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军向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 厦门361012)
践行“尊重的教育”思想 打造生命化基础课堂
陈军向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 厦门361012)
“尊重的教育”是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对生命的尊重,强调生命是教育的价值依归,包含多重的理论意蕴。践行“尊重的教育”思想是职业学校教育文化的深层次变革,对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和教育质量具有普遍的导向和催化作用,对构建生命化基础课堂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尊重的教育”;基础课堂;生命化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建成“海西职教名校”,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2008年l0月,厦门工商旅游学校首任校长张剑辉立足三校(厦门商业学校、厦门旅游职业中专、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整合的实际和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实践经验进行深层思索和理性总结,提出以“尊重的教育”作为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的指导思想。
张剑辉校长提出的“尊重的教育”思想核心是对生命的尊重。追求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因受到尊重的教育而精彩,让学校因提高生命的价值而获得成功。
短短的59个字,四次提到“生命”一词,充分说明了尊重的教育是一种生命至上的教育观,具有至真的感性内涵,即对生命的敬畏,而敬畏生命是教育的伦理起点,也是教育的价值所依。生命使教育成为可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每一位教师要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高度负责,以优质的教育去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奏响学生生命的乐章。每一个工商旅校人必须牢记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尊重的教育”思想是为了让每一个工商旅校人的生命过得有尊严、有理想、有活力、有价值、有意义。
“尊重的教育”反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活动人本化的要求,具有深刻的理性内涵。
教育是师生共度生命的历程。教育的参与者是灵动的生命个体,灵动的生命必须是自主的、自由的、创造的,也是快乐的。如果教育仅仅停留在或始终保持在授受知识层面,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漠视。正如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不是有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人对人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在这种交流中,人将自己与他人的命运相连。”“尊重的教育”追求一种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呼唤育人的本体价值的回归,提倡点化、润泽生命的教育过程。这一历程的基本特征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师生互相尊重,共创生命课堂和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提高生命的意义”。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历程,生命的意义是以实践的结果来表征的。提高生命的意义,就是要使自己的实践富有成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高度使命感和敬业精神去做学生生命通往崇高的领路人,从而在赋予学生的生命以神圣的崇高感的同时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学校的最高境界是“提高生命的价值”。人不仅是有生命的存在物,而且是价值性的生命存在。教师以其教育人生所培养的有意义的“成人、成才”的过程而拥有特殊的生命价值。机械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势必使教师陷入日常生活的沉沦中并走向平庸,埋没自身的价值。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一情形,教师必须追求专业化发展。“尊重的教育”以“源于生命、在生命中、为了生命”为基本特征,回答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过程”和“目标”等问题,有助于唤起和催生教师提高自身的生命自觉,从而在教师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学校的生命价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尊重的教育”思想的内涵越明确,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有更明确的思想自明性与行动的自觉性。“尊重的教育”思想一经提出就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大讨论、思考和实践热情,“今天你尊重教育了吗?”正成为每一个工商旅校人关心的问题,“让教育与生命同行”的观念正被贯彻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中。
“一年基础、二年专业、三年顶岗实习”办学模式的实施,充分表明了刚进入中专学校的学生最先接触的是基础课程,最先见到的是基础课教师,最先感受的是基础课教学文化。可以这么说,第一年的基础课程与教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保持今后的专业学习热情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职业中专基础课堂是怎样一种形态呢?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课堂。如果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育人的主阵地”,这显然没有全面、深刻地反映出其内在本质特征,从生态世界观的角度而言,课堂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最本质的特点是生命性,即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具体而言,课堂是一种载体,一种学生生命个体发展的载体,一种教师获得专业表现和发展的载体;课堂是师生共享的一个世界,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要让自己进入学生的世界;课堂是一座舞台,教师和学生围绕同样的内容,以意识互动和精神对话的方式建构双方的意识和精神,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力、绚丽个性在这舞台上表现得异彩纷呈。
