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8-31

周 静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公共教学部, 安徽 合肥 230601)

●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周 静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公共教学部, 安徽 合肥 230601)

艺术类大学生英语成绩差是个不争的事实,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延续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网络等为一体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极为重要。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应该在前人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加强多模态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模态进行课堂教学,并且要通过多渠道加强课后辅导,如此才能提高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多模态话语分析; 英语教学; 艺术类大学生

教育部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艺术类大学本科生毕业时应达到其规定的一般要求。因此,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其人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相对于其他普通高校大学生及英语专业学生,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课水平差得很多,高考录取分数线远远低于其他专业。通过对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5级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在所有文化课科目中,英语高考成绩最低。艺术类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他们都是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上,并且认为英语学习不会对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任何帮助,和自己所学专业也没有任何关联。

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不喜欢刻板的教学方式。但是艺术类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是延续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翻译法为主,重点分析课文、讲授语法和词汇,而忽略了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整个过程都是在教师完全支配下完成的。教具主要是“粉笔+黑板”,听力以播放录音机磁带或CD,即使有多媒体也是机械地播放PPT,PPT甚至就是课本的替代品,徒增视觉疲劳。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英语课堂成了机械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效果甚微。因此,打破这种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构建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网络等为一体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极为重要。

二、多模态理论溯源

多模态话语分析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是在话语分析基础上产生的一个独立领域,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理论基础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多模态话语分析吸收了语言是社会符合和意义潜势等观点,认为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 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常见的符号模态包括语言、图像、声音、空间和身体动作等[1]。Kress, G. & T. van Leeuwen研究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专门探讨了模态现象规则地表达意义的现象,包括视觉图像、颜色语法,以及报纸的版面设计和不同媒介的作用等,是这一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2]。New London Group1994年首次提出了多元识读能力。Jewitt提出课堂教学就是由多种模态来共同完成的,包括空间、手势、凝视、身势、移动、声音、音乐、图形、表格、动画等[3]。

国内对多模态话语研究处于初步阶段,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学者大都从理论上对多模态进行了研究。李战子[4]首次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多模态话语理论进行了研究, 顾曰国[5]阐述了多媒体学习和多模态学习两个概念的区别,胡壮麟[6]探讨了多模态符号学和多媒体符号学的区别。朱永生[7]认为生命体在演变过程中逐步获得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种感觉通道,分别导致了五种感知模态的产生: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只使用一种模态的话语叫“单模态话语”,如看小说。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的话语叫“多模态话语”,如打视频电话。多模态话语的另一个识别标准就是看涉及的符号系统的多少,在看小说时,如果小说中只有文字应为“单模态话语”,假如小说中既有文字也有插图应属于“多模态话语”。 张德禄[8]认为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合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建立一个理论框架,分为四个层面: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张德禄[9]还探讨了多模态话语理论和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认为在这个框架下,选择多模态可以为外语教学提供教学情境和便利条件,即外部帮助;还可以提供辅助条件,从内部提供动力,把外因转化为内因。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的关注,但总体来说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针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英语教学研究非常薄弱。

三、应用多模态,提高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教育部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明确规定了: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根据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学习特点,结合多模态话语理论,构建适合艺术类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实提高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一) 培养教师多模态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此来带动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实施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目前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就是扎实的英语专业技能和过硬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很多英语教师不能熟练地操作多媒体,制作适合艺术类学生学习现状和特点的教学课件,基本都是把教科书附带的课件照搬到课堂上,不能充分发挥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及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因此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不仅要关注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还要在课余加强对多模态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艺术类高校可以开设相关培训和讲座,加强英语教师对多模态理论的学习,培养多模态教学意识,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科学运用听觉模态、视觉模态、触觉模态、味觉模态和嗅觉模态之间的关联性、互补性和合作性,进而提高教师的多模态读写的教学能力。

