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郑裕忠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部,福建 福安355000)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 “伙伴编辑”应用文教学研究
郑裕忠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部,福建 福安355000)
合理构建教学模式对于提升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效果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背景,试图探索一种契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突出高职教育职业能力特性的应用文教学模式,以改变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效果。
建构主义;应用文教学;伙伴编辑
写作是一个主体对客体的互动认知过程。我们提倡的“伙伴编辑”应用文教学,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并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应用文写作的规律,通过启动认知图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动力;和学生结成伙伴,互为编辑关系,并且在协作、合作关系中,使学生能够重构认知图式,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来建构一个新的知识平台。写作又是一种个人化的社会活动。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个人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认知和建构知识的方式不同。“伙伴编辑”通过合作、自主、探究的开放式课堂结构,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的多向流动,并在学生动手、协作过程中促进人的发展。
“伙伴”即学生结成学习共同体;《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编辑”的注解是“对现成资料或者作品的整理、加工”。因此,“伙伴编辑”的意思就是在学习中结成伙伴这一共同体,并且一起阅读、互相讨论、修改项目。“伙伴编辑”作文就是在一个由学生结成的写作共同体中,学生共同阅读、编辑、协作完成项目,与伙伴讨论进一步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不断改进,促进写作质量的提高、写作态度的改进,培养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写作知识与能力实现协调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可以追源到布鲁纳、皮亚杰等学者。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建构主义思想可以表述为:“孩子与他们周围环境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在这过程中让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周围外部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基本是同化与顺应这两个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和外界环境信息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建构起来;并且儿童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进行‘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一个循环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实现不断的发展、丰富以及提高。”[1]
一些学者在皮亚杰的认知心理理论基础上进行发展。如,斯腾伯格等心理学者对儿童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性着重强调,解释儿童个体的主动性在对外部环境认知建构中的作用;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强调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对自身认知过程的深刻影响;以布鲁纳为代表的学者把这些研究成果传入美国,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为新一轮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突出强调学习主体的社会性、学习主动性和情境性,对学生个体学习行为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观点。
在信息论看来,写作是个体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进行编码、加工、储存、输出的过程。其中,对外部信息的输入是前提,而信息的加工就成为中介,信息的输出就是结果。因此,输入——加工——输出的信息处理过程,就构成个体对外部写作素材的摄材——结构——表达。这两个过程的实现都要依靠个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离开作为主体的学生的主动学习,就不会有输入信息和信息加工,以及输出信息的产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思维抽象水平越高,并且对信息的“内化”程度越高,会随之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凸显,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批判意识也会随之产生并提高。学生主体自我意识增强,一方面能让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探索研究学习的有效性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建构与自己个性相符合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大量写作训练,实现不懂——懂——熟练——创造这一过程。由此看来,这验证了“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表征心理过程”的建构主义思想。
个体内部心理表征的建构过程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对外界新信息的认知应该是运用原有已摄入的信息,并且超越外界所提供信息建构而成的;第二,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一方面是对外界新信息意义进行建构,另一方面也应该是对原有信息结构的重组和改造。所以,教师研究学生写作心理活动时,会发现有这样一个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的认知活动过程存在着。作为个体的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一时间无法做出反应,因此,会产生一个认知结构与任务之间的“结构差”。这时,作为个体的学生应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消除“结构差”以顺应写作任务,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这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被不断地激活,一个有意义的知识系统建构得以实现。
教师在进行“伙伴编辑”应用文教学中,通过“互改、互读、互编”展开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实现成员之间认知结构的调整,还有外部新信息的传入,这一切都突破了学生以前的认知结构,达成了对原有信息的改造、顺应和重组。
教师应遵循写作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作为个体的学生主动建构的,学生无论怎样学习,总是从记忆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改变调整认知结构,从而开始一个新的学习旅程,这样不断循环直到无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构成了原有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这些原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去建构新知识、新经验体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逐渐丧失了建构知识的主动性,在接受新知识、对新知识体系重构的过程中往往显得很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人观点。教与学所产生的情境性对激活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能起到一个积极推动的作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又能保证学生的个人观点获得尊重。“伙伴编辑”应用文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去启动他们的认知图式,让学生能够实现通过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客观事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知识是一个个体和与之发生联系的他人所共同磋商并达成的。与个体联系的“他人”不仅仅只是学习中的教师,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学生对于学习的个体来说,都是相联系的“他人”。在“伙伴编辑”的教学模式中,师生、生生进行交互辩证质疑,学生们用各自的理解、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解答他们在学习中的疑惑,并且平衡原有认识结构的差距,逐步形成丰富、全面、深入的认知结构,建构起一个新的认知图式。
建构主义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是教师所无法讲解的,也是无法直接传输给学生的。对此,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就强调学习者以前知识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的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把新知识纳入学习主体先前的认知结构,并且去帮助个体学生联系和接纳新知识,这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首要任务。从教学上来说,教与学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来,学习是要基于一定情境基础的,要有利于学习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信息,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究,从而实现知识和内容深层次的认知理解。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联系和接纳新知识,应该进行良好的任务情境设置,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写作中,调动原有认知图式的写作信息来适应外部的新信息,实现一个耦合和同化的过程。同时,教师也应制造学生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冲突,使输入的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产生“结构差”,这样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反思。最后,教师设置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填补“结构差”的意识。学生个体在学习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实现辩证协调和澄清知识结构,以及知识再建构。因此,“伙伴编辑”应用文教学这种双向沟通的学习方式,是建构主义所主张的“学习共同体”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在师生、生生之间可以通过协商和争论方式达成各自的理解;教师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由提供任务与情境阶段进入“伙伴编辑”阶段,而“学习共同体”充分表现出发挥学习主体主动性的优势。通过学习共同体,学生能有较多的学习契机与学习伙伴,并且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应用文写作是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应用文写作应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的当务之急。[2]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伙伴编辑”应用文教学与高职教育“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的具体原则和根本评价标准相契合,促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动手能力,在贴近工作情境中协作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提升教学效果,使高职应用文教学改革走入一条视野开阔、灵活多变的快车道。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5):44-55.
[2]陶磊.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10,(4):23-25.
[责任编辑:贺春健]
G712
B
1671-6531(2011)07-0142-02
郑裕忠,男,福建福安人,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文写作、广告文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