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视新闻的编排艺术

时间:2024-04-24

刘春薇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排艺术;规律节奏

如果将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新闻报道就好比是一道菜肴,而电视新闻编辑就是这盛宴的掌勺厨师。一套编排得当的电视新闻节目,能产生“1+1>2”的传播效果。而一档电视新闻是否能通过好的编排“抓住观众”,考验的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功力。

目前。国内电视新闻节目在编排上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模式:

一是“等级式”,即按照新闻报道主体的职位高低排定新闻节目的播出顺序。这种编排方式多见于地方电视媒体的时政类新闻节目。优点是比较规范,讲究“政治原则”,缺点是忽视了新闻本身的价值和编排的存在规律。

二是“归类式”,即按照时政、经济、文体、国际的顺序,将新闻归类播出。这种编排方式多见于央视和省级电视台的综合类新闻节目。优点是板块稳定,观众可形成相对固定的收视习惯,缺点是比较刻板、缺少变化。

三是“集纳式”,见新闻类别组合版面,把题材相同的稿件组合在一起。这种编排方式简单借鉴报纸按类别组合版面的做法。而忽视了题材相同的稿件是否存在的必然联系。实际上是把电视新闻编排简单化了。

缺乏电视特色的、僵化的编辑思想。会使电视新闻原本鲜活的内容难以获得最佳的展示效果,电视新闻编排应树立强烈的观众意识和积极的参与意识,在节目编排过程中遵循新闻价值,兼顾观众心理,这样才能让电视新闻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真正收到良好的新闻播出效果。

一、电视新闻编排应遵循价值规律

电视新闻编排不同于报纸的平面设计。报纸可以通过版面空间位置的变化、标题和图片的设计体现新闻价值;而电视节目编排是线性的,不具备报纸的空间优势。只能按照时间的流动,使节目内容顺序展现,因此,电视新闻节目的价值是新闻的播出顺序来体现的。

传统的新闻理论要求单条的新闻结构必须是“倒金字塔”式。但是对于电视新闻编排来说,这一理论显然不能完全照搬。如果一档新闻节目越往后新闻价值越小。那么观众对于这当新闻的兴趣就会逐步递减,以至于不等新闻播完就转换频道。因此,在电视新闻编排中,有价值的新闻应通过提要等形式加以强化,而在播出顺序上,应该将当天若干条有价值的新闻分散编排,使其在不同时段成为兴奋点,持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以青岛电视台《今日60分》栏目2008年1月11日的节目编排为例:

1.青岛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2.人代会议案锁定轨道交通。地铁规划有望出台

3.稍后《今日视点》播出《解读民生关键词》

4.“感动青岛”十佳人物评选投票截止

5.山东省取消中期末统考制度

6.备战奥运,运动健儿冬训忙

小提要 小片头

7.新年第一场雪:岛城银装素裹农村旱情缓解

8.新年第一场雪: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

9.新年第一场雪:市内交通顺畅部分路段打车难

10.新年第一场雪:冬泳者雪中畅游

11.暖气不热居民家中穿棉衣

12.送“福”上街头;交警协官员你们辛苦了

小提要 小片头

13.1550套保障性住房今起公开销售

14.春节临近 家政服务遭遇“用人荒”

15.新闻追踪:老曹何时能拿到18万元赔偿金

16.汶上路一居民楼发生天然气泄漏燃爆事故

17.新闻链接:天然气使用安全常识

18.今日视点:解读“两会”民生关键词

19.“人代会闭幕”是当天最具价值的新闻,相关报道有3篇,分别是消息《青岛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人代会议案锁定轨道交通地铁规划有望出台》和新闻专题《解读“两会”民生关键词》。如果按照“归类式”的编排方法将这3条新闻串编在一起。总长度大约在12分钟左右,显得头部较重,不利于当天其他新闻信息及早进入观众视野。为此,在当天的新闻编排中,专题报道《解读“两会”民生关键词》被编排在最后的《今日视点》板块,成为当天新闻的“压轴戏”。编辑还在前面编发口播,对这篇专题报道进行预告,提示观众收看。实现了前后呼应。正因为打破了常规,“感动青岛”、“备战奥运”等其他重要新闻信息才得以在第一板块中播发出来。

“第一场雪”是当天另外一件重要的新闻事件。栏目在第二板块对第一事件进行了组合报道,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降雪给城市各个方面运行带来的影响。这组报道有的长度在2分钟,短的则只有40秒,长短相间,详略得当。在组合报道之后,还编发了《暖气不热居民家中穿棉衣》、《送“福”上街头;交警协官员你们辛苦了》两条与天气相关的新闻。一正一反形成对比,并在这一板块结束的时候。留下了一个令人温暖的结尾,使观众在愉悦的心情中期待下一个段落的开始。

第三板块主要关注了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和民生新闻。在突发事件《汶上路一居民楼发生天然气泄漏燃爆事故》报道后,编辑配发了《新闻链接:天然气使用安全常识》,体现了编排中的人文关怀意识。

二、电视新闻编排讲究节奏感

美国传播学者特德·怀特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协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比作“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中间有高潮也有低谷,由张也有驰,这样才能体现出—种峰谷互见的节奏感,吸引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持续的关注。

心理学分析表明,新闻编排刺激强度呈现强一弱一强的周期变化。不可能每条新闻节目都使观众保持兴趣,所以每天的新闻节目应该以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新闻作头条。在节目开始处形成高峰,然后将刺激强度逐渐转弱到低谷,在处于低谷状态时找到新的兴奋点,再次形成刺激高峰,不断吸引观众注意,提高转播效果。

电视新闻节目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突出节奏感,如用小片头隔断,增加编后点评,新闻提要滚动播出等,但电视新闻编排的“节奏感”并不简单体现在形式上,内容上的合理编排显得更为重要。如“集纳式”报道,可以将同一类型的消息编排在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可以将正反两类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态度;“组合式”报道,围绕一个新闻主题或一起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剖析,从而形成集束力量,引起观众高度关注。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编排经验:一是重视提要导视,将当天最重要的新闻在节目开头進行预告,使观众形成期待;二是加强导语串联,承上启下,将前后两条新闻节目贯穿起来,使其浑然一体,依此类推,整档新闻节目就会如行云流水绵延不绝,让人欲罢不能;第三,加大信息量,控制单条新闻的长度:第四,长新闻与短新闻适当混排,避免观众产生收视疲劳;第五,每组报道结尾安排一条正面的、乐观向上的、轻松的软性新闻,让观众在松弛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一个新闻段落的关注。从而形成对下一新闻段落的期待。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编排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电视媒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体现着新闻节目的个性。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社会信息共享性日益突出。我们必须充分发掘新闻节目编排手段,树立科学的编排思想。使新闻编排真正成为新闻的再创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闻改革的要求,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佳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