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史蒂文斯诗歌对构建生态文明的启发

时间:2024-08-31

杨 梅

杨梅/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江苏苏州 215000)。

史蒂文斯在信中曾这样说道:“有一个古老的声音在和我争论,即人世间真正的宗教力量不是宗教而是世界本身,是自然神秘的呼唤和我们对它的回应”。[1]史蒂文斯的诗歌描述了他对自然的热情以及人和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尊重,并倡导人类应该平等地对待自然。

一、人类的自然化

对现代诗人史蒂文斯而言,动物和其它生物不仅仅是有用的工具,它们也是大自然的成员,就像人类一样。《最高虚构笔记》中的第五章描述到:狮子“对着惹人发怒的沙漠咆哮,用他红色的噪音让沙子变红”;大象“用号鸣打破锡兰的黑暗。”;熊,“沉闷的肉桂,在他的山中嗥吼”。但是你,“青年”,“从你的阁楼斜窗观望”“你躺卧在你的床上沉默着”;“这些都是英勇的孩子,时间养育他们,对着最初的观念——鞭打狮子,给大象穿马衣,教熊变戏法。”[2]这些就是人类对野生动物驯养和圈禁的过程。通过描写人类对动物的虐待,诗人想要传达人类征服自然的信息。随着史蒂文斯成长为一位成熟的诗人,他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展现自然——将人类自然化,也就是将人类回归到他在现实中的恰当位置。

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阿伦·奈斯认为自然有其固有的价值,毫无疑问是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们反对其它物种的工具性价值,也就是人类将其它物种用作满足自身需要的手段。在史蒂文斯的眼中,人类,作为其他物种的同伴,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人类应该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像大山,像大地、像动物或者像自然中的其他成员一样去思考,这样的生态意识在他著名的诗歌《雪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寒风中“几片树叶”的声音对普通人来说是荒凉的,但是对“一直那麽寒冷”的雪人来说,那是来自天堂的声音,来自大地的声音,是“在同样寂寥的地方吹起”的声音。[2]雪人之所以“不要想任何痛苦,在寒风中,在几片树叶的声音里”,而是欣赏大地的统一,是因为他有“冬天的心灵”[2],这才使他有可能“领略松树的霜枝,枝头白雪皑皑”。由于雪人将自己看作是大地的一部分,所以他可以带着“冬天的心灵”感受和理解冬天的事物。所以只有当我们能像“雪人”一样思考和感受,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乐自然之所乐,痛自然之所痛,世界上才能没有沙尘暴,没有冰川融化,没有动物灭绝。

二、人类应该信仰自然而非信仰宗教

像他同时期的很多诗人一样,史蒂文斯认为20世纪宗教信仰的衰落是一中心问题。在他72年的人生中,史蒂文斯曾有一刻坦白地承认过:“我不是无神论者,但我今天相信的也已不是儿时相信的那个上帝。”[3]他所能想象出的唯一的“上帝”就是像自然一样永远沉默的。“如果房子里一定要有个上帝”,“就让他像自然一样吧”“让他随着阳光移动…/让他在外闲逛/…”[2]。史蒂文斯把自然或地球看作是宗教信仰的替代。史蒂文斯认为人类对大自然虔诚的信仰是构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要求。诗人在他的诗歌《星期天的早晨》中尤其强调了这一点。

首先,诗歌的标题充满了讽刺意味。虽然诗歌题为《星期天的早晨》,女主人公却不去教堂,而是穿着睡衣躺在洒满阳光的椅子上,品味着咖啡和橘子。从她的内心深处,她怀疑崇拜躺在坟墓里的耶稣基督是否值得。这反映了随着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的信仰比对上帝的信仰更加有意义。加里·斯奈德曾经说过:“自然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灵感,我们的启蒙的来源;自然不是我们参观的一个地方,它是家。人类自身面临危机——不仅在文明生存的层面,更基本的是在人类内心与灵魂的层面上。我们对自己的自然一无所知,我们对如何为人困惑不堪。”[4]在史蒂文斯和斯奈德的内心,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无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依赖于它,所以为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首先应该对自然持有虔诚的信仰。

