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 150000)
前言:新闻采访工作不仅体现了记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更能体现记者自身的综合素质,想要做好每一次的采访,就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努力,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工作提供的便利,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丰富自身采访经验,使自己形成更加独特的、独到的采访形式,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记者。
作为新闻采访记者,在收到有关新闻采访的信息和线索之后,就要对于采访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了解,随后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但是对于一些采访经验不足的新人记者而言,可能会因为接收到采访任务过于紧张和兴奋,而没有做足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所要采访的人并没有细致的了解,仅仅根据手中的一些新闻信息进行采访。这不仅会对被采访者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还会因此而遗漏掉采访之中应当提出的重要问题和被采访者给出的重要信息,导致采访工作出现信息上的漏洞,使得整个采访以失败告终。
采访内容的真实性是新闻采访中最主要的问题。在对于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采访时,极有可能遇到扭曲事实的案例。比如,记者有时会经常面对被举报的企业和机构,对其进行采访并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和有真实性的信息,但对方可能为了达到掩盖某些事物的真相,并维护自身企业或组织的良好形象的目的,而对事实进行有规划的扭曲。在这种情况下,被采访者往往已经对记者所要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做出了相应的解答方案,这种解答完全没有真实性可言,并且会使该采访变得毫无意义和价值。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会发生因采访内容对被采访者不利,而被干扰采访的现象。有些采访需要记者去揭露和批判一些真实存在的事物,而这些采访内容有时对被采访者是极为不利的,又或者会造成被采访者情绪不稳定,所以被采访者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做出出面干扰采访的行为。这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记者的身上,无论记者的资质如何都可能会遭受一定程度的干扰,严重者还会对记者本人进行威胁和人身攻击。
还有就是记者的人身安全也没有保障。根据上述记者在采访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可以知道,若是记者所采访的问题对于被采访者不利,很可能受到来自被采访者的威胁和攻击,所以记者的人身安全也有着一定的隐患。不仅如此,一些记者的采访任务可能需要外出,去到极其偏僻的地方或者周围环境不安全的地方,这对于外出记者的人身安全也形成了很大威胁。
在采访之前,记者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于采访对象的背景、工作、性格以及相关事件等在一定程度上都要有全面的了解,这是每一个记者都需要做好的工作。例如,意大利著名的记者法拉奇,在每一次采访前她都会利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做准备工作,并想方设法找到采访对象的相关书籍和材料,并且对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发现进行记录和研究,这样的她在每次的采访中都能够抓住实质性问题。
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新闻采访的最终目的还是将采访信息成稿并给人民群众观看。所以说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才是记者最应该提出的问题,而站在受众者层面而言,观众希望得到的是问题的深层次回答,而非停留在事物表面。这时就需要记者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被采访者才能给出相应的高质量的答案。
明确的问题:在采访中记者所提问的问题一定要简洁、具体、明确,能够使对方在听完问题后抓住问题主干,并进行解答,而且记者也能从答案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开放式的问题:在提问时,记者最好多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减少一些封闭式的问题。例如:记者提问“您是否认为联合国可以在中国南海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这时对方的回答只能局限在“是”和“否”,如若将问题改为“您认为联合国在中国南海问题上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对方的回答自然也就会更具体。
提问时的小心机:有经验的记者会在采访时牢牢把握提问时机,并且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技巧,想方设法地从被采访者口中得出她们想要知道的事情,比如被采访者从未向外界透露过的事情等。
细心观察: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当在提出问题和记录问题的同时,对被采访者的眼神、表情、小动作进行仔细观察。在采访中,有些问题会使被采访者感到不适,使被采访者情绪发生波动,或者有些时候被采访者并没有交代问题的真实情况,而这些通过被采访者的一些细微的小动作和小表情就可以表现出来,这时就需要记者对被采访者进行细心观察,并且随机应变,以得到最有用的信息。
记者的人身安全需要得到保障,这就需要在采访过程中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比如,在对一些揭露和批判作假、造假的采访中,电视台可以与公安部门进行合作,从而确保记者的人身安全,不会因为伤害了被采访者利益而受到被采访者的威胁和侵害。外出采访的记者在进行一些重大灾害或是战争的报道时,可以联系相关的消防部门或是部队的配合,以确保自身安全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新闻采访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主要的问题都在于记者自身的工作水平,所解决的方案也都是从记者丰富自身能力出发,可见记者的自身专业能力对于新闻采访而言的重要性。其次,对于外出采访的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记者人身安全,需要社会各方面对于记者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相信在日后,新闻采访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会越来越少,采访会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而不是带有紧张感的访问工作。
[1]李德坤,张菲菲,王迪等.浅议隐性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J].新闻传播,2010(4).
[2]王新春,郑宏瑞,叶家铮.电视特性与电视新闻作品的主要特征——电视新闻简论之一[J].现代传播,201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