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权国龙 ,李 琼 ,胡元
(1.红河学院 教育技术系,云南 蒙自 661100;2.红河学院 信息技术中心,云南 蒙自 661100)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人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则以学好自己专业,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具体表现在专业性的知识增长、技术形成,使个体专业(职业)能力得以发展。如此,依托于网络环境的有效学习表现为学习者充分发挥网络积极作用,如提供资源、沟通方式等,努力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
这里有效学习的焦点在于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以有效支持学习者在学习或训练中形成专业技能,达成专业能力发展目标。美国教学设计专家M.David Merrill最近提出有效学习的五个条件:一是当学习者介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二是当激活已有知识并且作为新学习的基础时,才能促进学习;三是当向学习者展现新知识时,才能促进学习;四是当学习者具体应用新知识时,才能促进学习;五是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中时,才能促进学习。[1]这五个条件强调学习者将新旧知识与现实生活和问题相联系,这种联系意味着学习者内部发生的反应、变化,这就是学习发生的证明。结合专业“能力”的有效学习取向,笔者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提出以下建议:
1.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时,将之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或问题联系起来,可通过案例、问题情境和任务背景等来实现这种联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应该选择富有真实情境、问题或任务的学习资料,以在具体的情境脉络中使分析、思考更加深入透彻,获得清晰牢固的认识,同时结合具体情境的交流与讨论也更加具体、清楚。
2.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时,尽量结合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在选择有知识点提炼或学习思路、方法等提示的学习材料。研究表明,好的指导与学习提示对学习者顺利学习非常有帮助。[2]这种指导与提示不仅可以让学习者组织相应的内容、运用恰当的方法,还能让学习者在思维时正确联结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这就在学习中达到了整合所学知识的目的。而整合所学(新旧)知识技能也正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所以,除了在学习中有意地建立这种联系外,所选网络学习材料应该具备这种有助于学习者联结新旧知识的属性,这种材料多是设计良好的网络课程。
3.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需要模拟性地或真实地将之应用于实际的(或相似的)生活情境中。专业学习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最终以实践应用为根本目的。无论学习什么知识技能,竭力将之应用于实际的或是相似的专业情境或场合是十分必要的。借助网络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模拟、设计的方式进行接近真实的实践练习,若有条件最好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实践。如英语口头解说能力,在利用网络进行观察、模仿、复述等形式的学习,掌握了英语口语解说的要点与技巧后,可以与同学一起模拟真实的对话现场 (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交流工具进行模拟),加上勤学苦练,该技能就会慢慢提高。在一些专业性的网络平台中,现在都提供类似的练习功能,也配有相应的帮助与指导。学习者只要能找到这种平台,就会从中获益。
4.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多做反思与总结。[3]在网络环境中,可利用博客、思维导图等工具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结果等进行多视角、多方面的反思。一定要找出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以继续修正,不断努力。在反思与总结问题时,可以向学伴、网友或小组成员征询意见,以增进对自己学习的认识。如果与老师或专家沟通,还可以得到更好的建议。
5.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网络学习方法。网络环境下有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质量的资源,也有不同规格、不同特点、不同效用的工具,还有不同的形式与渠道。这些技术深刻影响着学习者和学习行为。学习者要在网络环境下舒适地学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网络学习“套路”,形成自己惯用的做法。这对提高网络学习效果很有帮助。
比如,用什么工具、怎样的策略、针对什么范围、快速有效地搜索到要求的资源?又用什么技术或工具更好地支持自己的分析与思考呢?用什么工具沟通方便,感觉贴心?如何整理、组织自己的反思日志?用什么方式和渠道与学伴或小组保持联系等,这些方法中,将反映学习者常有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思路。也正是这些“习惯”性做法,反映着学习者对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熟练与适应程度。
学习者依托网络环境进行有效学习是促进自我持续发展的活动与过程。它以技能形成为基础,以能力发展为导向,“三态”转换从客体角度反映了主体学习状态的变化。[4]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有效学习条件”、“能力形成过程”和“能力本位”导向的内在要求,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的有效学习活动可以浓缩为下图所示的模型。