中专基础课堂还应该突出其独特元素,这是由当下中专生的现状和今后发展需要、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定位与需求、职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所决定的。当下中专生的学业水平、情商智能、个性特长、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发展目标差异很大,相对于同龄的普高学生差距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地轻视、忽视他们作为生命个体所蕴涵的不可估量的潜能。应从关爱每一位学生生命的角度,以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促进生命的共生性为出发点,让师生的生命之花在这交融的场域中长久绽放,这才是职业教育基础课堂的根本之所在。因此,把“尊重的教育”思想作为基础课堂建设的先导是一元法则。
建设生命化基础课堂是职业教育发展、学校竞争实力提升的必由之路。在对中专基础课堂进行认识拓展、重新定位的基础上,笔者立足于更具生命活力的有机和生态的视野,以具有解放意义的生态精神,对中专生命化基础课堂建设进行大胆的设想和探索,目的是重焕课堂的生命活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教学公平即教师在教学中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平等地施教。“尊重的教育”思想对公平教学观的树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1.提高教学积极期待值。中专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弱、心理素质滑坡等现象。大部分刚入学的中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被动学习和学习低效的场景,加大了教师课堂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期待值,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职业幸福感,长此下去必然会产生影响教学公平的负面情绪。例如,有些教师偏爱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对那些“后进生”、“问题生”不理不睬。这一令人担忧的情形是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在情绪态度和教学行为上的消极非理性的表现,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为此,学校通过开展“尊重的教育”思想大讨论,重塑教师的教书育人、人际互动、专业成长等多重的积极价值观,恢复教师对学生“成人成才”的强烈憧憬之情,产生促进教学公平的正面情绪。
2.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基础课教师要摒弃按中考入学成绩、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给学生贴上无形的标签、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勿庸质疑,中专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作为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尊严和人格都是平等的,都应给予同等的尊重。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不是指对每个教育对象平均用力,而是“应考虑以平等为基础的各种不同方式来对待每一个人,为受教育者提供与其自身主观条件相当或相称的教育机会与教育条件”,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这是教学公平的重要体现。
3.建立双向尊重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保证,尊重是师生和谐关系的润滑剂。“尊重的教育”思想倡导的尊重是双向互动的,包括“自尊”和“他尊”,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支持。自尊是指个人渴求力量、成就、自强、自信和自主等。对于教师而言,自我尊重有助于减除职业倦怠,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追求职业幸福感;对于学生,自我尊重有助于消除思想上、学习上、心理上的障碍,增强自信心,自主产生积极的成功追求感。他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潜能与价值,从而进一步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尊和他尊都是教师和学生的基础需求,建立在自尊和他尊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是走向更公正、更平等、更宽容的教学之本。
如前所言,“尊重的教育”思想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生命的一段历验,对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完整的人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影响课堂师生状态的各种因素,探索并积极营创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遵从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实践,让师生真正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生命化的基础课堂要体现以下三个特征。
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是从“知识课堂”向“生命化课堂”转变的关键。传统的知识课堂体现为一切为了知识的传授,把知识当作客观存在的结果,甚至被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忽视或省略基于客观之上的主观建构和生成的存在,听不到生命的诉说,看不到生命的在场;生命化课堂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而是以生命为中心,但也不排斥知识,知识成为教学过程中为了生命和谐而完整、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富有创造性地发展的一种载体。淡化对知识的传授,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提供学生自主生成知识的机会,课堂的生命体征才能显现。
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动机、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学习。正如人的成长是一次次放手的过程一样,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一个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首先要帮助中专生恢复自信心,这一步对刚遭遇中考失利的他们尤为重要,目的是使之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其次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以基础英语课为例,如认知策略:查字典、记笔记、语境中猜词、模仿与复制策略;元认知策略:注意、计划、监控、调节策略。再次,大胆搭台让学生演戏。做到三个“给予”:给予学生充足的独自学习时间、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给予学生动手(口)实践的机会。针对目前中专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木头人”状态,我校基础部提出了开展课堂教学“四个一”活动:让学生提一个问题,让学生高举一次手,让学生开心笑一回,让学生懂一个道理。让每个学生得到最真切地关照,尊重个体差异,帮助和引导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使不同层面的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诱发更迫切的学习欲望,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
