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世涛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机电与信息工程系,辽宁 大连116600)
独立学院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李世涛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机电与信息工程系,辽宁 大连116600)
文章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校企协同模式下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并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旨在提高独立学院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学校、企业和个人的多赢局面,以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本科职业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为大学及专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独立学院;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快,诸多新型产业如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就业市场最炙手可热的专业人才,需求愈加旺盛。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建设“双一流”的指导思想,地方高校要加强专业建设,根据企业的需求、岗位和市场接轨。独立学院顺应时代潮流,培养人才也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的统一部署,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1]。所以,独立学院的人才培育更要具有自身特色,并为区域经济做出贡献,尤其是信息类专业,必须培养学生能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信息潮流。如何利用校企合作这个契机,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使培养的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得到社会的认可,使毕业生到工作单位招之即来,来之即用,是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独立院校必须面对和及时解决的问题,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实现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
近几年,独立学院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力量,大多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公立高校相同,但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没有公立高校那么好,所以这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信息类专业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结合的桥梁就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但鉴于经费、经验等因素,实践教学体系仍是独立学院教学工作中比较突出的薄弱点[2]。
总体来看,独立学院信息类专业的实践体系环节还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计划与大纲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足,实验课时少,与理论课时之比过低,而教育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1:1的比例。②信息类专业的硬件实验设备较昂贵,投资方经费投入不够,实验设备比较落后,跟不上日益更新的实验内容要求,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③信息类专业的教学需要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且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难度较大,所以年轻教师对实验内容的把控和学生的控制有待提高。④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实验设备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动手参与很少;培训基地或科研项目的建立实际上与企业没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如何在校企协同模式下对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找到一条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对学生培养非常关键。
1.促进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两个环节的统一
实践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体系两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课堂的效率和学习效果,必须有稳定的评估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反馈,从而使实践教学和实训相辅相成,不断完善和促进。所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示意图
实践体系的实训环节的构建必须既要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区域性和通用性人才。根据大部分独立学院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指导原则,以“社会需求”作为构建实训的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作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要求,信息类专业的实训体系可从学科特点和要求出发,按照“135”从上至下、从左到右的实训体系结构,最终达到有一定职业能力的目标,如图2所示。
“135”实践实训体系结构的“1”即是一个目标,就是达到应用型、技能型本科职业人才应具有的职业能力。
图2 信息类专业“135”实践实训体系结构
所谓的“3”是学生经过技能训练和实训后能达到的三个层次,分别为基本技能、扩展技能、综合应用三个层次:①基本技能层,学生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完成的基础类实验,结合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在公共基础实验平台开展实验基本技能训练;②扩展技能层,在专业基础实验平台上开展专业单元技能训练,从专业宏观的角度进行实验,促进对每一门专业课的理解;③综合应用层,是学生完成综合技能训练和合作企业实习就业阶段,通过将所学专业的单项技能和单元技能加以综合运用以及参加实验技能竞赛,到校企合作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和实践,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5”就是五个阶段,包括实物认识、基本技能训练、扩展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企业实习就业五个阶段。
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的理论部分,是实践体系内的横向设计与指导思想,实践实训体系是纵向的、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完成的“动手操作阶段”,是实践能力提高的关键手段。只有二者的充分结合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真正立体化的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提高实验学时比例,实现“软硬”一体化课堂教学
首先,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应该保持恰当的比例,国内的大部分专家意见是1∶1更为合理[3],这样既能保证理论课程的学习课时,又不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能反映独立院校的特色。
其次,在硬件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软硬”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软件与硬件类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比如合作企业中有哪些先进的软件,将专业课的相关软件直接应用于教学中,既能对理论进行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又能促进对理论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设计、仿真、检测这几个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考虑到信息类不同专业之间所开课程的差异,仅以计算机专业部分硬件方向课程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
图3 硬件课程与软件对应图
3.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将课堂“引进”合作基地
加强实验室制度化管理,强化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提前自主预约实验课题和实训,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利用率[4]。
此外,为了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课堂“引进”校企合作基地,理论课直接在合作基地的实训室内上,边讲边练,在合作基地或者实训室内推广职业教育中的以行为为导向的“项目驱动式教学”。
4.继续以“产学研”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民办独立院校实现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模式的有效方法[5]。根据信息类专业的特点,与相对资深的企业合作,与其单位签订合同,将这些工厂、企业、公司或单位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支付的费用、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的管理等在合同中均应予以明确,这样,学生可以以“实战”的状态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比如,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合一的策略,从选毕业设计题目到完成毕业设计整个环节,都在生产单位进行,题目来自于实习单位,由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最后将成品在企业内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深切体会到社会职业的艰辛、责任及岗位工作的内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同时,相关的工厂、企业、公司或单位也可以有相应的经济收入,达到双方经济上的双赢效果。而且有利于选择优秀的毕业生在本公司、企业或单位就业,可以取得双方事业上双赢的效果[6][7]。
为了衡量以上改革策略的实施效果,以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专业为例,据统计,该专业2015级两个班学生期末考试中专业课的各科成绩平均提高了6.8%,实验成绩比之前提高了9.2%,说明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实践课程又促进了专业课理论部分的理解;2015级与2016级学生在参加辽宁省创新创业指导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不仅如此,2012级学生在实习、就业率、就业质量上与改革前的比较就可以明显看到有了很大提升。2012级在校期间在IBM大连分公司实习的6人,毕业后与该公司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有5人;有的毕业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有的毕业生在大连造船厂、大连机车厂等知名企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借鉴2012级的经验,继续加大软件外包方面的实训,2013-2015级计算机专业在IBM大连分公司实习的同学已达15人。
通过改革,在进行校企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课程的置换。以校企合作基地为依托,通过置换一些实习、专题训练和毕业设计等学分的方式,选送一些学生参加企业为期3-6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或顶岗实习。同时还充分利用了普惠制政策进行校企合作,进行电工方向的课程学习及5周的电工实训,课程主要包括识别电路图等课程,最后要通过劳动局的考试获得初级电工证书并获得对应学分。
总之,通过改革,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本文围绕独立学院人才的培育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将校企共同协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信息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策略和实践教学改革的辅助条件,通过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为独立学院早日实现“双一流”以及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唐佳林,邹小蓉,杨华明,陈晓丹.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4(4):44.
[2]甘茜.民办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办学培养模式探究[J].知识文库,2016(4):119-120.
[3]胡天明,李洪智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154-155.
[4]邵雪航,宋龙宾.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4):158.
[5]何瑛,于琦,冯向阳.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6(1):71.
[6]秦玉华.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4):24-25.
[7]陈燃.新形势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途径展望[J].科学中国人,2016(15):57.
(编辑:鲁利瑞)
TP393
A
1673-8454(2017)14-0052-03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机电类转型专业教育要素研究”项目研究内容之一,课题批准号:JG16DB03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