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何婷婷
(南通职业大学 教育技术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7)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成为了很多职业和岗位所要求的必备能力。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为了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课程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要素的不断变化,如何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一直是广大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已经进入了很多家庭,而且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率也逐步提高,一般说来学生在进入高职前都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因为地区和经济的差异,同一个班上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而在教学中受各种条件所限,只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因此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对课程的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大大减少,相应的公共基础课课时普遍被大幅削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未能幸免。但是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反而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增加,同时教学要求也不会因为课时的减少而降低,因此教学难度大大提高。此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普遍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一本教案打遍各专业,所有专业的教学内容完全一样,而忽略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技术要求的不同,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多数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最终评价手段是通过省级或国家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学生只有通过了才能拿到毕业证书,而学校对相关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也与等级考试通过率相挂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参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标准来组织教学,将很大精力投入到掌握考试技巧、做大量习题等。这样虽然可以取得很高的通过率,但是学生的计算机实际的应用能力却没有得到很大提高,有些学生在毕业时连简历都不会做,更谈不上使用计算机知识来辅助后续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
目前在各高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和机房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多媒体教室授课阶段,虽然教学手段已经完成了从“粉笔+黑板”到“计算机+大屏幕”的转变,但实质上仍然没有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多媒体课件及计算机的操作演示,使得教学内容生动直观,“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采用也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内的学习效果有所改善。但是学生仍然是在教师思路的下“被动学习”,自身的学习兴趣并没有提高,在课后也就没有通过自主学习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意识。
虽然计算机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但是有些教师因为教学工作量等原因,对自身的知识储备更新较慢,仍然按照原有知识进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机素质的培养,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对口单招的学生来说,感觉计算机课程只是以前学习内容的简单重复,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而且很多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老化情况严重,运行状态也不尽如人意,学生在使用中经常出现故障,也导致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的下降。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虽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教学难度很大,教学质量也不容乐观。为此,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设施,来探索出一种基于网络的“导学—助学—自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教学的基础是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开发、建设与管理。[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3]因此,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所以在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时,我们强调构建一个交互性良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系统。根据教学需要,我们将网络教学平台分解成基础知识、操作实例、在线测试、课外拓展、课程博客、互动论坛六大模块。
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将课程所必需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编制成电子课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操作实例模块将课程所必需掌握的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以案例形式进行整合,并将每个案例的具体操作方法录制成教学视频进行展示;在线测试模块可以根据预设题库随机出题,并自动判卷,让学生可以随时在线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外拓展模块主要用于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有一个提升自己的环境,以办公自动化的职业资格认证为主要内容编制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博客用于让任课教师发布自己的教案、课件、补充习题以及一些教学感想,为教师营造一个信息发布的环境;互动论坛以BBS的形式让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有一个互相交流的空间。这个六大模块以教学为主线,强调教学的互动和资源的丰富,是进行网络教学的实施基础。
如前文所述,现有的教学方法虽有改变,但仍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然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在课堂中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或者是需要解决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预留一些空白,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者其他网络资源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帮助学生总结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形成学生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比如在WORD中对论文进行排版,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排版后,将一篇长文档按照要求进行排版,而其中有意漏过论文目录的自动生成,然后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查找相关内容进行自学,最后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和教师的点评,让学生理解目录的自动生成,并体会文档格式中样式的作用。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般是被动接受的状态,同时因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相差很大,教师教学时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当堂消化内容,水平较高的同学根本不需要老师讲授。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我们强调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知识点、技能点等形式将传统章节式的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可以通过检索的方式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直接找到相关知识点的阐述、详解。这样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很方便地对不了解的内容在课后随时随地的进行复习,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去学习一些更高难度的内容,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在课堂上老师无法涵盖的内容,鼓励他们去考办公自动化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同时在互动论坛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式学习,每学期末统计学生发帖和回帖的数量、质量,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一些水平较高的同学就有了在网络上帮助别的同学答疑解惑的动力,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如何使用网络进行主动学习,培养了网络学习的习惯,从而为以后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和走上工作岗位时能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教学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尤其是教师要适应自身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这一角色的转换,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此外,网络教学对每个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也有很高要求。教师要能充分熟悉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并且在备课、讲课和课后的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使用计算机编制课件、制作教学资源,及时积累和更新网络资源。此外,网络教学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工作时间,尤其是与学生的网络交流,那更需要有极大的耐心,付出更多的精力,这对教师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教育也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越来越多的课程也将成为网络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更应遵循时代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
[1]李松波.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分析与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10):76-79.
[2]蒋堃.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黎加厚.Moodle课程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