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 娟
刘娟/广东警官学院讲师,硕士(广东广州510230)。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 (Doris Lessing 1919-)才华横溢,是当代世界文坛声誉卓越的女性作家。《爱的习惯》是一篇以两性问题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尽管莱辛不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捍卫者,但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出她独立自主的女性精神。这种女性意识已经潜移默化到她的每一部小说中,包括《爱的习惯》。莱辛不认为自己是女权主义作家,但作为“一位有着自觉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她始终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态,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被边缘化的社会地位、精神孤独和心理成长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写。所以当我们阅读莱辛作品时,可能会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以女性为主人公。这个发现也越发突显了《爱的习惯》在研究莱辛文学思想上的意义,因为它是莱辛文学著作中少有的以男性为主角的作品。文学界对这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评论相当激烈。检索有关莱辛的评论发现,学者们主要关注莱辛创作思想,现实主义写作技巧,女性形象,文体特征等方面,而语用学方面研究偏少。而且多数评论是建构在某个文学理论之上进行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对于定性研究的弊端,Fish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研究都是属于定性分析,都是通过选择文本来解释或证明自己的推理,因此往往陷入主观任意性(arbitrariness)和循环论证(circularity)”。[1]231随着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语言学在文学批评领域的运用已经日益成熟,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论文,特别是基于语料库研究上的话语分析文学作品的会话结构。本文尝试话语分析作品的会话结构,以男女主人公的话轮分布和话题控制差异为依托,揭示人物性格,阐述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分析乔治与芭比的会话,发现男女主人公的话语权和话轮分布的出让与把持上形势扭转,呈现出博弈。故而本文将用语料库检索段落的主题词,然后以会话分析为切入点,分析人物心理,透视人物性格。先将作品的叙事结构推断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讲述戏剧名人乔治娶了年轻妻子芭比。尽管芭比温柔贤淑,把乔治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夫妻间无论在教育程度,年龄和社会地位上都有很大差距。芭比在乔治的眼中就是一个小女孩,沉默寡言,完全依靠着他生存,他们这段婚姻从开始就是不平等的较量;第二阶段从芭比的那句“爱的习惯”开始改变了这种不公平的局势。乔治突然发现芭比变得成熟世故,机敏而独立了,而自己却越来越衰老,更加依赖芭比。于是局势发生意想不到的扭转,乔治渐渐抛弃男性的自私与狭隘,而芭比的爱情幻想让她痛彻心扉,跌落回现实,她重新调整心态适应现实生活。结合文本高频词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写作意图不仅仅是揭示人物性格,挖掘男女主人公内心情感缺失之源,更想表达一种希冀:男性应该摒弃自大傲慢,女性应该放弃天真幻想而认清现实。莱辛似乎跳出了两性对立的堡垒,站到了另一个高度去重新审视两性问题。
为了探究乔治和芭比的心理活动变化,作者按小说叙事结构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析。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表达及物性系统的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是通过词汇语法实现的[2]89。为了进一步探讨乔治的心理变化,作者以he为节点词,运用cluster功能检索出所有he的4词簇 (he on left),然后通过分析作为感觉主体的Geroge的心理过程,探讨他在两个阶段的心理活动情况。在第一阶段,乔治(he)的身心活动由4种过程实现,其中心理过程42个,物质过程62个,关系过程2个,行为过程4个。在这42个乔治作为感觉者(sensor)的心理过程中,生动刻画了乔治爱情失败后彷徨无助的心态。他感觉到沮丧失落,被前妻和女友遗弃后,突然发现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她们,也从来没走进过她们的内心世界。
表1 第一阶段中乔治的心理过程
从表1可以看出,乔治在这段文本中心理过程发生了细微变化。虽然他外表硬朗刚强,十分大男子主义,内心确孤独寂寞,依赖女性。失去所爱,让他身心彻底崩溃。He didn’t allow himself to collapse;he had entirely underestimated the amount of suffering。归根结底,他的错在于他不懂女性。前妻曾向乔治抱怨,他对身边所有的女人都无所谓,薄情寡义。其实他并非薄情之人,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爱。而此时芭比出现在他的生活,正如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乔治向芭比闪电般求婚。可婚后不久,乔治却苦恼地发现芭比并不像自己想象那般地爱他。
