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创新

时间:2024-08-31

刘 婷

刘婷/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系在读硕士(广东广州510970)。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大学生作为国之栋梁,只有端正其思想,提升其素质,增进其民族文化认同感,才能肩负起使命,承载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文化认同这一契机入手,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要求,将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一、文化认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文化认同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大学生内心被深层次“改造”,自觉自主地将自身潜力和动力充分调动起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对学生内在成长方向的匡扶,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精神的正确认知。文化认同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辩证地对学习的本质进行探究,进而有效改善大学生为学习而学习的现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由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全面提升他们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方式增多,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通过文化认同教育,可以使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积极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在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甄别能力,最终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

二、文化认同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传统文化认同意识较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西方一些不良思想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学生成长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多种理念的杂糅、撞击过程中,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遭受较大的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意识较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发展,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受到一些人的追捧,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偏离越来越大,不利于其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传统文化认同意识低也会导致民族自信心下降,对民族的未来迷茫。

2.正确价值观认同不足。近些年来,西方的一些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抵御不良思想的能力较差,再加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如果大学生对外来思想不进行甄别,会导致自身正确价值观的认同感下降,进而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严重时会威胁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因此,高校应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其抵御不良思想诱惑的能力,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3.隐性思想教育的弱化。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对应,在潜移默化中可以逐渐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当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重视显性教育,对于隐性教育则重视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渗透工作不到位,大部分采用的是灌输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隐性教育的缺失,也会导致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逐渐弱化,最终影响高校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学生文化认知的不对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程度较高,但是在行为上却缺乏实践,这种不协调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在文化认同上,许多学生的表现差强人意,如,他们能够熟练回答出英语中的一些熟语、谚语,但是对中国的谚语却不太了解,一些成语知识也相对缺乏。正是这种文化认知上的不对称,使得学生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三、文化认同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1.引导大学生树立共同理想。高校应该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共同理想,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其思想政治水平。高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和社会理想相统一,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大学生的共同理想,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筑“中国梦”以及自己的“未来梦”。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自己的政治信仰,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其行动,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2.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文化认同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就要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争做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的现代青年。文化作为群体思想和情感的表现方式,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教师应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让他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争做文化传播使者,让优秀的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应该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用心去感受本民族文化的魅力,树立爱国主义精神。高校也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积极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统一。

3.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荣辱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严格要求自我,从而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师要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加深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加强与同学、教师的沟通交流,了解自身学习上的不足,用荣辱观来指导自身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应积极阅读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关的书籍,了解先进人物事迹,并以其为榜样,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

4.端正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态度。大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时,如果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则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正常发展。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端正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态度,汲取国外优秀文化营养,剔除其糟粕,增强自身的民族文化认同。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发展活力,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今后的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要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入手,让学生汲取外国有益文化,实现本民族文化的良好发展。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活学习中端正自身态度,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学生也要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积极学习外来优秀文化,同时增强其文化认同感,争做文化传播者,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民族自豪感。

[1]张岩青.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世纪桥,2010,09:124-125.

[2]方素弟.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创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72-74.

[3]陈克文.专业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8:54-55.

[4]陶应勇.和谐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44-146.

[5]孔定新.管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56-25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