者定义为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该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参加劳动的人,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其二是指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从这个定义出发,高校辅导员可以被认为是朴素的劳动者,因为辅导员重复、机械体力劳动的工作较多,真正运用脑力创新和职能拓展的工作较少。

价值创造是指企业生产、供应满足目标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及其成本结构。[2]以对人性、社会的充分理解为基础,正确地评价价值及其来源,以整个社会健康发展为目的,引导社会创造出更丰富的价值。其本质是哲学问题,是价值观问题。企业的目标是创造价值,而高校辅导员的投入也要有所回报,不能只是作为一个劳动者赚取劳动收入,而应当创造更多的价值。这里所说的高校辅导员价值创造包含教师创造自身价值、创造工作价值、为学生创造价值。

长期以来,我们将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的理论,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认为教育部门是非生产性的部门,教师的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劳动。[2]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教育部门按照市场经济要求重塑教育体制运行的模式,各高校对教师劳动的作用进行重新思考和研究,认为教师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贯彻实施,国家、社会、学生主体等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也更趋多元化。高校辅导员应该更多地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原则,努力解决好大学生发展中现实层面和主观层面的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和高效的现代化学生思想行为监控系统,随时掌握和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和“治疗”。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发展,也应逐步向科研、创新、资源积累方面倾斜;对于工作价值,应当努力为学院创造佳绩、为学工提供服务、为团学创新活动、做好宣传。

一、辅导员价值创造存在的困境

(一)职业规划不明确,阻碍创新发展

高校对辅导员的发展缺乏具体规划,造成辅导员岗位人员流动性大,给工作深入开展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教师与管理者之间难以定位;同时辅导员无力拓展职业空间,难以坚定从业方向并明确目标,导致辅导员工作呈现短期性和流动性。辅导员岗位被视为过渡性工作或者跳板,一旦有机会,便毫不犹豫转岗或跳槽。

(二)工作事务性过强,限制创造价值

目前,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已经明确,即主要负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心理、就业等指导,是大学精神的营造者和传播者。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被看成最朴素的劳动者,重复性工作多,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做法把辅导员工作狭隘地限制在“意识形态”的教育领域,辅导员整天忙于“干活”,忽视了在学生成长中的育人功能。一方面,烦琐的事务使辅导员无法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出现懂而不专、通而不精的现象;另一方面,学校锻炼机会多集中在少数辅导员身上,机会不平等,所以难以出现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试图让辅导员成为“全才”的想法只能让他们陷入“庸才”的困境,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积极性越来越低。

(三)整体的合作性有待提高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各高校为了辅导员队伍结构合理化,对辅导员岗位做出了新的调整,辅导员出现年纪轻、门槛高、学历高的发展趋势,增强了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但知识不等于专业、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2]。年轻的辅导员自身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决定其在担负“人生导师”任务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化和高学历不等于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而老辅导员来自不同岗位,与学生沟通能力不足、专业创新能力欠佳。因此,新辅导员和老辅导员应该多多沟通交流、彼此学习、相互合作。

(四)知识更新慢、科研能力差,影响价值创造

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往往忙于日常工作,从而忽略了科研;另一方面,从专业结构上来看,他们专业背景复杂,绝大多数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且大多数都没有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而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范围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相关研究方面,这对于辅导员有一定的压力。

二、新形势下辅导员的新要求和价值创造

当今大学生普遍积极主动、表现力强,具有一定集体意识,但缺乏自我责任意识,对复杂社会问题和生活挫折承受能力较弱;高度普及的网络影响了大学生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造成思想混乱;家庭背景和生活方式差异以及社会风气致使他们政治立场不坚定,影响了社会共同价值取向的认同;而严峻的就业形势,沉重的学习压力,则增加了学生的迷茫和对高校教育的质疑。这些问题要求辅导员不断地积累经验、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和创新工作方法。

为了保证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完善开展,教育部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学生工作队伍的高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不断积累理论、增强专业知识、积极关注社会事实;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突发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并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奖助学金评定方面更要体现公平、公开、公正,辅导员的评定结果直接影响学生对辅导员的态度和工作认可度,同时也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形成,甚至对他们的成长和成才也有深远影响。高校辅导员在做好朴素劳动者的基础上,应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突破自我,找到更全面的发展方向和更高的价值创造突破口。

三、探索高校辅导员价值创造的突破口

(一)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创造自身的价值

辅导员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持续的过程,辅导员要善于审视各种因素,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专业发展目标,调整专业发展进程。一般研究者都认同教师的发展基本经历为:入门见习期(1-2年)、能力建构期(2-7年)、热情成长期(3-10年)、专业挫折期(5-12年)、稳定更新期(8-20年)、专业消退期(15-25年)。然而,马殊(Marsh)等人指出,“必须特别注意的是,教师的发展阶段并不必然与其年龄、经验或成熟的程度有密切的关联。”[3]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进程也与此相似,只是其在各个进程中的自身价值并非以科研成果为主要体现,而是以学生工作为主。辅导员可以根据这一发展历程,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不断评估个人的未来发展与潜力发挥的可能性,这样才能提升专业发展的动机,有效地改善思想政治及教育工作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制定各项工作的数据库和模板,将机械的工作日程化、程序化,避免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事务处理能力;2.认真学习各项方针、政策,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3.预期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专业发展目标,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包括学术和工作案例研究等,培养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4.增加知识含金量,拓宽思维、开拓视野,为学生发展提供决策性指导和建议。

(二)创造工作价值

只有承认教师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才能在理论上论证教师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长期以来,我们认为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只存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师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的作用已经广泛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认可[4]。辅导员要系统地学习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健全完善的培训机制。虽然高校工委会为各高校辅导员提供了一定的培训机会,但多数拘泥于上课这一形式,所以大家在工作经验、思想交流方面的沟通学习较少,起到的作用不明显。2.高校辅导员实现专业化发展就必须在平时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此外辅导员应该逐步向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就业指导等专业方面发展。3.高校辅导员在培训和锻炼基础上,要注重提升工作创新意识、锻炼多方面能力,在学生问题上创新解决办法,组织丰富多彩、多元化的创新活动,在学术研究中提出创新性研究课题、创新性案例分析集库等。

(三)为学生创造价值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应是:重视基本价值,实现最高价值。基本价值包括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四个方面[5]。1.知识价值是能力、品格、方法形成的基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而形成新的思想、提出新的策略,这就是知识的创新。2.能力价值,辅导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达到目的。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努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3.品格价值,督促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自觉调整自我,形成良好的品格,尤其要注意创造性品格的养成,引导学生锐意进取,执着追求新思想、新方法、新结论,实现自身发展。4.方法价值,要训练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形成知识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等。要训练学生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一员,只有明确工作要点、提高创造力、杜绝机械体力劳动,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充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孟范昆.教师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7).

[3]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4]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务[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5]赵继高.创造——现代教学价值的最高取向[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0(4).

责任编辑:丁金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1-008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