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嘉峪,边 琦
(内蒙古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0)
内蒙古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调查研究*
李嘉峪,边 琦
(内蒙古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0)
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影响这一整个学校的发展和前进,本文以内蒙古某旗为例对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信息设计规划能力、信息化组织实施能力、信息化评价推动能力、信息化意识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问题成因以及对有关解决方案的思考。
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纲要重要部分,直接影响国家教育改革的成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指出:“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学校的信息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信息化的理解。需要在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了解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校长对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与愿景,并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实现发展目标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1]。
本文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某旗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挖掘其中的问题,找出制约农村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掣肘因素,从而提出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可行性建议,进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对内蒙古农村中小学校长来说,有助于校长们认识到信息化领导力的对学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提高信息化领导力;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通过调查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有助于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相关政策。
信息化领导力,通常被称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育技术领导力等。根据已有研究,综合起来,研究者们主要持有以下三种代表性看法:①“能力说”,认为信息化领导力是整合信息技术和管理,从而促进人们迅速高效的吸收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2]②“过程说”,则认为信息化领导力是个体、群体和(或)组织在在先进信息技术(AIT)干预下态度、感情、思维、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的社会影响过程。③“方式说”,指的是信息化领导力是一种新型企业管理方式。它意味着变革文化、培育快速柔性的态度以促进面向新经济的内部变革上述概念,分别从特质理论角度和过程角度阐明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本质属性[3]。本项研究认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指校长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能够规划、建设信息化发展愿景,并能影响、激励、引领全体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共同实现这个愿景的综合能力与智慧”。因为它揭示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作为一种实践能力的本质属性。[4]本项研究以此概念和根据教育部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和“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为基础确定农村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现状调查的维度。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具体可以从校长的信息设计规划能力、信息化组织实施能力、信息化评价推动能力、信息化意识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本研究以2014年“国培项目”——“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为依托,以参与内蒙古自治区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校长班”培训学员为研究样本,围绕“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设计“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信领导力标准问卷”和“访谈提纲”,采用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依托统计数据,衡量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目前水平状态,对各个地区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出影响的维度因素,进一步采用访谈调查,确认影响因子和权重。通过使用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了分析,使用了方差分析以及T检验,来检验分析数据。
共发放《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调查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48份,校长有28人,副校长20人。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Likert),选项分别为“很差”“比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依次计分为 1、2、3、4、5。通过使用SPSS信度分析对问卷可靠性进行了初步检验,有效观测数为46个,cranbach α系数统计算结果是0.952,可见此问卷信度较好。方差齐性检验证明了数据的可靠性,然后使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表1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表1给出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其中KMO值为0.783,该值越接近1越接近1表示越适合做因子分析,所以我们的数据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原价设为: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sig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原假设,表示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对数据做了因子分析,得出三个公因子,三个公因子占到78.564%。
1.校长的设计规划能力
如图1所示,组织编排经费的统计可以得知,校长对其设计规划的能力较为满意,均值为34.02,远远超过他们对其他能力的满意程度。虽然校长们对自身的设计规划能力较为满意,但是在培训中,发现校长们的设计规划能力仍是比较薄弱的。根据数据分析得出,信息规划不完善可能是由于校长们缺乏设计规划能力,但是学历与校长们的信息规划能力相关度不强。在培训中,让校长们或一些学校领导讲述学校的信息化设计与规划,有很大一部分校长自己看法并不明确和全面,更有不少校长反映,设备都不齐全,何谈设计规划呢?
图1 组织编排经费筹措与规划
农村中小学只有拥有接地气易使用的信息化规划方案,才能给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而农村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关键人物,其信息规划能力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因素[5]。
表2 描述统计量
2.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
许多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不是很好,学校信息化建设与运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比较欠缺。在所调查的校长中,信息技术能力与意识是脱节的。但在调查中发现校长们的信息技术意识还是很强的,他们也意识到了信息化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与其意识并不相符。
如表2所示,在数据分析时,校长在的设计规划能力,组织实施能力以及评价推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很强,并且正向相关,但是与信息化意识的相关性是负向相关。说明信息化意识对校长的设计规划能力、组织实施以及评价推动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影响。
其次,校长们的意识部分得分为83.88分,而信息技术素养部分成绩是55.94分,对比相当悬殊。在调查时,笔者也发现大部分校长都接受过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但是多数校长只会简单使用Offce的部分功能,有时甚至需要别人的帮助。在培训中,笔者也发现有些校长甚至连收发邮件都有困难。究其原因,大部分校长将其归结于自身年龄问题以及培训不到位。而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校长,大部分都是本身就对信息技术有较大兴趣或者本身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毕业。所以,通过调查发现校长的信息技术能力与意识脱节,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信息技术水平甚至不能满足其自身需要,何谈引领全校进行信息化改革呢?