其次,在诗歌的开头,诗人表达了他对崇拜耶稣基督合理性的怀疑。他认为崇拜死去的耶稣是荒唐的。史蒂文斯提出了他自己的想法:人类应该以信仰自然来取代信仰上帝。就像他在给朋友写的信中所说,“当我走过田野和树林,我所看到的每一片树叶和青草都显示甚至预示了那些我没看到的。”[1]在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中,诗人把宗教信仰看作是不真实的东西,因为“为甚么她不能在温暖的阳光中,/芬芳的水果和明亮的绿翼中,/从世上的香膏和美学中,/发现那些如天堂的思想般珍贵的事物?”[5]诗人似乎在暗示读者与其崇拜看不见的上帝还不如带着“雨的欲望”“雪中的情绪”,以及“秋夜湿漉漉的路上勾起的情感”去欣赏和感受自然。通过这些对自然感受的描写,史蒂文斯表达了他感知自然以及与自然对话的欲望。正是与自然的亲近让人类知道了自己是谁以及自己满足于什么。

再者,史蒂文斯对自然的信仰还表现在他对地球上的生物体变化和成长的青睐。与永恒相比,他更喜欢发展。在《星期天的早晨》里,史蒂文斯提出这样的疑问:“乐园里没有死亡的嬗变?/成熟的果子永远不落?/沉甸甸的枝丫永远不变地悬在完美的天空下?”[5]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永恒之树是令人类感到恐怖的。所以诗人大胆地提出自己关于死亡的看法:“死亡是美的神秘的母亲,在她炽热的怀里,我们使自己尘世的母亲不眠地等待。”[5]因为有死亡,才有树木四季的变化;因为有死亡,才有无止境的彩色世界;因为有死亡,才有生命的美丽。“我们不是通过死亡达到终结,而是我们曾努力建立起来的活着的内心,思想和灵魂,给死亡第二次机会去影响,去创造,去生活”。[6]史蒂文斯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了他提倡人类顺应自然,同时,他也批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及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

在当代工业化社会,人的身体是机械化的,人的精神是迷失的。很多人,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曾有过真实的感受和强烈的信仰。在这样的背景下,史蒂文斯提倡人类应该像自然一样思考,通过真诚的信仰自然来实现自我的完整。自然将在自我完整的实现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下,没有任何外界的入侵,人性会是一个自然状态。只有当人的精神生态处于平衡时,才能处理好人性异化问题,从而实现自我的完整。精神生态应该积极正面地影响自然生态,否则整个生态系统将处于混沌状态。史蒂文斯诗歌中所包含的自然哲学正是被当代空前的物质文明冲昏头脑的人类所急需的,能够很好地指引人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从而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

[1]Stevens,Wallace.Secretaries of the Moon:The Letters of Wallace Stevens and Jose’Rodriguez-Feo.Coyle Beverly,Allan Filreis,ed.[M].Durham:Duke UP,1986:348,930.

[2]Stevens,Wallace.Wallace Stevens:collected poetry and prose.Kermode,Frank and Richardson,Joan,ed.[M].New York:The Library ofAmerica,1997:329,8,288,315,121.

[3]Serio,N.John,ed.TheCambridgeCompanion to Wallace Stevens[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193.

[4]Snyder,Gary.Gary Snyder Reader:Prose,Poetry and Translation 1952-1998[M].California:Counterpoint LLC,2012:148.

[5]华莱士·史蒂文斯.西蒙.史蒂文斯诗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28,30,31.

[6]Frusciante,Marie Denise.In Search of the Psyche:The multiplicity of mythic selves in Wallace Stevens[C].Ohio:University of Miami,2006:2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