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4-08-31

李国庆(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福建莆田 351115)

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而网络正是凭借着它独特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网络为传递信息渠道的新三维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倡导新型阅读教学模式,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下面就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谈谈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专题探究式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自我意识薄弱,参与积极性不高,一直以来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在引领学生进行名著鉴赏时,教师可以依托研究性学习这门新课程,大胆采用专题探究式阅读模式,帮助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合作阅读。如在引导学生研读《三国演义》时,笔者设置了“关羽形象探究”这个专题,然后把学生分成四组,按关羽的忠、义、勇及刚愎自用四个方面去搜集相关材料,学生上网查寻、阅读原著、上图书馆查阅等,通过不同的途径查找资料,再进行小组研究和讨论,最后进行集中交流。集中交流时教师通过课件的展示,对学生的研究成果汇总评价。如此通过探究关羽形象,围绕“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封金挂印”、“义释曹操”、“温酒斩华雄”、“走麦城”等重要情节,学生不但对关羽有了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整部书都有了总体的认识。在专题探究过程中,他们能够带着任务,以不同方式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在得到教师肯定的同时激发了阅读名著的兴趣。同样在研读 《红楼梦》时,我们也可以进行“贾宝玉形象探究”、“林黛玉形象探究”等专题探究式阅读,围绕“木石前盟”、“宝黛初会”、“宝玉摔玉”、“宝玉挨打”、“黛玉葬花”、“焚稿断痴情”等情节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整体把握《红楼梦》。此外还可以开展“静品三国”、“红楼心语”等专题讲座,让学生走近名著,课内外相结合,加强语文素养。

二、主题筛选式阅读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囿于教室的框架,学生学习的空间扩展到因特网宽广无限的空间,学习的主要资源不再局限于课本,面对因特网浩瀚无边的信息资源,主题筛选式阅读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和延伸。如在教读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过程中,因为选修篇目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较多,笔者定下了“走近李杜”的主题,让学生上网筛选阅读两大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理想、生平事迹、时人后人评价及创作的作品,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打破模块划分,让学生自主鉴赏课内有关两大诗人的所有作品,把握他们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品味豪放飘逸和沉郁顿挫的文风,同时学生在筛选查阅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同时代其他诗人的作品诗风,不断提升文学品位。在学习先秦诸子散文时,我们也可以定下“解读孔子”、“畅谈孟子”等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上网筛选阅读相关资料、作品,深入了解一代圣人的思想及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在主题筛选式阅读过程中,学生源于对主题的兴趣和好奇,激发起探索的欲望,在教师的协作与引导下,学生由先前的以听讲、记忆为主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充分表现自我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效率,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自己发现的优秀网站推荐给学生,让他们把网络上获得的新信息传播给伙伴,共同学习、讨论、思考,使他们思维相撞,知识融会,互相激励,彼此促进。这样一来,很多学生改变了上网只知道玩游戏、聊天的习惯,更多的是用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三、情境再现式阅读

赞可夫在教学法研究中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思想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情境再现式阅读法正是通过图文并茂的影音教学系统,让学生从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调动多种感官,身临其境,品味意境,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可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在简介作家及写作背景后,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然后播放《春江花月夜》视频朗诵,随着变幻的画面、优美的朗诵,学生沉浸在江、月、花交融在一起的美好意境当中,也感悟到宇宙、人生的哲理,体验游子思妇、彼此相思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在欣赏《一剪梅》、《虞美人》等作品时,我们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置身诗境,得到审美享受。

在名著阅读中,我们可以在学生大致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播放影片,让学生带着任务用心去欣赏。如在播放影片 《巴黎圣母院》前,先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关问题,如伽西莫多身上的人性美是如何体现的、简述爱斯美拉达一个善良的举动、举两个书中人物进行“美丑对比”等,欣赏后学生分析,教师归纳总结。如此通过情境再现式阅读,学生学会用心欣赏,置身其中,在被情节深深吸引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提高了阅读效率,也激发了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比较拓展式阅读

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网络具有浩瀚的资源库,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线性结构,打破了教材的限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课本与生活、学科与学科的联系。利用网络优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拓展式阅读,在《祭十二郎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在写法上把《祭十二郎文》与诸葛亮的《吊周瑜》、袁枚的《祭妹文》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课内外比较阅读把握该文不拘格式、以情胜人的艺术特色;在情感表达上与李密的《陈情表》、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进行比较阅读,如此形成教学的系列化,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把握如何通过生活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深层的情感。

同样在诗歌鉴赏中,我们也可以对同一时代不同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如李白与杜甫、苏轼与柳永;同一诗人前后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如李清照、李煜前后期的作品;表达同一主题不同作品的写法进行比较阅读,如孟浩然、王维、陶渊明的归隐诗等。在网络大环境下,采取比较拓展式阅读,学生更容易收集整理、分析加工、援证推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加深、拓宽学生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五、自由辩论式阅读

自由辩论式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辩论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够透过申论、质询、资料搜集与辩论稿撰写等训练,达到思辨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在《项羽之死》阅读教学中,对“项羽该不该自刎乌江”这一论题,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准备材料过程中,笔者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西楚霸王》、《百家讲坛》中王立群、易中天对项羽的评价,还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由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得以激活,课堂上充分展示了个体的主体性,在合作、交流、对话中提升了人文素养。通过辩论,学生对项羽有了更高的认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性格与命运》为题写一篇作文,达到读与写的和谐统一。

六、作品展示式阅读

网络为学生作品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教学中,笔者常把学生的阅读札记、随想等当做范文制成课件,和学生一起阅读点评,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清楚全面的认识,在修改和完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搬到屏幕上,大大激发了自身阅读、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主动阅读、写作的良好习惯。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假期利用互联网通过BBS指导学生阅读写作,这种方式的快速、及时,师生间交互的灵活、深广等,都是传统“学生交——教师批——课堂评”模式无法实现的,大大拓宽了自由阅读、写作的空间。

教无定法,以上只是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路漫漫其修远兮”,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在这个领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e9b3a9c66137ee06eff918b9.htm l.

[2]陈琦,张建伟.基于多媒体的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