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徐 伟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223300)
试析如何改进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
徐 伟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223300)
所谓体育,是人类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发展身心、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说体育是人类以其自身的身体运动来调整和促进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变化,以获得和保持终身健、美、乐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高职院校体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体育是为了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原始人类为了生存,在劳动和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学会了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等基本的劳动生产和生活技能。为了延续人类社会,年长的一代就把积累起来的生产斗争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年轻的一代,于是产生了人类最初的体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慢慢发展成人类为了发展身心、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可以调整和促进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变化,是一种以获得和保持终身健、美、乐为目的的社会文化现象。
高职院校体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然而,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高职院校体育自身的功能和作用。
高职院校体育是高职院校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全民教育的基础,对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高职院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者向来都把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曾经指出:“我们把未来教育理解为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体育,即体操学校和军事操练所传授的那种东西;第三,技术教育。”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学校教育要德、智、体“三育并重”。这些都精辟地阐明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的辩证关系,确立了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高职院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因素比较复杂,如,种族、气候、地域、遗传、生活环境、营养、疾病、体育锻炼等,其中体育锻炼则是最积极的因素。高职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后期,加强体育锻炼,能使身体形态发展得更加完美,体质更加强健,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遗传学证明,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的这种体质优势还将直接影响下一代,如果代代都坚持体育锻炼,我们整个民族的体质健康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因此,高职院校体育除了促进高职生身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外,对改善中华民族的体质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高职院校体育对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高职生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发展体育素质,而且还可以增强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尤其是大脑的功能。它可以使人变得聪明,有效提高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深化和扩大知识容量,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由于体育本身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并富有竞争、挑战等特点,高职生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遵纪守法的观念,培养勇敢顽强、敢于竞争和不甘落后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这些都是高职生步入社会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
高职院校体育可以培养高职生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的意志,所以高职院校要重视体育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自身的功能。然而,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首先,体育场地、器材数量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物价指数也不断飙升,这对学校教育经费的需求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学科建设和设备添置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一部分来源于政府拨款,还有一部分要靠自己来筹备。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就无法按照正常的需求和比例来分配学校的体育经费,再加上有些学校领导缺乏长远的投资战略,将对体育的投入当做滞后配置,由此造成体育器材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常需要。
其次,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一部分领导、教师甚至学生都对体育教学存在认识偏差。他们没有给体育教学应有的重视,特别是高职院校忙于学校的评估与升格,以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及到体育学科,基本停留在“口头上重要,行动上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上。
再次,体育教学缺乏职业教育特色。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都是沿袭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他们没有将职业院校的特色凸现出来。一方面,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及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比较少,由此造成体育教师只能按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来安排教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没有明确统一的体育教材,基本都是在笼统地参照原来中专或技校时的体育教材,这明显是不适宜的。另外,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如果盲目使用同一标准的体育教材,会给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带来诸多问题,甚至会造成管理混乱。
第四,体育课时明显不足。由于得不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以及受到“重德智而轻体”思想的影响,体育学科在高职院校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体育课,即使开设了,课时也明显不足,而且经常发生因为学生外出实习而占用体育课的现象。
首先,重视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管理。没有体育场地和器材,高职生无法顺利参与体育活动,具备充分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建设及其管理。一方面,上层领导要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通过盘活社会闲置体育场地和多渠道融资,来满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比如,高职院校要加强与社区、社会企业的共同合作,与他们一起使用体育场馆,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其次,体育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必须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加强职业特色教学的意识,加强对学生职业特点的研究,深入了解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日后职业对学生提出的身体素质要求,从而有的放矢、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亲自下实习点观摩学生实践,还要征求专业课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建议与要求,从而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对于特殊专业,体育教师还可以自编教材,以求学以致用,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再次,明确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不同,高职院校的体育必须具有自身特色,不仅要与职业教育的整体培养目标相适应,还要具备专业性、定向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以“育德”为根本宗旨,以“育体”为主要手段,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与终身受益”和“促进生活、工作所需与学生专业主体所需”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凸显出高职体育教学特色。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制定合理的个人锻炼计划,不断提高与未来从事职业相关的技能与能力。
第四,增加体育教学时数。高职院校必须调整体育教学培养计划,适当增加体育教学课时。一方面,在充分保证体育必修课课时的情况下,增加一定的选修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不断提高基本身体素质,以及所学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在设置体育教学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将来职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体育课。选择教学内容时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本,同时,要配以各种基本运动技能的项目。
第五,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和个性化。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生源的多元性特点,安排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将来是从事第一线的工作,这些工作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体育教师切不可对学生单纯教授体育理论知识,而要注重学生实践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寓教于乐,从而调动起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职院校体育既要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其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品质的发展,又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健康观念,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高职院校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体育教学,使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骆伟.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选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8,(3).
[2]杜国如,董莉萍,曹社华,罗小平,巫文辉.改革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
[3]曾芃,曾芊,邓树勋,卢元镇,崔丽萍,徐晓阳,杨忠伟,刘学兰.《健康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4]由文华,张黎.陕西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5]杭兰平,刘新民,王家彬,聂东风,苟定邦.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对实现体育课程多目标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
[5]高嵘,张建华,毛振明.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
[6]金慧娟,陆长青.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板块设计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
[7]王建军,蔡一嘉.新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2).
[8]孙云彦.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经济学诠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
[9]马良,吕冬生.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
[责任编辑:贺春健]
G712
B
1671-6531(2011)07-0145-02
徐伟,男,江苏宿迁人,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