学习作为有意识的行为,可以将学习状态分为两种:一是外部因素或行为影响,引起大脑的自觉意识;二是大脑直接而明确的自主学习状态。此模型是主体视角下的模型,意味着网络环境下个体的学习是主动的、自主的心理与行为活动。学习者要将网络环境与个体内部环境充分连接,通过内因和外力的双重作用使学习行为循环起来,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形成技能与能力。模型的含义如下:
1.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即学习的目的,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并选择合适的网络课程和资源;结合“课程与资源”中的情境、任务与问题,联系已学知识,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学习。
2.学习者个体内部产生,或在外部行为的帮助下触发一定的内部反应;或者学习者个体的内部反应引发一定的外部学习行为。在内部行为与外部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中,学习者可借助“认知思维工具”处理信息与知识,以引发技能的形成。
3.在内部行为与外部行为中,分析思考和交流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人脑研究中的有关大脑重建的部分说明,脑部功能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进化的,而外部有目的的学习行为可以直接提供这种刺激。分析、思考与交流就是强化并放大了这种刺激,在引起脑部认知状态失衡的时候,就是脑(神经元连接)产生变化的时候。它关乎知识(系统)的质量,深刻影响技能形成的速度与品质。网络环境下,“认知思维工具”和“交流互动工具”会很有帮助。
4.通过学习,学习者内部产生新的学习状态——从客体上来说,是问题与知识的被操作状态发生变化;从主体来看,是脑部认知状态发生改变。学习产生的结果会间接地通过外部行为“输出”。学习结果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变化,二是自己结合现实的“实践运用”。后者更具体地说明内部学习行为外化,在操作应用上达成了学习,即知识更新、技能形成。故可通过外化的学习结果观察、评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5.学习者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明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并自我激励;通过运用与实践反思学习,以在行动上调整自己的学习。反思与调整都要回溯到自己确定的目标与计划,以确定新一轮的学习。
6.“寻求帮助”是学习者在接收、处理学习内容并形成认知结果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中,借助“交流互动工具”进行的求援行动。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需要交换思想、交流经验;二是学习者需要针对困惑或问题进行咨询或寻求建议。在网络环境中无论以什么方式进行,均可概括为 “假诸物”、“寻人力”。而熟悉的、好用的搜索、联系工具与方式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如果把网络环境看成是集体智慧结晶的实体,那么学习者个人的成长与贡献将与网络环境相互作用。学习者对自身发展的不断追求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参与,将使自己和网络环境都得以不断更新,这是一种良好的“网络学习状态”。
归纳起来,此系统模型有四个部分:一是学习的客体对象与环境,包括学习的环境与资源;二是学习主体心理活动,主要包括需求、目标与认知等;三是方法层面的学习过程,主要有学习活动、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四是体现学习价值意义的学习目的(结果),包括知识建构、问题的解决和个体认知与行为能力的改变等。学习者在这样的循环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网络潜力将知识通过练习和应用转化为技能,并在实际运用中将技能进一步变为个性化的能力状态。所以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需要有效地利用网络提供的环境、资源和工具,不断地进行思考、练习与实践,以形成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对于网络学习者来说,在利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上明确学习的目的、目标,找到合适的资源与工具以组织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借助认知和交流工具完成学习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最后通过自我总结、反思、激励进而调整新一轮的学习。尤其是学习的策略、方法和反思,它们本身就是学习中要灵活掌握的部分,也直接关系着学习的状态。比如,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提供的环境、资源与工具——在这一点上,不同个体不尽相同。对它们进行切实的思考与掌握,是保证学习有效、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过程。
总之,术业“专攻”利于达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将学习内容对外连接并将之内化是关键环节;相信自己可以达成所需状态的信念与意志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从现实价值来看,解决现实问题,满足主客体需要,可以让学习者有很大的收获。在无限的网络环境中,学习者恰当利用网络的支持与服务功能是必要的,学习的有效性更有赖于学习者通过网络世界达成自身内部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沟通与融合。
[1]李芒.技术与学习——论信息化学习方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
[2]王陆.价值观:影响学习的深层因素——访哥伦比亚大学林晓东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0(4).
[3]郭绍青,权国龙,赵健.促进教师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0).
[4]权国龙,胡元,张培.主体性视角的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机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