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4-08-31

马生仓

马生仓/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宁夏固原756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升,各民族的文化都被带入全面的交流之中,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格局。在全球文化交往中,一方面,不同文化的冲突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各民族文化都将吸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来优化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而出现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趋势。全球文化也正是在这种冲突、融合的过程中走向新的文化发展阶段的。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教育这一重要途径,离不开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传递与传播(蒋晓萍等:116)。因此,跨文化外语教学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外语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化心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体系,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通过教育,让学生获取对异文化的敏感性,使之能以开放、宽容的心态面对世界的文化差异,从而形成尊重自然、尊重传统、尊重和谐秩序,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休戚与共、和睦相处的人格特性。

二、跨文化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外语人才的培养上,偏重于外国语的形式体系,较少重视和涉及外国语的社会文化因素,使外语教学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实际应用,影响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蒋晓萍等:47)。现在很多外语教师都开始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输入目的语文化,如介绍西方国家的节日、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等。这无疑是必要的,但这些并没有触及到目的语文化的核心,这种零乱的介绍割裂了文化的历史性和关联性,易使学生忽略对目的语深层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使其无法有效地进行深层次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概括起来,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指导和跨文化交际教学评估体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肯定了文化因素和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大纲对文化教学规定的目标过于笼统,没有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制定具体的、系统的要求和目标,而且测试中很少包括文化方面的内容。

2.教材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张红玲(2007:274-278)认为当前我国外语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从旅游者的视角来选择文化主题,描述文化活动,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说都是不够的;文化内容偏狭、过时;文化内容的呈现缺乏系统性;文化内容的来源单一,很少触及目的文化以外的其他文化,不符合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实际需要;文化内容与语言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强调具体文化的学习,忽视了文化普遍规律和文化技能的学习。

3.教学中只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目前我国的跨文化外语教学基本上采用这种模式,这样做可以消除一些源于文化差异的交际障碍,让跨文化交际得以更顺利地进行,但忽略本土文化,容易导致民族自卑感、崇洋媚外和西化的心理定式。

4.教学方式的缺陷。当前跨文化外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对课本中所出现的文化内容的介绍和通过多媒体影音资料向学习者展示跨文化交际知识,课本是目的语文化的主要载体,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是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方式。

三、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持包容的态度;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交际的有效性和得体性;培养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应对冲突和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张红玲,2012:4)。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的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层面,因此教学内容也应该全面考虑学生这三方面的需要。肖仕琼(2010:103)认为,在外语教学中,既要注重文化知识(包括母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传授,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据此,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目的语言、目的文化、其他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目的语言包括语言意识、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目的文化包括文化意识、文化知识和文化交流。通过这两方面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目的语言知识,并能使用该语言与目的语言群体进行有效交际,这就是外语交际能力。

其他文化的学习是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在学习目的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兼顾学习和了解其他语言和文化的特点,进而超越各种具体文化的束缚,与来自世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实践和跨文化研究方法等。

这四种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渗透。一旦学生掌握了文化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方法,他们就能利用和创造各种机会,独立且更有效地学习新的文化,面对新的跨文化交际的挑战,他们对文化、语言和交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也会更加全面深入。综合这些教学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就是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整体框架。

四、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关于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原则,学者们都做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束定芳、庄智象(2008:132)认为,文化教学应遵循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和适合性原则。肖仕琼(2010:162-165)提出循序渐进原则、对比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王振亚(2005:64)主张通过语言学习文化。我们认为跨文化外语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从具体、直观的实用主题到间接抽象的意识形态领域;讲解与体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教学内容和过程应该情景化和个人化;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

跨文化交际学的核心是跨文化适应能力,包括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的相互适应和对异文化环境的适应。跨文化交际的成败有赖于交际双方的跨文化交际愿望和克服文化障碍与相互适应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如果要学会跨文化交际,就要学会正确、得体地运用礼貌语言;就必须了解和学会决定礼貌语言和交际行为的跨文化规则;就必须了解和学会处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所在;就必须了解和学会克服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偏见的干扰、在跨文化交际中善于正确而又得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障碍的方法(毕继万:512)。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探索出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关于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方法,广大教师和学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相关理论,做了总结和归纳。束定芳、庄智象(2008:133-134)提出了注解法、融合法、实践法、比较法和专门讲解法。张红玲(2007:242-244)主张通过文化讲座、关键事件、文化包、文化群、模拟游戏等形式进行文化教学。肖仕琼(2010:166-170)主张采取文化包、文化丛、关键事件、文学作品分析与人种学方法的教学方法。杨盈,庄恩平(2008:18-20)提出了背景知识导入、文化内涵探索、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与情景模仿、实例搜集等五种方法。

综合以上各家的教学方法,结合胡文仲、高一虹(1997:172-200)的观点和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建议采用以下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方法。

1.文化渗透。就是将文化因素渗透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以文化讲解保证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包括词义挖掘法、语法提示法和翻译对比法。

2.文化旁白。在上语言课或其它课程时,就有关内容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如碰到Christmas,可以顺便介绍圣诞节的来源、庆祝方法和习俗等。

3.文学作品分析。文学作品涉及很多文化知识,如词汇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非语言交际手段、人际关系、价值观等。在分析文学作品时,要教给学生正确推断的方法,而不是把一切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学会了正确的推断方法,就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

4.文化对比。教师在讨论前给学生介绍其目标文化和本族文化的一个或几个项目,指出他们之间的差别,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该文化差异可能导致语言交际中的问题。

5.文化同化。一般包括一篇描写跨文化交际中引起误解甚至冲突的事件的短文和一套多项选择题,对该事件的起因做出不同解释,其中一个解释为正确答案。如果学生选择了错误选项,则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或告诉他们相关信息的来源,引导其选出正确答案。

6.文化岛。在教室中,以招贴画、图片、板报等形式来介绍目标文化,有条件的话,可以建文化长廊,以引起学生对目标文化的关注和讨论。

7.角色扮演。让学生来扮演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引起误解、甚至冲突的事件所涉及的人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跨文化知识、技巧和策略来完成特定情景下的跨文化任务,进而揭示出引起误解和冲突的原因。

8.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跨文化知识、意识、思维和交际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跨文化语境下的案例很多,包括各种日常交际、异国文化体验、跨文化交际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等等。但案例的选择要适当,要注重案例内容与课文主题的关联性,要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展开。同时要考虑到教师提问、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这5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9.文化讲座。讲座作为传授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文化教学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如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文化包含的内容和范畴、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俗规范等,都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不同文化主题构成一系列的文化知识讲座,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10.人种学方法训练。“人种学方法是文化人类学家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即研究者通过身临其境的观察和参与,对某个社会或种族的生活和文化进行描写和概括”(胡文仲,高一虹:192)。人种学方法对于文化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它可以改变以往外语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理念,通过对文化知识在具体场合应用的体验,将认知学习与体验式学习有效结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和观察目的语文化的某些活动和侧面,获取学习和研究该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即通过具体文化学习来提高他们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除了以上谈到的方法外,与外籍人士的直接接触和交际是学习文化最好的手段之一,学校和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这方面的条件。另外,还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英语朗诵和演讲比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晚会、英语角、英语沙龙等,使学生全面接触各种知识和情景、亲身体验、自我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使交际更加得体、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解和冲突。

项目名称:宁夏师范学院科学研究资助项目“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干扰问题及教学策略研究(YB201315)”的阶段成果

[1] 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 蒋晓萍等.跨文化教学之重[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4]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 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6] 肖仕琼.跨文化视域下的外语教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7] 杨盈,庄恩平.跨文化外语教学:教材与教法[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2).

[8]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 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