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卢焕榕
优化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实践刍议
卢焕榕
摘 要:课程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更是教师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的手段,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水平全面提升的过程。本文结合建构主义与元认知学习理论阐述了新课标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必要性,并从不断完善评价内容、灵活掌握评价标准、积极改进评价方法等三方面论述了优化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优化;小学语文;评价;实践
卢焕榕/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福建福州35000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对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评价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客观描述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的课程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更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的手段,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的过程。在语文课程评价中,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评价是一种“精英式”评价和“选拔式”评价,已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语文教育的需求。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探索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优化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是通过学生不断的进行“意义建构”而形成的。如果说学生知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在建造一座“大厦”,那么每次的“意义建构”就起到“脚手架”的作用。由建构主义的“脚手架”理论可以得知,学生每一次的意义建构是以不断的成功体验作为基础的,只有拥有成功体验,才能够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脚手架”,从而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其次,优化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元认识”的形成。元认知理论认为,在学习中比学生的机械记忆更加重要的是学生对于“怎样获得知识过程的认识”,而只有通过优化评价手段,才有利于学生对于“元认知”的探索,达到“授之以渔”的目标。第三,优化小学语文的课程评价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传统的语文教学讲求的是一种终结性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忽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动态性”和“主体性”,同时对于学生的“态度”、“情感”、“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比较少,是一种片面的评价。而要想获得科学、全面的评价就必须引入新的评价内容、标准及方式。
传统的语文评价内容较为单一,强调学生的记忆能力,忽略学生的理解、应用等语文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略学生的情感、状态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必须对评价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优化。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为我们在实践应用中指明了方向。首先,在字词的掌握方面,不但要注重评价学生从“形、音、义”出发的识字、写字能力,还要对学生的汉字审美观、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书写的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其次,在课内外的阅读方面,不但要评价学生的朗读、精读和文章的把握能力,还要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独特看法,是否能够拥有自己的观点,以及阅读习惯是否正确等;不仅要注重学生课堂阅读的评价,更要有效的对课外阅读进行及时评价。第三,在作文及口语交际方面,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只注重学生写作技巧方面的评价,而对于学生材料及情感的真实性不予以注重,导致学生的作文虚假、空洞,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可持续培养。因此,应在评价学生拥有流畅的语文文字表达能力,语句的适当运用,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等要素的同时,还要评价学生的基础材料收集能力,以及是否能够表达真情实感等方面。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教师布置的任务下利用课堂的一段固定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口语交际应是转变为一种“生活化”的行为,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更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进行评价。
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定性的阐述,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对评价标准进行灵活掌握,方能使评价更加科学有效,更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每个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各不相同,学习方法与状态也各异,因此,必须对学生实施一种“差异性”评价,把学生按照掌握知识的水平进行层次划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松鼠》一课时,可以按照学生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设置A、B、C三个不同水平的评价标准,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要求A档学生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能够简要概括出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等外形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B档学生能够在A档学生的基础上准确说出课文的说明方法与说明顺序;C档的学生能够在A、B两档学生的基础上,在课外自行观察小动物进行描写,或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把自己当作一只“小松鼠”,介绍一下自己。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把学生分成A、B、C档不同层次,并不是对A、B两档学生的“自动放弃”,而是允许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掌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可把在课堂上未达到学习标准的学生分成课外小组,让学生通过课外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下节上课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温习,最终通过层次化的评价,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达到课标要求的评价标准。
另一方面,对于每个学生的评价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个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兴趣与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也应该因人而异。即使对于同一水平等级的学生,也应探索“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乐趣,拥有更加开放的“自主选择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可实施“任务超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穷人》时,可为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组合:A能够划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B说出文中“省略号”的含义;C通过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说一说你的感受;D找出本文的“文眼”,并能说明理由;E对文章进行改写;F对文章进行续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任意选择三个不同的选项,在选项组合的评价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以一纸试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极为不科学的。因此,应对学生进行更长周期的科学评价,把评价的重点由期末、期中的考试转变为日常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活动等进行评价,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改正。可对传统的评价“权重”进行重新分配,进行“绿色”瘦身,由过于注重“考试”的评价变为注重均衡性的“绿色评价”。在实践中,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进行记录,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课外阅读、日常作文等相关方面内容装入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及时与广大学生进行分享,在学生间进行“成长小明星”评比。建立与家长的联系机制,使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记录,以便更好的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最终使成长记录袋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成为学生进步的标尺和动力。
另一方面,由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的转变。首先,对评价进行细化与量化。课程标准虽然对评价标准进行了阐述,但是在具体实践应用中应对评价标准进一步量化与细化。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评价要求明确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识字量、写作、阅读量、口语交际时间等“知识和能力”方面进行量化,同时教师还应探索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细化,应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可通过制定“评价量化表”的形式,为学生设计一个完整的,涵盖“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表格,由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打分,将量化表装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装”中。在《学生语文学习评价量化表》中把评价维度分为三个即知识与技能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再从三个维度中分离出了,知识与技能维度中有识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与会用;写字的姿势正确、书写正确、整洁、美观;阅读有喜欢阅读、经常读、读懂、正确、流利、有感情;口语有乐说、大声说、表达感情、准确、形象生动;习作有爱好、勤写、无错别字、语词正确、句子通顺、主体突出、有道理。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中主要是从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索、为解决问题积极思考、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根据多方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积极参加语文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上评价。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主要是从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有兴趣听别人说话,并能够知晓别人说话的内容、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有表达的信心、学习态度认真,作业力求最好、能够很好的与同学合作,能够宽容他人,欣赏他人,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主动热情的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上评价。同时经过两周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和家长评来评价记录。
第三方面,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主观性较强,不能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的评判。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自评与他评引入语文教学评价,使两者相结合,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为学生树立起体育锻炼的信心,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的形成。广泛开展学生的小组评、同桌评等评价方式,使学生在沟通、交流、互动中增强对自我的认知,从学生的内心深处调动起主观能动性,在与同学的竞争与比较中感受自己的进步。例如:可对传统的语文考试进行改革,实施小组合作式“开卷”考试,由小组成员合作进行“答案”的研究。把语文课程评价作为展示学生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的平台,使语文课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潜移默化形成“元认知”的学习“阵地”。在评价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展示学生的能力,照顾和培养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语文课程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更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的手段,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完善评价内容、灵活掌握评价标准、积极改进评价方法,才能使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过程得到进一步优化。
:
[1]徐娟.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10):31-33
[2]陈肖林.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23):53
[3]丁美玲.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5):116-117
中图分类号:G62
B
1671-6531(2012)11-0148-02
:何 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