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姜 男,柳福玲
姜男/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黑龙江大庆163712);柳福玲/大庆师范学院讲师(黑龙江大庆16371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文化预设对中国学生来说都很生疏,因为中国学生缺乏对英语的文化预知的共知。同时也正是因为文化预知的这些功能和特点,我们必须意识到了解和把握文化预知,才能够正确理解和翻译我们所读的内容,才能恰当地运用我们所学习的语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只局限于基本语法知识的学习,缺乏对文化层面的教学。
文化预设是指在日常言语中双方心照不宣而互相知晓的约定俗成下来的特定文化,是一种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这种文化预设我们可以理解为所共识的文化前提,有了这种前提,就使句子有了不言而喻的特定的理解。如果缺乏对这种文化背景、文化环境的理解,必然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何兆熊(2000:281-284)归纳了语言学家对文化预设的理解和定义,并指出把文化预设看作施行一个言语行为所必须满足的恰当条件(felicity),认为文化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背景知识,因而它是言语交际活动发生之前的已知信息(given information)。
1.隐蔽性。因为文化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积淀下来的一种观念和信仰,我们对它习以为常,而忽略了它的客观存在。只有它在某个角度上受到了威胁,人们才会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分析真正到感知到它的隐蔽的存在,所以人们稍有不慎就会忽略它的隐蔽性。
2.共知性。是指谈话者双方所共同了解的信息,人们只有通过对文化预设的分析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蕴藏的信息,而这种分析的根本就在于对这种文化的共知。只有通过对文化预设的共知才能正确地理解对方话语中所表达的信息的真正含义,才会更好地与人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谈话的目的。
3.层次性。是指它的内在核心表现在文化的语用原则,外部表现是它的用语规范和标准。它的语用原则具体表现在言语中的文化理念的共同性,而后者则具体表现在它在特定言语环境下的操作细节。
1.使话语精炼,更有说服力。文化预设能够删去交谈者说话的赘余部分,使听者能够更清晰地体会其中的含义,使他人不必对冗长的话语厌烦,同时也增强了话语生动性与感染力,使说服力大大提高。
2.能够让话语连贯。文化预设为话语的理解提供了便捷条件,在对话语理解时,如果对当中的文化预设不甚了解,就很难建立起话语的连贯性,更无法领会原话的真正含义。
翻译不仅仅是通过语言来交际,它更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因此,要想真正地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目标语所暗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交流沟通。要想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在教学中就要注重文化渗透,打破文化预设给翻译带来的理解障碍。由于大多数教师的对英语教学的重视性和文化教学的认识性缺乏,从而不能真正地凸显英语学习的意义。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所以,对文化预设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翻译能力。
翻译能力,是学习英语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而翻译的主要难题就在于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包括语言系统本身的差异问题和语言一一相关的社会风俗人文等一系列问题。文化作为一个大的语境在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正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长久以来,对于国外文化预设的共知缺乏影响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翻译如同写作一样,太直白,会使读者感到乏味,预设涉及的太多,会使读者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切不可轻率处理。要对两民族的意识和文化都有深刻的了解,在此之上通过正确的方法才可语义合理、连贯地翻译,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文化既有其统一性和延续性又有其差异性和变异性,所以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必须了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能力。总而言之,语言是文化最明显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的文化,想学好英语是不现实的。反观,只有了解所学该国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和传统,才能正确有效地提升对英语的学习能力。
1.校方在外语的课程安排方面,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增设有关英美民族文化的课程,也可以适当地指定一些有关英美文化的书籍报刊进行专人讲解与研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请归国华侨、外籍友人或聘请外教对学生进行外语文化教学。用“真材实料”在现实中面对面地介绍外国文化,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言语交际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在与外教沟通过程中,听不懂就虚心请教,遇到有关文化预设的问题时,认真交流,要在交流过程中丰富对英美民族文化知识的感性认识。
2.加强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读一些英美文学名作和人文书刊等文化科普读物。同时要收集一些介绍英美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并尝试着了解该民族的心理、品性。同时,老师在语言教学时,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发音是否准确,而且还要注意词汇的引用、语序等是否正确。更要充分运用电脑、换灯片、电影等媒介以声情并茂的形式对知识和其民族文化进行讲解,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文化和知识进行记忆和领悟。
3.加强社会文化能力。《大学英语》系列的总主编董亚芬教授曾经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语言材料中,都要包含文化知识,并向学生们展现出英美国家独特的社会风貌,揭示与之相关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在对该民族语言文化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与领悟。”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从调查数据上看,学生对英语的表达能力与社会文化能力从未建立起联系,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根本不注重对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这将会使学习英语事倍功半,由此可看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加强学生社会文化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实现:有关部门可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增加对社会文化能力提升的具体要求;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外安排一些实例分析,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文化的了解。
1.图示加注法。即用必要的图示并添加一些文字注释来说明翻译的内容。这种方法显著的优点是不会影响读者的语义连贯性,并能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将文字内容展示给读者,一目了然,给读者焕然一新的感觉,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会使读者感到乏味。但也有缺点,受一定的空间限制,不能更详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没有了含蓄美感。因此,更应该对文化预设进行深入了解。
2.意译转换法。即根据具体的内容,对文中的词汇、句型进行不改变原意的调整。由于文化差异的必然存在,译者不得不对一些具有文化预设的语句采用意译转换法,使得其更贴切传神。
3.直接表达法。即根据原文意思一句不落地将文章或语句翻译出来。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完整保留该民族的文化和语言特色。特点是直白易懂,言简意赅。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媒介,而文化则是语言的环境和基石,二者相互依存,平行发展。我们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英美的文化,只有了解了该民族的文化才能提升大学生英语能力,特别是英语的翻译能力。外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文化预设的理解,从各方面为学生创设理解文化、渗透文化的条件,使学生真正提高翻译能力,真正把握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达到顺畅交流的目的。
[1] 周领顺.翻译与文化信息的传递[J].扬州人学学报.2002,(1):67-71.
[2] 沈悦英.文化预设及其翻译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1).
[3] 吴友富.外语与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 赵秋野.试论语言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J].外语学刊,2003(3).
[5] 赵爱国.语言世界图景与文化世界图景[J].中国俄语教学,2004(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