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影响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8-31

吴秀杰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高教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100)

0 引言

科研水平是反映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品牌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的三大功能。因此,科研活动也是高职院校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开展科研工作,不仅能够增强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使他们了解到本专业技术和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科研现状为例,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1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1 科研工作发展迅速,但起点低,基础薄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高职教育规模逐年增加,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大,取得了系列的改革和研究成果。然而,较之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科研起点低、基础薄,学术积累和沉淀较少,整体水平不高。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作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学院的科研实力在逐年增强,在四川高职院校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自1998年升格为高职以来,学院的科研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多样化,特别是在国家示范性建设期间,学院的科研工作有了新突破。学院先后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三等奖3项。目前,学院建有2个省级创新基地,2013年有341名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图大赛,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纵观这些成果,多数与高职教育教学有关,但真正实用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科技成果并不多。目前学院在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这主要是与学校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重教学、轻科研的传统有关。总的来说,近年来学院的科研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科研基础差,发展不平衡,存在重教育科学研究,轻技术应用研究。

1.2 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少,科研氛围差

我国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科研工作并没有引起学校领导足够的重视。这就影响了学校对科研的投入,其结果是无法顺利地推动科研工作,浓厚的科研氛围也难以形成。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主,从领导到教职工的科研意识都比较淡薄,加上办学经费紧张,科研一直是处于“靠边站”的地步,成为教师教学外的额外负担。当前,学院每年的科研投入资金不足100万,一个普通教研项目的研究经费为2000元,一个应用性项目研究经费为4000元。多数教师认为经费太少,还不够项目的调研费用,结题时往往还需要自己贴钱,这就抑制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从而也限制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1.3 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指标不科学,缺少统一的科研规划

理想中的科研管理应该是机制健全、制度完备、科研队伍充实,但实际上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科研管理体制。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而是归属于教务部门兼管,这实质上是把科研当作教学的一种附属品,无形中降低了科研的地位和重要性。[1]在管理层面上,高职院校的科研规划也未能捕捉到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管理人员不能对科研项目进行全程有效的监控,对教师也缺乏有针对性指导和方向性的引导,导致了科研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普遍不足。2012年学院高教所才从教务处独立出来,现由高教所和科技处分别管理两种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高教所管教改类科研项目,科技处管应用科研项目,这就客观造成了由于重视程度不同而产生的较大差距,教育科研搞的红红火火,但应用科研却少有人问津。

这主要是由于学院科研主要是为教学服务的,以教研为主,其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而,学院的科研项目多数来自于教学实践,和企业技术相关的应用型项目并不多。2009至2013年年间,学院教育科研项目立项127项,而和技术相关的应用科研项目的立项仅有25项。近年来,学院开始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科研数量作为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这就导致一些教师为了评职称,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重科研数量、轻质量,项目申报时没有合理的研究计划,其结果是研究内容缺乏新意或者重复。还有些教师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研究内容,甚至未能按照约定完成研究内容,2007-2013年期间,学院有50个教育科研项目由于不能按时结题而终止研究。这种现状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学院对教师缺乏相应的科研指导和合理的科研的规划造成,从而阻碍了学院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1.4 教师的科研素养不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都有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科研素养并未得到同步发展。从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实践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养的高低除了学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投入有关以外,还与教师的知识结构、本身的兴趣和教学任务量有关,具体表现为:

一是缺少从事科研的知识和经验。现有高职院校教师群体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一定的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本科及以下的教师占40%以上,这些教师中只有少数人接受过专门的科研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多数缺乏相应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近年来,学院开始引进博士,然而博士学历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7%,他们虽有一定科研经验,但对与区域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应用型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导致在研究过程中思路不开阔,思维僵化。

二是从事科研的目的功利化。高职院校的教师即使做科研,也是迫于评职称的需要,文章也是东平西凑,且课题申报也较为盲目,真正深入的、探究性的研究并不多。[2]2013年11月,笔者在科研培训班学习时,讲课专家对来自四川23所高职院校的45名教师从事科研的目的做了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6名教师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6名教师是出于兴趣,2名教师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1名教师是迫于考核的压力。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并没有致力于科研的理想和兴趣,职称一旦评上,科研工作也随之结束。

三是教师教学任务中,精力不足。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规模迅速扩招的原因,师资配备并未跟上学生人数的增长,使得教师的课时任务普遍较重,有的教师一周多达30多节课,繁重的教学工作使得教师只想埋头于教学,做好“教学”的分内事,根本无心开展研究。加上参与科研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也因此缺乏从事科研的兴趣和主动性,这些都影响了教师科研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2 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对策

2.1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科研激励机制

要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首先要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创新科研管理制度,将专利申报、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奖励规范化和制度化。自2012年起,学院制定并实施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工作年度考核办法”、“科研工作量计算与科研津贴发放办法”等一系列的文件,完善了科研管理制度,在制度上给予了一定的保障。其次,重视项目立项工作,杜绝重复立项的现象。学院从2012年开始每年下发科研指南,给予教师指导和方向性的引导,提高了立项的针对性。另外,学院还加大课题过程监控,每年9月份定期对立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及时全面地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对未进行中期检查的项目将终止研究。最后,创新激励机制。采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和评价方法,对获得院级以上优秀成果的项目给予重奖,学院2013年对获得院级及以上成果的奖励金额达20多万元。同时,学院还为教师提供成果展示平台,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科研应用水平和档次,以增强教师科研成就感。

2.2 加强科研知识学习,提高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职教专家、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定期做学术报告、讲座,进行科研指导,帮助教师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以及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激发教师的科研创造性。其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省级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申报条件、申报流程、申报技巧,只有对科研制度有足够的了解后,将科研想法转变为现实。最后,要为教师和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继续学习,在学习中加强研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科研素养和专业水平。

2.3 重视科研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科研素养

一个良好的科研团队,不仅能够产出优秀成果,同时也是培养优秀科研人员,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渠道。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已逐渐认识到学校想要有自己的影响力,想要有更长远的发展,必须重视研究,重视科研团队建设。目前,学院正积极组建学术委员和专业的科研团队,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建成3-5个院级科研团队,1-2个省级科研团队。在科研团队的组建上,首先要确定团队带头人,这既可以从学校科研能力强的专职教师中选取,也可以从校外聘请有实力的专家带领教师一起做科研,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取得较深入的研究成果。其次,考虑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聘请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的专家、技术骨干做科研顾问,从企业中引进项目,以解决项目来源,提高科研的针对性,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2.4 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教师如果对学院的科研制度一知半解,无论在课题申报立项、中期检查,还是在项目完成验收时会遇到一些疑问或难题。科研规章制度是为规范管理课题而制定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须对国家和本省的科研政策、科研制度必须做到了如指掌,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娴熟解答教师的疑问,这样才能使科研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2013年学院送高教所和科技处2名科研管理人员参加四川省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创新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经过此次学习,管理人员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研究视野,对国家级、省级项目的申报时间、申报流程、申报技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信息采集的能力。另外,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了解前瞻性的科研知识和科研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申报科研项目,促进科研工作全面有效的开展。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科研从弱到强,再到形成自身特色,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科研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要重视科研氛围的形成,激发教师对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新工艺,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寻求解决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新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的科研取得新的突破。

[1]张瑞瑞.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6):121-123.

[2]陈焕雄,胡秋媛.新升格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3(4):62-6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