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初中生亲子关系不良及调适

时间:2024-08-31

李 艺

李艺/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硕士(河南新乡453004)。

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是人一生中面对的最初关系,是初中生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约12-15岁)生理身体迅速发展,生活内容较之前丰富多变,这种强烈的身心变化使初中生难以适应。生理上趋于成熟的变化使初中生有了成人的躯体,从而也诱发了他们心理上的变化:他们把焦点放在的了自我的个体性上,希望获得成人的个体权利,有了新的行为目标,渴望社会化。但同时,他们的自我接纳能力有限,没有承担过实际社会工作内容的他们很难接受现实结果,容易导致挫折感。这种矛盾性使得他们的成长遇到很大困难,使得他们面临种种心理危机,从而表现出特殊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初中生独立意识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他们不断发展自我的个体性,通过不同方式寻求独立,另一方面又离不开父母的关爱、支持和理解。在这个特殊时期,亲子关系开始发生转折,甚至会出现裂痕,若孩子不能及时和父母进行有效沟通,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容易解决问题片面化、极端化,从而导致社会适应不良等心理和行为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初中这个特殊阶段的亲子关系发展及其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于不良亲子关系引起的初中生子女的问题行为给予分析,提出相应的调适方法和建议。

一、初中生亲子关系及亲子关系不良

(一)初中生亲子关系特征

在初中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初中生的亲子关系亲密度呈下降趋势,亲子依恋的行为特征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喜欢和同伴在一起,相反,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逐渐减少,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对父母的情感表露也逐渐减少。一方面,儿童早期所形成的亲子间情感依恋仍会持续到初中生阶段,并不因初中生开始追求独立而中断;而另一方面,初中生对家庭关系中父母的单向权威更加敏感,寻求更多的双向平等和自主性。在这种形势下,初中生与父母的冲突势必日益增加,大多父母会慢慢丧失对子女的控制权,初中生越发感觉到父母不但不能理解他们的内心,还总是阻止和干涉他们的意愿。由此,双方满意度下降,沟通减少,关系疏远,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二)初中生亲子关系不良类型分析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修订的《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R),将不良好的亲子关系分为5种态度,10个类型。五种态度分别是拒绝、支配、保护、服从以及矛盾的态度。每种态度又分别分为两种类型,依次是:消极拒绝型、积极拒绝型、期待型、严格型、不安型、盲从型、溺爱型、干涉型、矛盾型以及不一致型。

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父母工作压力繁重,几乎很少时间能够与孩子朝夕相处,就容易出现拒绝的态度;其次,由于父母深刻体会到这个社会的竞争如此残酷,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能够在社会上出人头地,所以对待子女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严格型、期待型;再次,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父母将所有的爱与关注都倾注到一个孩子身上,容易出现溺爱型及不安型亲子关系。由此可见,拒绝型、期待型、严格型、溺爱型以及不安型亲子关系在大部分家庭中较其余类型是普遍存在的。

二、亲子关系不良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初中阶段是人生历程中很特殊也很重要的阶段,是身体与心理的高速成长期,在这个阶段会产生很多心理与行为问题。从初中生一些心理咨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心理与行为问题往往可以最终归因于亲子关系上。

各种不良的亲子关系造就出来的初中生的人格类型也是不同的,比如拒绝型亲子关系中,父母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对初中生子女不管不问,将孩子全权交给了学校教育,工作之余忙于发财致富,甚至忙于喝酒、赌博,放松了对初中生的教育,并带给他们不良的影响,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如果父母自身行为放纵、品行不端、打骂孩子,则直接损害了孩子初中阶段强烈的自尊心,对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引起孩子对自己的怨恨,产生许多问题行为甚至走向犯罪。严格型与期望型亲子关系中,父母对于孩子管教过于严厉,无论孩子怎么努力,似乎都得不到父母的信任与理解,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总是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置之不理,以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处处与父母对着干,结果我们看到高期望的父母最终并没有得到自己期望的结果,孩子的成绩不进反退,造成亲子关系愈演愈烈,导致初中生可能采取欺骗的态度对待家长,引发迷恋网络、打架、逃学等等问题行为。在溺爱型亲子关系中,子女更容易恃宠而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受不了艰辛,又缺乏自信,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产生心理失衡,产生偏激行为。

不良的亲子关系很多时候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妥造成的,但是现实的初中生家庭教育却出现了“父母生病,孩子吃药”的局面。亲子关系既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也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关系着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宣扬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三、初中生不良亲子关系的调适

(一)建立亲子信任,坚持有效的亲子沟通

建立亲子信任的过程,同时也是坚持有效亲子沟通的过程,坚持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父母与子女之间可以常常通过谈心的方式彼此交流、沟通,甚至用更正式的方式,例如组织家庭会议,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与子女开诚布公,彼此分析一下对方哪些地方还没有做好,需要改变。最终的结果使父母相信子女能够诚实守信、自立和自治,而使得子女相信父母是可依赖的,能够诚实守信,真诚分享他们的心事,并且尊重他们的隐私。建立亲子信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父母与子女的有效沟通。

(二)重视家庭教育,建立新型亲子关系

尽管亲子信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但是父母还是会在学业上对子女存在不合理的期望,依旧会导致亲子关系恶化。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父母应该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教育观。父母应该明白,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才是最终的教育目的,在现实社会中父母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实际能力与兴趣,注重对他们潜力的培养,拔苗助长是很不科学的。另一方面,父母对于初中生的期望应该予以调适,把子女本身的兴趣及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追求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遗憾。不合理的期望只能给子女带来压力和埋怨。降低不合理的高期望,对于他们的学业相信他们会尽力而为。结合孩子的真实能力以及兴趣,培养孩子其它方面的特长。科学的教育观以及合理的期望会让初中生阶段的子女面对学业上的困难与险阻充满了力量与干劲,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尽力而为,父母就会理解与欣慰。

此外,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初中生亲子关系的关键,也是其身心发展的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各成员关系和睦融洽的家庭培养的孩子性格开朗、积极乐观、适应能力强;而不良家庭环境培养出的孩子更容易导致变态心理或异常行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父母死亡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溺爱娇惯、放任自流,或强迫压服、专制粗暴等;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及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矛盾冲突频繁、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等。总而言之,父母之间,或父母与其他家庭成员应进行及时、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避免矛盾升级,为初中生的成长发育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本文通过对初中生阶段不同亲子关系类型形成原因的分析,并且根据分析对于初中生不良亲子关系的调适方法提出了相应建议。初中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为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关系着人整个一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应该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应该注意调整这个特殊阶段的亲子关系,并学会一些与初中生的沟通之道。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王恕成.初中生亲子关系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1):66-69.

[3]王美萍,张文新.青少年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和的发展特征[J].心理科学,2007(5):196-198.

[4]吴念阳,张东昀.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4(4):812-816.

[5]黎坚,李一茗,邹泓.初中生亲子信任的结构和测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4):80-87.

[6]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49-54.

[7]于学兰,孟育群.关于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少年健康成长的实验研究[J].教育改革,1994(4):30-3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