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研究

时间:2024-08-31

武文杰,薛 莲

(1.苏州科技学院 体育部,江苏 苏州215009 2.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苏州)

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研究

武文杰1,薛 莲2

(1.苏州科技学院 体育部,江苏 苏州215009 2.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苏州)

素质教育的深层次推进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对作为高校体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体育活动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阐述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特点与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高校体育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性和社会体育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性,规划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趋势,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创新提供借鉴。

课外体育活动;终身体育;市场化;俱乐部

高校课外活动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体育任务的重要内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最具备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特点,是高校体育的进一步拓深,是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全方位成长的重要途径,对于践行全民体育、终身体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素质教育的深层次推进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倡,对作为高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基于上述认识,及时改革和创新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谋求科学发展,是当前体育工作者务必正视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趋势。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关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专著、报刊、杂志、电子文献等,收集研究所需资料。

2.专家访谈法。对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淮阴师院、潍坊学院、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相关专家和体育工作者进行访谈,探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今后的发展趋势。

3.数理统计法。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及调查数据归类整理,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

二、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科学认识

(一)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所谓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以外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增强学生体力、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目地而进行的体育活动。[1]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性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活动。其特点鲜明。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高校拥有最为完备的体育设施,功能也更为齐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多种运动项目有着中小学及社会体育所无法相比的优势。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涉及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形式多样,这为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能充分满足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为大学生更大限度地参与体育锻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个体参与的民主性。自愿参与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特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尽管是有组织地开展,但相对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在选择参与的方式上充分体现出民主性,大学生可依据个体的身体特点和对体育活动项目的喜好程度自主参与,只要参与活动的学生之间达成默契,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中进行,组织形式灵活,充分体现自律与民主。

3.组织形式的多样性。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多样化,诸如,体育俱乐部、社团、协会等。[2]对活动的参与者并无限制,在规模上可大可小、可分散可集中,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并且各类活动数量众多。体育运动方面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经常可以利用该时间段自由组合,形成相对固定的运动团体。

(二)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已经不再单单是高校体育教学的补充[3],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特有的功能。高校体育只有有机结合课外体育活动,才能最有效地实现与社会体育的结合。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学校教育效果上看,其在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方面与体育课教学在功能上并驾齐驱;从其与社会体育相结合的效果上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领域,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前沿阵地。

1.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领域。从与社会体育相结合的效果上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对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有体育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最具备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特点,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领域,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前沿阵地。随着全民健身的推广,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社会效果将越来越来显著。

2.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拓展,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其学校教育效果上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在素质教育方面与体育教学在功能上并驾齐驱。由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便于调动多数学生自觉参加身体锻炼,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3.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巩固与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的技术和技能,同时,由于不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约束,形式别具一格,其功能无可替代,对调节学生感情和心理的平衡有独特的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对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趋势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层次推进与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对作为高校体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笔者在阐述其特点与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性和社会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性,规划出以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趋势。

1.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是指人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4]即从一个人的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都要适应环境和个人的需要,进行身体锻炼,以获得生存、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物质基础或条件。这是当代体育的发展方向。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要树立终身体育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走入社会后能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从而健康地生活、工作。

2.健康体育的发展目标。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目标。以健康为前提开展形式多样化的课外体育活动,努力开发大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的挑战。[5]同时,结合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工程,充分发挥体育强身、健心、益智、乐群的功能,引导大学生崇尚健康文化。

3.市场化运作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应结合自身最具备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特点,积极走市场化道路,开拓高校体育更广泛的市场基础,积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消费。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一些深受学生喜爱而学校无力开展的项目的开展,而且能解决学校体育经费和器材不足的现状。

4.创建俱乐部模式。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是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活动模式。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以拓展学校体育功能,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行为为主要目标。这种运作方式是课内外一体化的体现和延伸,它与高校大学体育健康课程的选项课程一样,是完成培养目标任务的一种教育手段。

5.学生管理模式。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创建体育组织的能动性,发挥学生在各种活动形式中的管理职能和组织工作方面的主导作用,及其在学生中的号召能力,为学生组织开展活动提供舞台和帮助。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该组织的成长,而且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组织,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便于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丰富体育爱好,建立终身体育的理念。[6]

6.休闲娱乐化主题。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休闲、娱乐化体育成为社会体育的主流。大学生也对体育锻炼中的休闲、娱乐化成分更为关注。所谓休闲、娱乐化体育活动是指在闲暇时间借助体育活动的形式所表现的一种休闲行为方式,以及这种休闲行为方式中各种体育现象的总称。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应迎合时代趋势,确立休闲、娱乐化主题,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摆脱物质与文化环境的外在压力而进行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活动。

[1]任宏权.关于高校体育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2,(1):61—62.

[2]赵迪芳.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2):114-115.

[3]程晓峰.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功能定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19-20.

[4]赵克锋,颉梦宁,宋建勇,王新年.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12):31-32.

[5]陆勇,贾文,田海燕.高年级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蒙古体育科技(季刊),2007,(4):109—111.

[6]李卫东,孙璞.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8):78-80.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33.96

A

1671-6531(2011)07-0098-02

武文杰,男,河南南阳人,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训练与民族传统体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