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

时间:2024-08-31

王豪杰

王豪杰/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在读硕士(河南郑州450044)。

目前,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大学生属于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做好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不仅是提升大学生素质水平的客观需求,也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梦”与“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一)“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的提出始于2012年。在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其内涵包括“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三个方面。

(二)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人基于对国家、社会的热爱,将自己价值观与理想结合起来的人文情怀。对大学生而言,其社会责任感是他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为了促进社会发展而自觉履行相关义务的人格素养。这种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对集体和国家,还包括自己、他人、家庭等。

二、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感现状

从大的格局来看,大学生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热爱公益、关心人民,关心国家前途安危,有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尤其是在重大事件上,可以与政府保持一致。但是,由于不良价值观的侵蚀,其社会责任感尚有缺失,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只注重自我,价值观存在偏差

大学生往往只从自我角度思考问题,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意识和集体意识,一旦自己的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出现冲突,只注重保护自己的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这从国家推出的扶贫政策中可窥见一斑。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但是,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人不会到基层、到西部去“吃苦”,多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者选择报考公务员。

(二)行为失范,缺乏必备的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的社会责任感、文明礼貌与道德素养的综合体现。大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但插队、乱扔垃圾等行为依然存在,从这些方面来看,我国大学生道德素养还不足以支撑“中国梦”的实现。

(三)重视前途,忽视社会理想

理想是人们对于目标的追求与向往,也是国家前进的原动力。目前,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但一些大学生在制定目标时,往往将重点放在自己的前途上,只关注个人的幸福与理想。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分子,需要为社会、国家和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前途,未将自己的前途与民族利益、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对于理想的认识不全面。即使部分大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但是往往处理不好自我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三、从“中国梦”角度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自觉服务社会的意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需要及时融入时代元素。“中国梦”是时代精神的表现,从“中国梦”角度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十分有益。

(一)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求

从我国国情来看,实现“五位一体”格局是完成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社会转型阶段中存在的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培养大量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二)是保障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径

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追求实现自我理想,他们困惑的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要想真正实现“中国梦”,关键在每一个社会成员。要实现人民幸福,要将大学生的“自我价值”与“民族梦”“国家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每一位大学生树立起服务社会的意识,主动学习,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主动深入社会,关爱人民,与民众共同完成伟大的“中国梦”。

(三)是促进民族振兴的有效支撑

实现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永恒主题。在近代,促进国家发展、追求民族解放是社会精英追逐的崇高使命,而榜样往往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激励着一代代的学生投入国家建设中。但是,在新的社会思潮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他们失去了信念与理想的支撑,失去了奋斗的方向。为了实现民族振兴梦,必须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使命责任。

四、在“中国梦”引领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建议

(一)提升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提升他们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社会责任感具有客观性特征,而认知则属于主观的范畴,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是大学生责任行为、责任信念的驱动力,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局限在主观范畴内,而是更注重实践,多样、合理的社会实践可以磨练大学生的品格与意志,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此,高校可以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下乡活动。大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才能够获取成就感,继而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注重感恩教育,提升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情感

如果大学生仅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局限在理论层面上,就毫无价值。为此,要注重感恩教育,让大学生将自己的理论认识转化为情感认识,并积极履行。在开展感恩教育时,要让大学生意识到,感恩不仅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更要报答社会、报效国家。近年来,国家在招生、助学、捐助上予以高校巨大支持,高校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发挥榜样的力量,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体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其行动是理论的外在表现,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根本宗旨。实践证实,榜样往往有无穷的力量。在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学生模仿榜样,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矫正存在偏差的社会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挥辅导员与教师的作用,让大学生感觉榜样并非遥不可及,就在自己的身边。

(五)注重意志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意志

意志训练是促使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否则,即便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产生认知,却没有坚强的意志来执行,那么是无法将社会责任感落到实处的。一旦大学生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他们往往会动摇、徘徊,最后选择了个人利益,背弃了自己的信念,因此,需要强化对大学生意志的训练,从各类实践活动中磨砺其意志,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总而言之,“中国梦”引领下对大学生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化对责任感的认知,积极地将其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中。同时,还要促进大学生意志、行为、信念、情感、认知的全方位发展,提升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精髓,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1]王成章,宋艳.中国梦主旋律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初探[J].现代交际,2013(10).

[2]纪阳秋.论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J].时代教育,2014(4).

[3]朱磊.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