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础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调查

时间:2024-08-31

吴 菲

一、中小学生跨文化意识水平的现状分析

从与教师的访谈中我们知道,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并不强,老师们反映,学生常常因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而导致阅读理解产生失误,也常常因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不强而不能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水平,我们从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交际文化方面和中英文化差异较大的习语和短语文化知识方面着手,制定了一份“中学生英语跨文化意识水平测试卷”,包括10个选择题和10个翻译题。选择题内容涉及五个方面:问候语和告别语、对别人称赞语的反应、对别人致谢语的反应、问及隐私、社交礼仪;翻译题主要涉及具有文化内涵的日常习语和短语。考虑到我市小学英语教学的不均衡性,我们对杭州市3个地区的169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

从测试结果来看,关于对问候、称赞、问及隐私等的反应出错率比较低,而对于告别、社交礼仪方面的出错率则相对较高,具有文化内涵的习语和短语的翻译错误率则更高。我们选择其中出错率较高的几例来分析中学英语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存在的不足。

1.对告别的反应。选择题第2题:What will you say when your English friend is leaving your home after a visit? (a)Good-bye.(b)Good-bye.Please go slowly.(c)Do not know.这一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英美国家的人相互告别时一般都简单地说“good-bye”或“see you”,而中国人奉行的是“礼多人不怪”的做法,相互告别时,有时会显得比较繁琐,如:“请慢走”“您走好”“欢迎下次再来”等等。正是受了汉语告别语“请慢走”的影响,169位学生中有70位学生选择了(b),占测试总人数的41.4%。可见,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完全是母语化的,即使在交际中能运用英语,也是“中国式的英语”。“Please go slowly”这样的告别语在外国人看来,是既奇怪又可笑的。

2.社交礼仪。选择题第8题: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receive a gift from a Westerner?(a)Say‘Thank you’and put it aside.(b)Say‘Thank you’and open it.(c)Do not know.这一题正确答案为(b),169位学生中有52人选择了(a),7人不知道对外国人的礼物应如何做出反应。送礼是世界通行的社交礼仪,但中西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客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即使接受一般也不会当面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于所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并称赞一番,以示欣赏和感谢。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收礼文化,就很可能导致交际失败。

3.习语和短语的运用。习语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也承载着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在测试中,中英文化差异较小的习语如“Long hair and short wit.”“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学生的翻译正确率都比较高,分别为63.9%和87.6%。但是当碰到中英文化差异较大的习语或短语时就感到不知所措,如“Do not teach fish to swim.”“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a lucky dog”“green hand”“a yes man”等的错误率都超过了60%,有的甚至快达到了90%。我们知道,翻译习语一定要了解习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能望文生义,例如“Do not teach fish to swim.”从字面意思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教鱼游泳”,但是它要表达的含义却是“不要在能人面前逞能”,与之相应的汉语习语便是“不要班门弄斧”。“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应译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从总体上看,中西文化差异小、语言反应相同的情景,对我国外语学习者来说困难就较小一些。而文化差异较大的题往往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一般会借助本土文化去处理这些异文化中的问题,其结果往往出现交际障碍,导致交际失败。这说明中小学生对文化知识背景了解不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不够强,因而不能自觉、恰当地根据目的语文化的知识来调整自己的语言产出,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失误。这同时也说明我们基础英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着问题。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基础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实际情况,笔者利用暑期教师集中培训机会,对本市的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多次访谈,并对本市8所学校(包括重点和非重点的初中、高中)的105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访谈结果和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基础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1.教师对自身文化修养的重视不足。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化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教师必须广采博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适应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需求。但是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教师对自身的文化修养重视不足。例如,在问及平时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的情况时,105位教师中只有11人每天必读,而几乎不读的教师有19人。由此可见,在基础英语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对自身文化修养不重视,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影响,多数教师只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注意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当然也就不关心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其二,在中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压力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惦记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解句子结构、语法要点,课后还要安排大量的巩固练习,因此,很少有时间考虑语言的文化意义和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情况。另外,很多教师由于平时的工作量大、教学压力大,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2.课堂中的文化导入和文化活动不充分。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必须要导入文化知识,使学生有足够的文化积累。文化导入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把它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内的文化导入不充分。

(1)教学中欠缺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包罗万象,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课前问候、课堂操练、课后道别,又如教师和学生的着装、眼神、手势等,都可以作为文化因素教学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上,忽视文化因素的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105位教师中有83位教师的文化因素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不足30%。在问及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否含有文化意识目标时,74.3%的教师回答“有些单元有,有些单元没有”,没有意识到文化意识的目标应该渗透于各个单元的语言学习之中。还有个别教师没有把文化意识列入英语教学目标中。

(2)文化比较侧重不当。学习两种文化,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比较法。既要在比较中发现两种文化的巨大反差,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又要在比较中寻找两种文化的相似处,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进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英语教师仿佛只对差异感兴趣。在中西文化比较时,83.8%的教师选择“更注重两者文化差异的比较”,9.5%的教师“更注重两者文化共同点的比较”,只有6.7%的教师在文化比较时既注重文化差异的比较,也注重文化共性的比较。由此可见,教师对“文化比较”的理解存在着偏差,过分强调了文化差异的比较,而忽视了文化共性的比较。

(3)学生课堂语言交际活动不足。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外语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我们认为,现在的外语课堂应该是一种活动性和交际性较强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应让学生多体验、多锻炼。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在一堂45分钟的对话课中,25.7%的教师只留给学生5分钟的对话训练时间,19.0%的教师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29.5%的教师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在问及课堂中采用角色表演、话剧扮演等真实场景模拟训练的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时,42.9%的教师回答是十分之三,而41.9%的教师回答这种课只占了十分之一。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具体的语言交际活动以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文化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不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对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充分地实践文化教学,直接导致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缺失。这是基础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意识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黄振远.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