3.对校长信息化执行力
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意识或态度与行为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在调查与访谈中,多数校长和教师均肯定了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如图2所示,调查中仅有1%的校长认为自己能很好的意识到校长工作中信息化的重要意义,37%认为自己在校长工作中很难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42%的校长甚至基本意识不到。
意识决定行为,校长只有在真正在思想上意识到信息化对农村学校教育和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才能在其管理行为上有效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6]可见,校长的意识或态度对学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重要作用。
表3 校长的四个维度能力相关性
图2 校长对信息化执行力的意识
4.硬件条件
农村学校一般经济条件较差,缺乏资金投入和硬件支持,首先是许多农村中小学校校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进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更不能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将会给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次是因为信息化教育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农村地区更为突出。
如图3所示,有20%的学校没有配备任何电子设备,35%的学校仅配备了电视机与DVD,31%的学校配备了基本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仅11%的学校配备了电子白板,只有3%的学校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使用网络,没有一所学校开展移动学习。在访谈中,有校长谈到,“所有设备的购置都需要经过上级部门申报很审批,所有的设备也都是来自上级部门,批不下来我们也没有办法。”
图3 学校硬件设施状态
学校的硬件条件是一个学校校长每天面对的信息化环境,那么学校的环境对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否有影响。如表4所示,可以看到学校硬件条件与校长关心更新的教学方式显著相关。也就是说,学校的硬件条件越好,校长对新型的教学方式更加关心,更有意向去了解。可见,资金来源和投入问题是困扰校长进行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难题,也是进而阻碍农村地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表4 学校环境与校长关心信息化的关系
1.农村校长自身存在问题
首先,是校长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问题,比如校长的信息技术能力有所欠缺,校长对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并不那么积极,而且多数归因于外,自身学习态度较差,较为依靠他人的帮助等。其次,校长事务一般较为繁忙,虽然有很多机会参加相应的培训,但是收效甚微;一些校长认为信息技术能力并没那么重要,认为这主要是信息技术和其他任课教师的事情。
校长要致力于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关注信息技术应用的新特点,指导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积极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校长认识到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对学校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学校管理方式的改进都有很大的作用。积极促进校长意识与行动统一,一方面应该使校长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学校变革与发展的战略性、不可替代性以及未来的趋势性。另一方面更应该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落实在校长有效的领导行为中。
2.缺乏评价考核机制
目前,在校长信息化执行力方面并没有相关的评价考核机制和指标,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和评价指标,但是我国已经制定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该标准内包含了学校的日常行政管理各个方面,涉及教师、学生、教学、教研、办公等各个领域。[7]因此,许多校长并不是很重视信息化执行力。
所以,要规范健全学校信息化建设制度,校长要引领教职员工明确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方向,制订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在信息化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订出明确的符合学校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目标,并且向全校师生清楚地说明该目标,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来鼓励全校师生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和学校管理信息化,使信息技术与学校日常工作深度融合。
3.制度管理存在缺陷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比较闭塞,办学条件也比较限,也反映在学校管理层面,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不够强,首先,制度老旧,以前的制度有很大一部分不能跟上时代变化;其次是制度不接地气,然而为了应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政策,尤其是为了应对上级的检查和视察,很多学校不得不频频制定新的制度,很大一部分具有临时性、过渡性特征,甚至同已有的制度相抵触、相矛盾。因此导致学校新政策与现有政策相互重复甚至有的自相矛盾。还有就是缺乏制度管理意识。其次,有些校长本身有问题,一些校长把制度视为应付检查和评估的手段,日常工作中不注重制度的存在,甚至带头不遵守制度,习惯以人治校,凭经验管理。
4.争取社会更多支持
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设备不全的情况,多数学校的校长认为这是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事情,缺乏一种,不主动争取社会支持,从而导致学校资金来源单一。但是随着国家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会得到更广泛的支持。
[1]边琦,田振清,王俊萍等.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内蒙古地区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8).
[2]孙祯祥.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与模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2):3-7.
[3]刘美凤.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4):4-7.
[4]辛尽.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调查与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12.
[5]赵磊磊,代蕊华.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与领导效能:内涵、特征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5).
[6]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综述[J].教育信息化(学术版),2006(7):66-68.
[7]祝智庭,顾小清.如何突破教育信息化应用瓶颈[J].山西电教,2006(2).
(编辑:王晓明)
G434
A
1673-8454(2017)13-0078-04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规划办2015年研究课题“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15015)阶段性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