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教师素质的提升路径研究

时间:2024-04-24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00)

高校教师是高等院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责的主力军,是高等教育事业建设的关键力量,其素质状况与高等教育事业的使命息息相关,决定着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决定着科学研究的水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中国梦密切相连。

一、高校教师素质的内涵与构成

(一)高校教师素质的内涵

教师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活动,完成教育任务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首先,要切实体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反映出教师的独特的本质。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任何职业,教师工作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职业,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交往、行为、思想等各方面的表现都将直接影响一代年轻人。

其次,教学活动是教师工作的中心任务,教师素质的定义必须着眼于教学活动本身。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是教师也是学校和社会的主要任务。

第三,反对那种元素主义的教师素质观,应将教师素质看成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其内部包含着复杂的成分。教师素质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且各方面的素质成分并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第四,教师的素质是结构和过程的统一,动态性是其精髓。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应该是发展的、动态的,我们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而应作为一个永恒的课题持续发展下去。

最后,教师素质的定义应能为教育实践和教师培训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了解自身的优点并修正不足之处,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高校教师素质的构成

综合各种关于教师素质的理论和自身的体会,笔者把高校教师素质概括为师德、师能两个方面。良好的师能只有在具备良好的师德情况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师德即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三个方面,集中体现在具有远大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上。其中,政治素质的核心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素质的基础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职业道德的关键是忠于职守、教书育人。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德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决定着教师的职业行为,影响着教师的道德修养、工作态度和学习态度,对教师的成长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高尚的师德和科学的思想是一部随时随地打开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刻而长远的。

师能即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两个方面,集中体现在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准确地把握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融合、向学生传道解惑上。其中全面的知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合理的教师知识结构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学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过程划分,能力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于了解学生并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善于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能力;善于进行教学监控和评价的能力;善于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专业素质是高校教师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渊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能力能够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而满足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需求,开创三赢局面。

二、高校教师素质的现状分析

(一)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素质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在意识形态多元化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有些教师并不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走上教师岗位的,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爱,就没有对学校的爱,就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其教育教学效果甚至会是负面的;有些教师身在教学岗位,但敬业精神欠缺,对学生要求不严,关心不够,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教书育人方面,有些教师讲课内容信息量不大,新知识不多;有些教师对布置、批改作业不够认真,对考试环节抓得不严,指导实验和毕业论文粗枝大叶,不认真负责;有些教师治学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正,有的人云亦云,有的东抄西摘,没有自己的见解;更有少数人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等。教师队伍中素质不高的现象存在,是导致当前高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队伍师德不佳,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

在近些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监督指导下,高校吸收充实了大量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所以高校稍微年轻些的教师基本上都已经具备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但高学历并不代表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在对高校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方面,长期以来存在一个巨大误区,那就是片面地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及专业技能,而忽视了专业以外的其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精深程度,而忽视了知识的博广程度;过分强调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知识的交叉性和灵活性。这一误区的存在,导致了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的知识面越来越窄,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越来越死板和僵化,从而大大地限制了他们的发明创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甚至在减少课堂信息量的基础上导致自己的知识储备日益不足。

有些高校教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专家,但对专业以外的一些甚至属于常识性知识的东西却知之甚少。还有一部分高校教师由于知识面太窄,工作往往局限于自己狭窄的专业范围,其结果往往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所谓论文及专著中,拼命地追求论文及专著的数量,而不注意论文及专著的质量,做了大量重复性研究工作,没有多少创新。有的教师为了满足晋升职称的需要,每年发表不少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学术进步的作用。但同时必须看到,这些论文和专著中,重复的内容处处可见,有些论文和专著甚至缺乏可靠的数据,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强有力的说服力,“滥竽充数”的东西随处可见,甚至出现弄虚作假、剽窃抄袭以及其他一些学术腐败现象,近年来不断有知名高校学者爆出学术丑闻,玷污了科学的圣洁。以上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不利于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真正提高,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教师素质提升路径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院校的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显得难以适应。数量上的不足,其解决的途径相对容易,但优秀教师的培养却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一)通过内部自省不断提升素质

高校教师应注重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在思想道德方面育己为先,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育己”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实现自我素质的提升,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把这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最终通过高校教师自我“育己”活动的开展来达到“育人”目标的实现。教师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朴实谦虚的作风和正直诚实的品质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精神影响学生意志品格的形成,以文明规范的言行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专业素质方面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念。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科技革命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不断提出新要求,已不满足人的一生只在青少年阶段学习和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而是根据时代的要求,接受不同层次和年限的职业培训。这就打破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界限,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化。现代社会将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现代人也将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人,高校教师更应该不断进取,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适应新形势。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校的环境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制度形式存在的固定化、形式化的“硬环境”,一种是以校风、学风、舆论氛围、校园文化形式存在的无形的、渗透性的“软环境”,两种常常是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一方面,校园环境状况对教师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对教师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道德风貌有直接影响,比思想道德灌输更具有感染力和渗透性。高校可以多途径、多方式地宣传师德规范,营造崇尚优良师德的校园环境,大力开展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等活动,真正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立业德为首,执教品为先;认识到师德与育人的密切关系,做到依法从教、以身立教;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丰富内涵,促进教师提高自我形象、注重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校应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教师教学科研营造一种宽松向上的氛围。教育理念是一所大学办学宗旨、职能定位的具体表现,高校要在激烈竞争中求得更大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需要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走向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增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要想引得进人才、留得住教师,就必须用“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使广大教师把学校视为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场所和寄托自己价值追求和归宿的精神家园。

(三)开展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宗旨的在职进修

首先,应转变观念,高校教师在职进修已由过去以学历提高和补偿为主的教育变成了当今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培养。其次,高校应制定教师定期进修的制度和相应措施,根据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及学术水平,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在职进修,保证每个教师在三到四年中都能够到其他院校进行教学、进修和科研活动。再次,可以设立教师进修专项基金,通过向主管部门申请拨款、通过申报项目自主争取研究经费或成立专门的机构筹措经费,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全体教师的在职进修。最后,要建立教师进修评价机制,把教师进修与考核评估、职务聘任、提高待遇联系起来,同时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培训的成本补偿方式和培训效益问题,根据责任共担、效益共享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在培训进修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进修效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