芭比:“你不快乐吗?”芭比突然问,“你已经养成爱的习惯了。”“你总想搂抱着什么东西,就是这么回事。”“我丈夫当年也是这样,”她笑嘻嘻地说,“他对我一点也不关心。”[4]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芭比认为乔治根本不爱她,也许是出于寂寞,他们彼此只是把对方看成一个爱情寄托。他们的爱都太自私,因此无法得到对方的回报。对乔治而言,婚姻并没有让他更懂得女性,他仍然是一味地渴求从异性那里得到关爱。he had been lonely;he was upset but he didn’t know why。文中的这些心理描写已经将乔治彷徨孤独的状态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
表2 第二阶段中乔治的心理过程
小说的第二阶段,乔治由于芭比的一句话“爱的习惯”才如梦般初醒,恍然大悟,彻底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此阶段,他的内心活动主要由10个心理过程表达。其中5个心理过程表达乔治内心的经历了巨大的转折,从大男子主义,内心依赖女性却表现出傲慢自负的样子到他重新理解女性的转变。乔治逐渐放下了自己狭隘的男权思想。而另外5个心理过程看出乔治主动走进芭比的内心世界,认识她周围的朋友同事,甚至到她工作的地方去欣赏她演出。乔治去接芭比下班,却发现芭比早先走了。他去雅基的家去寻找自己的妻子,果然找到了芭比。
乔治:“我来接你是不是犯了个错误,亲爱的?”芭比:“你没有。”芭比回答。
乔治:“请你原谅我,亲爱的,”“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爱他吗?要离开我?你要是有这个意思,自然应该这么做。年轻人应该同年轻人在一起。”
芭比:“乔治,”她说,“我已经快四十了。”……“非常痛苦,亲爱的乔治……他不爱我。一点儿也不爱。为什么要爱呢?”[4]
乔治发现妻子下班后和其他男子在一起,身为丈夫他当然有理由发怒。然后事实却并非如此,他反而低声下气地向妻子道歉,表现得过分宽容和大度。由此看出,两人的地位发生极大转变。男性主导地位消失了,乔治让出了话语主动权,开始变得尊重女性,认同女性对社会的价值。
在第一阶段,芭比温顺体贴,言语不多,由于内心对乔治的敬畏,她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附庸品。由于乔治的冷漠,自我为中心且轻视女性,芭比与乔治的对话中一直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乔治作为动作的实施方掌握着话语权,而芭比细腻敏感、沉默寡言,内心渴望被理解,对感情充满了无奈。二人不平等的地位反映了两人在感情、心理、处境等方面的不对等。
乔治:“给我表演点什么,亲爱的。我想看看你。”
芭比:“我演的只是这一幕的一半儿。应该有另外一个人同我合演。”
乔治:“真实太好了,亲爱的。”他很快打断芭比的表演。
“你愿不愿意我跟什么人替你说几句话,亲爱的?对你也许有些帮助。戏剧界的情况你不会不知道。”
芭比:“我没有意见。”
“也许我还是换上裙子好?应该更像个护士,是不是? ”[4]
乔治是戏剧界的名人,而芭比只不过是个小演员。她似乎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对乔治的话千依百顺。对于乔治,也许只是因为寂寞,才走进了这样的婚姻;而对于芭比,也许她需要有人依靠。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乔治占据话语主导权,他冷漠高傲,缺乏耐心不顾对方感受,而芭比内心情感丰富,无处倾诉。对于这场婚姻,莱辛在小说中这样描述彼此最初的态度:爱的习惯。随着时间和情节的发展,芭比又重返剧场。在第二阶段中,她终于找到了她的另一半,合作无间的另一半,21岁的年轻人杰凯。莱辛在小说中这样描述他们的双性同体状态:“只见舞台上两个少年,似乎一模一样,俩人都穿着紧身光亮的黑长裤,瘦小的丝绸白衬衣。”“台上的两个半男半女,几乎像一对双胞胎似的青年人。”在表演过程中,芭比感受到双性的力量,他们两个甚至演绎出女人味的男子和男子气概的女人。遗憾的是,舞台上的另一半带给她爱情憧憬和对双性同体状态的追求却在现实中落空,这让她极度伤心。
乔治:“你是不是工作太累了,亲爱的?”
芭比:“不累。我得找点儿事做,不能老闲着。”
乔治:“新编的这段戏要表现什么内容?”
芭比:“是讲一对恋人的事。我们在开玩笑……很难解释清楚,要靠表演。”
乔治:“你们跟爱情开玩笑?
“也许你还是愿意继续表演的?”
芭比:“不想演了,我真的受不了了,再不能忍受了。”[4]
这段对话细腻的描写,让每一位读者读到了芭比心中的凄楚。爱情的失意,现实中对另一半的追求却变成了一种折磨。这种痛苦让她不堪重负,只能选择放弃和逃避。而乔治也放弃了大男子主义想法,他让出了话语的控制权。这体现了他心理的转折,放下狭隘与自私,接纳芭比作为他平等的另一半。在芭比绝望放弃的这一刻,乔治似乎看到了两人精神融合的希望:“她把头搁在他膝上,他轻轻摸着她的头发,心想,她终于进入了感情的世界,从此俩人就会逐渐适应,真正一起生活了。”[4]
借助语料库话语研究分析文本,可以看到尽管多丽丝·莱辛的目的并不只在攻击夫权制度。她认为,单面垄断思维模式,都对实现人类的完整性有负面影响,只有获得了双性的力量,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完全统一,这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乔治作为男性权利的代表,他从来都不理解身边的女性,导致他得不到一份真挚的爱情。乔治内心情感孤独寂寞,渴望被爱却不懂得关怀别人,这是他自私与狭隘的男权思想在作祟,让他始终被事业成功的光环所蒙蔽,忽略女性感受。芭比女性意识的觉醒让她成为女性权利的代表,她在舞台上感受到双性同体的力量,遗憾的是现实中,这种追求却成为一种痛苦,让她最终放弃。在《爱的习惯》这部小说中,两位主人公追寻双性同体的状态和心情被莱辛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也是莱辛想要表达出的人类完整的理想状态,即一个个体,无论是男是女,如果将其分离看待,都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人,只有两性的融合,才能实现人类真正的统一,达到最和谐的状态。
[1]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Leech,G.and Michael Short.Style in Fiction: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1:337.
[3]Doris,Lessing.Stories:The Habit of Loving[M].New York:United States by Random House,1979.
[4]多丽丝·莱辛,傅惟慈译.另外那个女人[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