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焕金
浅谈影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原因
刘焕金
刘焕金/安图县三道小学小教高级教师(吉林延边133600)。
小学美术教育是艺术基础教育,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影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龄初期的孩子刚从略图期过渡到概念写实期,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尚显幼稚,往往以个性想象思维来补充观察认识的不足。表现在作品上,则是带有概括性,往往以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代替视觉的感受。在这个阶段,自我中心意识很强烈,很少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与比较。其兴趣主要存在于绘画活动过程中,对于活动的结果他们也会感到一定的自我满足,往往兴趣偏高,常常为制作不出来而苦恼。他们开始注意空间感和教师讲授的透视知识,并注意物体的结构。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经常拿自己的作业和成年人的作品相比,产生畏难情绪。这个阶段学生的技能跟不上知识,手跟不上眼睛,所以他们的表现欲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主客体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作品的自我评价、外部比较与评价开始重视,不积极的评价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因此,从整体看来,这个阶段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对儿童画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评价关系到教育培养的方向,关系到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这一点,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美术作品并非仅仅是照相机似的再现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分析和理解对象,倾注个人的认识、情感于作品中。一些具象表现的作品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而表现性的作品显得夸张、抽象,相对来说,理解和接受会有一定的困难。就美的价值来说,二者各有千秋。从绘画心理看,人们对事物的感觉可分为直觉反应和思维反应,写实作品倾向于直觉反应,而表现性作品多倾向于思维反应,二者并无优劣之分,不应扬此抑彼。
儿童的观察、思维、手眼协调等能力均处于稚嫩的阶段,也就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眼光”,这已经引起了艺术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有关专家认为,儿童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意义和价值,过去那种单以过渡的、未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调教出来的儿童画“成人”倾向必将成为历史。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对儿童画的认识存在误区。误区之一:把儿童画与成人画比较,认为不够规范。误区之二:将儿童画与现实形象比较,认为不够真实。误区之三:将儿童画与常规知识比较,认为太离奇。人们把技法、美术常识、生活真实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从而忽略了儿童本身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因素和创作个性。正是这些,促成了儿童的独特“眼光”的形成,正是这些,促成了儿童画稚嫩、夸张、奔放、个性化等独特美感的形成。
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适当的评价,有助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一味的否定只能扼杀天真的童心。对于孩子,教育界的一贯态度是坚持正面引导,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因此,评价应该是积极的。另一方面,画画是件有益的事情,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发展诸多非智力因素,锻炼手指灵活性等等。因此,画必有所得,从这个角度出发,评价也应是积极的。
教学内容的生硬是扼杀儿童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许多家长、培训班教师给孩子的教材或范本就是一本简笔画,让孩子一次又一次临摹范品,力求“象”、“更象”。试问,有多少孩子能在千百次枯燥无味的范品临摹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呢?可见,教学内容确是影响儿童绘画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画的教学内容应是丰富、生动而又有趣的。从内容的选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如一位美术教师设计的一堂课:引导孩子想象自己来到了外星球,由于语言不通,只能用绘画手段告诉外星人自己从什么地方来,吃什么等等。面对这样的命题,孩子们感到新奇而兴奋,很快开动脑筋完成了一幅幅动人的作品。上海卢湾区的周松生老师,别出心裁的让学生画“风”,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不恰当的教学手段、方法,也是抑制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学习,那么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事情。”不少教师,深刻体会到这种教学艺术的真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儿童学得生动活泼,以至达到入迷的程度。同是教学《大花园》,一个教师费尽唇舌讲了很多花的画法,然后让学生作画,而另一个教师先放一段花园录像,然后采用接力画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幅《大花园》作品,比比哪组画的花最多最美。显然,后者的课堂气氛明显优于前者,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远远高于前者。学生面对直观生动、丰富的自然形象,学习兴趣也必将高涨。可见,灵活、直观、生动的教学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反之,如果长期不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因此,重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应成为每个教育者的共识。儿童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极力避免不利因素,纠正不利于兴趣培养的言行,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美术学习兴趣“越大越低”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搞好美术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G72
B
1671-6531(2012)11-0159-01
:何 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