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咏叹调《最后的道别》之经典演唱版本的分析比较

时间:2024-08-31

刘凯华

咏叹调《最后的道别》,选自多尼采蒂的歌剧作品《拉美莫尔的露琪亚》。这部歌剧作品于1835 年首演于那不勒斯圣卡罗剧院,该部歌剧拥有许多至今广为流传的著名唱段,如露琪亚的“疯狂曲(Il dolec suono)”、歌剧史上最伟大的六重唱“此时我还顾虑什么(Chi mi frena in tal momento)”等等,为此,这部歌剧被誉为“史上最难的歌剧”,它不仅代表了多尼采蒂的创作,也代表了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创作的高峰。

一、作品音乐风格

“一个演员不能用同样的方式演唱艾德嘉和威尔第以及真实主义歌剧作家谢尼埃作品中的人物。当你在正确的声音位置朗读音符中的歌词时,你会找到正确的声音色彩。色彩和音色的变化要符合作曲家的要求,这不是演唱技巧问题,这是音乐风格问题。”(Carlo Bergonzi)对于一部作品的音乐风格把握,不仅要求演唱者在其音准、节奏、演唱技巧方面进行展示,更重要的是要究其作品的语言特征、时代背景和创作风格等元素,结合这些元素在舞台上来更加完美的诠释一部作品。

(一)剧情背景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剧中男主人公艾德嘉来到城堡郊外的墓地旁,他叹息亲人们都离他远去,他抱怨生活不公平,就连早已与自己私订终身的爱人也抛弃了他,他憎恨一切,不再相信爱情,他决定与家族的敌人——这个抢走自己爱人的敌人决斗。他向祖先祷告,他在呐喊:“这一切都是因为你,露琪亚,这个残酷的女人!”尽管艾德嘉如此愤怒,但是他始终还是不相信露琪亚会背叛他,于是在爱恨交加,思绪混乱的时候,引出了咏叹调——《最后的道别》。

(二)曲式特征

《最后的道别》这部作品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宣叙调部分的曲式结构属于一个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其中在A 部分乐段结束之后经过了一个浸入终止进入了B 部分乐段。另外,在C 部分乐段中的第50 小节处出现了一个补充终止转连接的乐句。

作品的咏叹调部分曲式结构属于复二部曲式,从整体调性来看,该部分的调性属于D 大调,但是在这部分唱段中还是出现了许多离调。

(三)语言特征

双辅音组合单词在作品中出现比较频繁。

上述示例中,像“rac-cogliete”“tut-tavia”这种含有两个相同辅音字母在一起的单词,称之为双辅音组合单词。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像这种两个相同字母组合在一起的双辅音单词,我们很容易会将它们的发音同类似于它们的单辅音单词相混淆。例如Carro 和Caro,这两个单词一个是“亲爱的”意思,另一个则是“车”的意思,两个单词发音听上去几乎差不多,但是它们的意思却截然不同。还有要注意边音“gli”的发音规则。

例2 ah!fin de-glie-stinti,ahi misero!

上述示例中所出现的“-gli”这个辅音组合的发音规则,称之为边音。对上面示例中所出现的“-gli”这个辅音组合的发音规则应该是,在发音时,“g”这个字母是不发音的,只需要发字母“l”以后的音即可,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发音时的气流一定是要从舌头的两侧发送出来的。

二、作品演唱版本分析比较

(一)二度创作分析

二度创作在音乐表演艺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音乐表演艺术区别于美术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幅绘画在其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之后,是可以直接拿来供人们欣赏的,可是音乐作品则不然,它必须通过歌唱家或者演奏家的表演这层媒介进行传达。因此,二度创作这一过程就在作曲家与欣赏者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

三种版本的录像年代表

歌剧男高音歌唱家C.贝尔贡齐,他的声音辉煌饱满,富有英雄气概,他所饰演的艾德嘉这一角色充满了热情,激情澎湃同时又多愁善感,这个被注定最终将会以悲惨的命运而告终的角色在贝尔贡齐的演绎下显露出灿烂光辉的形象。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贝尔贡齐所演绎的这首咏叹调更加注重了声音色彩的表达,他凭借自己的歌唱技巧尽可能地把艾德嘉这一角色饰演得更加戏剧化,其情感的表达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心爱的女人爱恨交加的心情。与贝尔贡齐相比,抒情男高音歌唱家L.考兹曼(Lajos Kozma)演绎下的艾德嘉则更具备了伤感的一面,他独具特色的巴洛克式演唱风格给这一角色增添了许多年轻的色彩。与两位前辈相比,青年男高音歌唱家J.卡莱雅(Joseph Calleja)所饰演的艾德嘉这一角色更加体现了当代演唱家的风格。在这三种录像版本里面,卡莱雅和考兹曼是在同一年龄段饰演艾德嘉这一角色的,但是与考兹曼所饰演的版本相比较,卡莱雅的演唱则更加注重了声音与情感相互结合的效果。从卡莱雅的情感表达上你会更加体会到他对心上人不舍的心情,他试图努力告诉自己这一切不是真的,但是他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二)演唱风格体现

由于审美联觉的变化及个人演唱技术的个性所在,每位歌唱家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与诠释都不尽相同。C·贝尔贡齐所演绎的这段咏叹调听上去非常完美,在演唱风格上几乎没有任何瑕疵。在他强有力的呼吸肌肉群的支撑下,使他的呼吸处于一个极佳的位置,无论对于哪一个歌唱家来讲,能够控制歌唱中的呼吸无疑就是驾驭了歌唱。相比较,由于录像的版本实施了画面与声音的分轨录制,L·考兹曼演绎的这一段咏叹调则要更注重去聆听他的音色。考兹曼的演唱技术并不像贝尔贡齐那么有张力,他的演唱技术主要体现在声音的密度上,完美的声音无时无刻不体现在这位巴洛克式风格的歌唱家身上。青年歌唱家J.卡莱雅,以其暗淡的音色唱出了艾德嘉悲愤与极度失望的情绪,他的演唱技术主要体现在声音的高位置和高音区的“Close(关闭)”唱法两个方面。对于男高音来讲,一旦他的声音具备了高位置,完全解放了喉咙和舌根的时候,在高音区的“Close”唱法也就会得心应手了。

咏叹调音乐形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歌剧的音乐色彩,更加给欣赏者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与听觉体验。本文结合笔者对声乐艺术多年的学习经验和演唱体会,以咏叹调《最后的道别》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种不同版本的录像进行分析,分别从作品的音乐风格,演唱风格等方面对这个声乐作品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共同学习美声唱法的同行们提供帮助与借鉴,并为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多尼采蒂的作品提供帮助。

[1]陈言放,詹士华.意法徳英歌唱语音指南[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2]吴祖强,刘诗嵘.拉美莫尔的露琪亚[M].世界文物出版社,1999.

[3][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余志刚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4]王东成.声乐作品二度创作探究[M].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C·贝尔贡齐,R·史科朵.拉美莫尔的露琪亚[Z].1967 年上映.

[6]L·考兹曼,A·莫芙.拉美莫尔的露琪亚[Z].1971 年上映.

[7]J·卡莱亚,N·蒂萨伊.拉美莫尔的露琪亚[Z].2011 年上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