温家宝总理说过:“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由此看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水平高低左右其人生的高度。
2.合作探究。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而一种思维交换后,每个人就有了两种不同的思维。”这句话非常形象且直观地描述了合作探究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但是在具体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合作的热情不高,探究的深度不够,造成合作流于形式、探究停留在表面的情形,基本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中,合作是基础,它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包括行动上的合作、知识资源的共享和思想方法的合作两层含义。合作能大大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探究是中心,它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是发展创新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合作探究通过在“合作中探究、探究中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中学习、探究中提高”的新型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基础,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表达、质疑、讨论、探究,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为:设计问题→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交流应用。在实施合作探究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科学组建小组,可以是固定组建、随机组建、按需组建;第二,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心理学的一些要求,如诱发认知冲突,适应思维层次,符合智力操作等等,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热情;第三,探究的内容要广、结果的体现要形式多样。例如在语文课中,学生合作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内容、思想,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意境之妙、情感之真。在汇报阶段,可以是角色扮演、演讲辩论等方式,也可以是一份调查报告、一份手抄报等等;第四,教师要善于穿针引线,做好纠偏、释疑、点评、总结工作。
合作探究是21世纪课堂教学双边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能够强化和满足生命个体的联结需要,增强学习内驱动力,使得他们的知识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和提高,活化自己的生命体验。
3.魅力高效。顾明远先生在《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序言》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教育,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什么时候教育丧失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心的魅力和滋养人性的功能,说明教育一定出了问题。”生命化基础课堂应该是高效的、有魅力的,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实、趣、活、拨、化”五个字上下足工夫。
“实”。教学目的真正落到实处,应做到“四个当堂”:知识当堂学会,技能当堂撑握,问题当堂解决,训练当堂完成。学生得以实实在在地受益,教学效果惠及“每一片树叶”,“不同的树叶”得以彰显不同的美与风姿,与此同时,教师也得以实实在在地成长。
“趣”。明代王守仁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试想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中,享受一个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幽默风趣、学识广博的教师所带来的热烈、沸腾、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他们一定会浸润其里、神游其中、流连忘返。
“活”。学生学习过程应该是快活的,学习方式也要活,课堂上要有活泼的思考、活跃的实践;教师教学手段要灵活,具有多样性、选择性、生成性;教学内容要鲜活,要与初中的知识相衔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所学专业相联系。
“拨”。这里主要讲的是用什么拨和如何拨的问题。关于前者,2500年前的孔子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教师要用自己的文化功底、言行、信念、思想、性格、习惯、人格以及人生经历来拨动每一个学生的心弦;至于后者,教学活动要张弛有度,符合生命节律,体现节奏性,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具有完整性,要通过引人入胜的开头、入情入景的互动、余音绕梁的收尾让课堂成为吸引学生的磁场。
“化”。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只是概念、定义、公式、基本规则等等知识的掌握以及认知策略的完善,也应该包括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内化,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技能的形成、巩固与熟练。最弥足珍贵的教育价值当属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智慧,最终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正如黄克剑先生所言:“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营照。”
生命化基础课堂不仅仅表现为课堂教学重心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训练转向知识的建构和生成,还在于激发和扩大师生的生命能量,充分释放生命活力,让课堂学意盎然,教意欣然。亦如张剑辉校长所描述的,“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正面临着一场‘教学的革命’,我们将彻底改革那些陈旧的、传统的、顽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开辟出一片最体现生命关怀、最提高生命价值的教学新天地。”
[1]肖川.论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2]叶澜.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2).
[责任编辑:贺春健]
G710
:B
:1671-6531(2010)06-0144-03
2010-09-15
陈军向,男,厦门同安人,厦门工商旅游学校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为应用语言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