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英语小组竞赛课堂管理模式——对五节优质公开课的观察与分析

时间:2024-08-31

赖定来

赖定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教师,硕士(广东广州510000)。

很多学者对课堂引入竞赛机制是否有利于学习存在争议。如Lam等 (2001)和 Vockell(2004)认为,竞赛使学生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因此对整个学习过程不利;另外竞赛带来的压力也对学习有负面作用。然而更多学者却肯定竞赛在教学中的作用。Fasli(2005),Fulu(2007)以及 Lawrence(2004)等都认为,组织良好的课堂竞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理和增强学习效果,对教学的作用是正面而积极的。通过在带队见习期间对广州沙河小学五节英语公开课的观察,笔者也发现五节课的老师都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教学模式。这种做法对教师调控课堂纪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依据五节小学英语公开课,对这种教师常用的课堂分组竞赛模式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希望对小学英语课堂提供些许参考。

一、小组竞赛与课堂管理

课堂小组竞赛是课堂中由两个或多个学习小组参与的比赛。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正处于争强好胜的心理年龄阶段,小组竞赛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组竞赛对于学生个体来讲也相对更加“安全”,能够降低师生的焦虑水平,因为即使是失败“丢面子”(lose face),小组竞赛也是全组人一起“丢面子”。实践证明,在学生感到更“安全”的环境中,学生更愿意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学生为了达到竞赛目的,必须在组内进行合作、互相鼓励与支持,参与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因此,这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模式符合Simon&Bob(2007)的在竞争的环境中合作学习的理念。Johnson&Johnson(1998)也认为,有效的课堂必须包含合适的合作学习和竞争学习(以及个体学习)。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也是控制管理一切影响教学的因素的过程。因此,首先必须明确课堂管理不能只等同于课堂教学纪律的维持,它只是课堂管理的其中一个方面。课堂管理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各种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是基础教育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史薇(2007)提到,“有效的课堂管理有赖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熟练地掌握课堂管理的策略和技巧,形成自己的有效的课堂管理风格”。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课堂小组竞赛的模式起到了调控师生、生生关系,和谐教学环境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竞赛与合作对立统一于课堂管理模式中。竞赛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个体的能力和水平;合作是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辱观;同时,奖励与惩罚对立统一于课堂小组竞赛的模式中,用奖惩来达到课堂调控和管理的目的。

二、小组竞赛课堂管理模式分类

从五节英语公开课观察分析,小组竞赛课堂管理采取的模式是:活动—参与—评价—奖惩。具体过程是教师提出学习或纪律活动,小组参与活动,教师或师生做出评价,然后针对结果或评价对小组实施奖励或惩罚(如加上去掉小星星、小红旗或小水果,奖励实物等)。

1.按目的或功能分: (1)语言操练型(Language Practice)。该类型以语言操练为目的进行小组竞赛,主要注重语言练习的过程,一般以奖励为主。(2)课堂纪律型 (Discipline Maintaining)。这一类型主要目的是管理课堂纪律,规范学生课堂行为,主要注重结果,一般实行奖惩结合。

2.按褒贬分:(1)奖励性(Reward)。指对在活动中表现好的小组实行奖励,奖励可以分象征性的和实物性的两种,一般象征性奖励居多(如黑板上小组评价栏中奖励一颗小星星)。(2)惩罚性(Punishment)。指对活动中表现差的小组实行惩罚,一般为象征性惩罚(如黑板上小组评价栏中抹去一颗小星星)。

3.按汇报对象分:(1)个人恳请(Individual-solicit)。这里的个人并非单个无联系的个体,他(她)是小组的代表,小组必须对个人做出支持。(2)双人恳请(Pair-solicit)。指选择一对学生代表整组进行活动或活动汇报。(3)小组恳请(Group-solicit)。指全组同时进行活动或活动汇报。

4.按参与人员分:(1)教师参与竞赛评价(Teacher-in)。教师单独成一组参与竞赛评价。(2)教师不参与(Teacher-out)。教师只是评价者与旁观者身份。

三、小组竞赛课堂管理模式分析

从统计结果分析,首先五节课平均每节课使用小组竞赛课堂管理近10次之多,每个教师的课堂管理平均得分都在90分以上。高年级使用次数相对较少,低年级稍多。课堂观察得知其原因主要是高年级学生纪律性比较强,参与意识也比较强;低年级学生更需要引导和纪律管理。

其次,高年级使用的语言操练竞赛比较多,管理课堂纪律为目的的比较少;低年级课堂纪律管理相对多,但语言操练竞赛总体多于课堂纪律管理的竞赛。分析其原因发现,低年级纪律性不强,需要管理纪律的机会多一些。高年级语言基础稍好纪律性也比较好,用于语言训练的竞赛会比较多。Shindle(2007)认为,“健康”竞争是一个结果不重要的短时活动,它强调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课堂小组竞赛主要目的不在于竞赛结果而在于语言学习的过程,总体上,语言操练竞赛总体多于课堂纪律管理的竞赛。

然后,课堂小组竞赛中奖励比惩罚多,一些教师基本上不使用惩罚措施。奖励性结果有助于消除竞赛中产生的压力感和焦虑情绪;同时奖励又有助于激励学生参与竞赛。“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如果参与活动能得到奖励,学生会努力参与小组活动;同样,如果奖励不明显,他们就可能不积极参与”Morgan(2003)。

还有,个人恳请 (Individual-solicit)和双人恳请(Pair-solicit)一般用于语言操练。小组恳请(Group-solicit)很多时候也用于语言操练,但比较频繁地用于维持课堂纪律,如用于课堂命令后。有极少数的个人恳请(Individual-solicit)用于纪律管理,因为它比较容易威胁到“个人面子”。

分析还发现,教师在分组时把组别或组名及教学内容相结合起来分组,效果良好。比如学颜色的时候把小组按green,red,yellow,blue等来分,学习水果时按 apple,pear,mango,pineapple 等来分。 在点到每一组别时也练习了教学内容。

最后,根据对五节课堂的统计分析发现,教师参与竞赛评价(Teacher-in)的模式效果更好。这种模式给学生一种完全不同的满足感。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一般都会不着痕迹地被学生组打败,即使暂时领先,最终胜利者也不会是老师。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打败老师的成就感。这样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综上,小组竞赛课堂管理模式是比较有效的一种课堂管理模式,按不同标准它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根据课型和教学内容合理利用这一模式的各种类型,有利于提高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课堂竞赛有益于教学,Iván Cantador&José Conde(2010)提出的课堂竞赛使用原则:(1)奖励必须是象征性的或价值很小的东西;(2)过程不能太长;(3)竞赛的目的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使用课堂竞赛,尤其是采用小组竞赛课堂管理模式对教学是完全可以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的。

[1]Johnson,D.W.,&Johnson,R.T..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5th edition ed.).Needham Heights,MA:Allyn&Bacon,1998.

[2]Webster.New World Dictionary:Online,2007.

[3]史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刍议[J].基础教育,2007(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