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 霞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账务处理程序”一章为例
李 霞
摘 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会计基础课程是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经常纠结于采用应试型讲解还是应用型讲解。应用型讲解结合实践,更注重学生个体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体验来理解应用知识,更符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宗旨。文章通过对会计基础课程中“账务处理程序”一章的教学设计举例,探讨应用型讲解的实际运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会计基础;账务处理程序;教学设计;应用型讲解
李霞/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讲师(江苏徐州221008)。
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三门课程之一,每年平均考试通过率在10%~30%之间,考试难度较大。会计基础课程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核心课程,既是应试型课程,又是衡量学生是否具备从事会计职业能力的衡量标准,同时也是从事会计职业的专业奠基石。“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章明确定位为理论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是完全应试型教学。本课程通过教师思路清晰的讲解、高度凝练的总结,精选习题,运用知识点,使学生既通过考试又学会运用。本章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不背离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设置初衷。
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章的特点是:1.视角更广,讲解了如何进行财务统筹规划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宏观性。2.内容抽象,是全书知识的相互贯穿,学习难度较大。3.结构简单,本章教学内容共有三节:第一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第二节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第三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教材对这三个账务处理程序采用各个击破法,分别阐述,在结构安排上三节内容无相互关联性。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该章的学习重点是在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掌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特点、使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的单位特点选择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以及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本章的教学设计应打破原有三个章节框架,重新归类整理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横向对比,分析三种账务处理程序特点;第二步:纵向实践,理解每一种账务处理的内涵;第三步:总揽全局,再通过横向对比,分析三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将三种账务处理程序串在一起,从比较不同中找特点,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趋向于分析、思考、应用。以下举例分析。
通过学生擅长的“找不同”游戏来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记忆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名称及特点,完成教学目标。
1.找不同:把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三张账务处理程序图分别编号:图1、图2、图3,让学生分步骤横向对比三张图,找出其不同处。第一步对比原始凭证部分,第二步对比记账凭证部分,第三步对比会计账簿部分,第四步对比会计报表部分。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在第三步对比中图1只有会计账簿,图2除了会计账簿外多出了汇总记账凭证,图3除了会计账簿外多出了科目汇总表。
2.起名字。先让学生对图3命名,教师引导学生在命名时要突出该图与其他图与众不同的地方,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其他程序图命名,这样学生能成功、准确地命名三种账务处理程序,理解不同账务处理程序名称的由来。
3.找依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种账务处理程序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会计报表的填(编)制依据,并把观察的结果填进设计好的“三种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对比表”中。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以上各部分的填(编)制依据,把观察结果填入表中,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其余两个账务处理程序各部分的填(编)制依据;第二步,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在对比中学生能分析出各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是登记总账的依据不同。
“分工做”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体验三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不同,达到能自主分析三种账务处理程序优缺点及使用范围的教学目标。该环节还能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复习和理解前面讲述的账簿平行登记、账簿对账、结账和试算平衡等知识。
1.填制凭证。预设10笔以内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填制收、付、转凭证并编号。
2.登记账簿:教学组织中,要求学生合作学习,三人一组,使用同一份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一人登记日记账,一人登记总账,一人登记明细账。该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体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要求学生根据记账凭证账务程序图的提示分别开展登账工作,每组登账结束后,提示学生结账并以登记总账的同学为核心进行账账核对。
第二阶段:体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学生根据该程序图的提示去做,登记总账的同学会遇到难题,总账的登记依据是汇总记账凭证,但是学生手里只有几张凭证,此时教师教学生学习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在此过程中提示学生观察汇总记账凭证对会计分录格式的限制,登账结束后提示学生结账和对账。
第三阶段:体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在该阶段登记总账的同学会遇到难题,此时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登账结束后提示学生结账和对账。
实践体验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种账务处理程序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有哪些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讨论中引导学生填写“三种账务处理程序优缺点对比表”,对比表从总账登记是否详细、是否便于核对账目、总体工作量大小等方面做横向对比,在“比一比”环节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很容易通过总体工作量大小分析出三种账务处理程序的适用范围,这一训练过程使学生具备了根据不同单位特点灵活判断应选择哪种账务处理程序的能力。
在本次教学设计实施中,教师设计、规划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分析问题,理解知识点,学会运用知识。整个教学设计学生高度参与,问题设计浅显、梯度明显、层层递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这种教学设计很好地完成了教学大纲要求,还超额完成了任务,让学生另外掌握了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逻辑顺序,学会了分解难题的方法,学会了站在规划的角度理解专业问题,能认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需要协同配合的工作。同时通过本次教学设计,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反思如下。
1.课程定位决定了教学设计。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一般我们将本课程定位为应试教育课程,应试教育就一定不需要实践操作吗?事实上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知识,不能理解书本上的全部内容,很多时候通过硬背答案的方式通过考试。这样达不到教学大纲中要求的理解层面,更不能达到掌握并运用知识的程度,这样的考试结果与从业资格考试的“从业”初衷一定是背离的。通过本次教学设计的实施,笔者看到应试型课程中,实践操作为学生理解理论问题插上了翅膀,帮助学生实现了实践知识向理论知识的飞跃,完成了教学大纲的目标,实现了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与具备会计从业实践能力的统一。
2.教学设计决定了教学效果。科学的教学设计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会计基础教材是一本权威的会计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内容精练,也正是基于此,这本书的结构中规中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书本结构设计教学,也可以开放性思维,创造性发挥,大胆调整结构,针对不同教学对象采取适合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在设置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认识到本次课程的重点不是教学生如何记账,而是让学生从实践升华到理论高度,在设置题目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业务,尤其应注意题量要小,干扰因素尽可能地少,这样才能让学生从繁琐的具体会计实务操作中解脱出来,抬起头关注另一个层面的知识。
以上是笔者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点滴思考。教学改革内容宽泛,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以精心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B
1671-6531(2012)11-0142-02
:姚 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