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黑龙江龙煤集团鸡西矿业公司有线电视台,鸡西158100)
近年来,随着煤炭行业整体效益的提升,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实,煤矿工人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形势好转的原因是,井下作业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安全管理严格,安全理念也有所提高,工人从以前的“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工人的素质普遍提高。煤炭行业在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还会制定督察、安全等一系列措施,尽管整体形式趋向好转,但从全国情况看,一些矿难仍时有发生,希望国家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增强数百万煤矿工人的安全感。本文讲述煤矿电视记者同挖掘队伍一同体验矿井下的工作。
进入井下的第一件事是换装,除了原本印象里的工作服、胶靴和安全帽,井下职工的穿着配置更是细致到工作服里的背心和裤衩。这些衣服公司都有配备,职工也可以自备,但是必须是纯棉材质的。记者调查到,为了井下职工的安全,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严格把控。
换好衣服后还要穿戴装备,对于长期在井下作业的职工来说,每一件装备都必不可少。井下工作者腰上的自救器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定位器则可以在地面上监控每个人的位置,矿灯则是为了照明使用。但是记者井下采访必须按着指导穿戴装备,必须明确每一个装备的使用方法。除了这些必选的装备之外,记者观察到井下作业的每一位职工都带着一个工具包,里面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些工具,工具包里除了所使用的不同工具外,就是装满水的水壶和食物,以备井下工作时用。每个人的工具包以及装备都有十多斤重,即使不算工具包,也能感受到自救器和装备的重量。
光是一条漫长的井下“上班路”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了。从井口到工作地大概要一个小时左右,最深的工作面可能要走一个半小时,井下职工把这条漫长的上班路当成开工之前的热身。披星戴月是井下工作者的一种上下班的常态。
从井口到工作面要经过四种方式,首先是通过高速电梯迅速下到地下,从电梯启动的瞬间,就开始进入真正的“地下世界”了。然而对于负责开采的掘进队来说,这也仅仅是一个开端,他们的工作点是矿井的最前沿、最深处。电视记者井下采访的工作面亦是如此。到了地下后,还要乘坐小火车行驶一段距离,四人一节的车厢里,矿灯是唯一的照明工具,伴随着车轮与铁轨摩擦的轰隆声,周边的人影和声音都有些模糊,每每此时,下井前还有说有笑的场景变成了默契的沉默,职工们大多选择闭目养神来度过这段时间。
乘坐小火车在夯道里行进几分钟之后,掘进队还要通过猴车再下到一定的井底深度。两条钢索上传送着一部部上行和下行的猴车,这些如同“单人缆车”的猴车就是掘进队职工上下班路上的第三种前进方式。每个队员都有序的看准时机“骑上”猴车,记者也在井下领导者的示范下骑上猴车,经过一定时间,最终来到了地下。然而,这还不算完,距离最终的工作面还有一段步行距离要走,这一次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双脚了。
原本记者以为行走一段距离不算什么,体验后才知道一路的艰辛。尤其是有限的视线带来的压抑更让这一路显得漫长。而只有远处掘进队队员身上工作服的反光条,提醒着行程还没有结束。走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来到了最终的工作面。光是走到工作面都已经如此辛苦,更何况挖掘机开动,负责皮带运输、铆网等工作更消耗不少体力。因此我们对煤矿井下工作者肃然起敬。
安全是每个人都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也是井下职工行动的准则:服装必须是棉质的、手机是万万不能下矿的、进出的时候一定要随手关门、防止风的影响等等。每一处细节都反映了矿井职工对安全的重视。其实只要井下操作都严格按照规范来做,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很小的。在矿井下,除了掘进队负责开采外,还有救护队、安全检查等辅助工作。安全检查的主要工作就是去不同的地方巡查,如果安全隐患较小就当场修复,如果隐患较大则要找专业人员来处理。负责检查安全的人要“胆大心细”和“吃苦耐劳”,检查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来提高井下的安全系数,检查安全的工作人员觉得他们的辛勤付出是值得的。
负责救护的工作人员,每天总有一半时间是在模拟训练中度过的。封障、板墙、砖墙、体能训练等,每一项都对应着一种可能的矿下事故。但是救护队员确总是希望自己从事的工作内容永远不要被运用到实际中。
记者井下了解到,虽然井下工作环境比以往已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压抑的环境和安全隐患依然让很多初次下井工作的人“吃不消”。在掘进队,不少职工都在这工作超过十年、甚至二十年,而让他们坚持下来的原因,是与家人、与同事之间的牵绊。井下的工作给了他们经济来源,也给了他们生活,矿井已经成为矿工们生活的一部分。
井下工作者,他们是同事,也是相互扶持的家人,他们在井下生死与共。每当和井下工作者谈及他们的家人,他们总有一丝无奈,感情是复杂的。矿井拉近了他们和家人的距离,确也因为在井下工作错过了很多与家人的团聚机会。
煤矿里大量的标语每天都在提醒和警示经过的矿工牢记“安全第一、生命至上”。负责安全的工作人员每天考虑的是如何提升井下工作的安全系数,让每一位井下职工高高兴兴的上班、平平安安的回家,是每一位煤矿领导和井下职工的共同心愿。
井下的工作环境是黑暗的,但是井下职工的眼睛是明亮的,因为井下工作者们的眼中有梦想、有希望、有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