(二)充分利用各种模态进行课堂教学

传统艺术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言堂”,主要利用听觉模态来进行授课,方式非常单一。然而一种模态的话语往往不能充分表达其意义,需要借助另一种或几种模态来补充,也就是需要充分发挥多种模态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多模态的教学模式才能完全并充分表达其意义。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和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多模态教学提供了环境和便利条件。多媒体网络平台可以为师生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不仅有文本,还有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和学习材料。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老师可以用计算机模拟真实的交际语境,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影视剧来构建语境,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教学课件打破传统的文字加图片的形式,适当地插入音乐、视频、动画等多模态手段,不仅是表达意义的方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老师授课时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非语言因素对话语意义的影响,如音响度、声调、语调、音速等伴语言特征,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动作、移动等身体特征,充分调动这些非语言因素来补充、强化、优化口头话语[10]。艺术类学生擅长形象思维,要充分利用各种模态传达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英语学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例如笔者在上《E英语教程》(外研社针对艺体大学生编写的教材)第一册A Violinist in the Metro时就充分利用了多模态教学。首先播放小提琴家Joshua Bell在地铁里演奏小提琴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路人对小提琴家的反应。再通过播放小提琴家的图片和在音乐厅的演奏实况,让学生直观感受Joshua Bell的帅气、音乐才华以及听众对他的喜爱。回到课文中先让学生分小组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学习课文,重点找出描述路人对小提琴家反应的关键词汇,模仿路人的动作和表情进行角色扮演,还可以将学生的表演录制,在全班播放讨论某同学关于这个路人对小提琴家反应的表演是否到位。最后学生得知这是《华盛顿邮报》进行的一项真实的社会实验,把反映当时真实情境的视频、媒体关于这件事情的真实报道以及大众对此的反应找到播放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展开对这项社会实验主题的讨论。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模拟真实的语境,学生完全融入了课堂,不仅对该课文中语言点及话语意义理解深刻,还充分体验到了交际的乐趣,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激发了他们对学英语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平台加强课后辅导

艺术类高校一般每周开设四节大学英语课,分两次授课。在这非常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想大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而课外辅导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并且能适应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多媒体网络平台为课后辅导提供了便利条件,鉴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学习网站、教学视频、电子图书、期刊、英语教学软件、英语网络课程、各种考试真题或模拟题及答案解析,便于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与测试;也可以将课堂教学课件和教案上传到网站上便于学生复习巩固。教师要开辟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与学生交流,如班级QQ群、微博、微信、邮箱或自己开发的交流网站等,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程,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解答,打破了传统依赖课堂教学的模式,使英语的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类交际形式呈多模态化,也推动了英语教学朝着多模态教学方式改变。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合理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网络媒体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模态,充分利用多种模态刺激他们的感官,激发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多模态教学能力,通过多渠道加大对学生的课后辅导,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类人才,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1]Kress, G. & T. van Leeuwen.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Rontledge, 1996.

[2]Kress, G. & T. van Leeuwen.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 London:Arnold,2001.

[3]Jewitt, C. 2009.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Multimodal Analysis[M]. London: Routledge.

[4]李战子. 多模态话语的符号学分析[J]. 外语研究,2003(5):1—8.

[5]顾曰国.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07(4):3—12.

[6]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7]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2007(5):82—86.

[8]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2009(1):24—30.

[9]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现代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J]. 外语教学, 2009(4):15—20.

[10]胡雯.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104—108.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Arts Colleges

ZHOU Jing

(College of Arts and Communication, Anhui University, Hefei230601, China)

It’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at art students’ English is poor. What’s more, it has adapted spoon feeding teaching method for a long ti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a technology, it’s of extremely importance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single teaching method and set up a multimodal teaching mode combined with text, pictures, audio, video and network. Based on the former study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arts students,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multimodal teaching abilities, make full use of the various mod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rengthen after-class tutor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English teaching; arts college students

2016-03-08

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现代汉语威胁言语行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阶段性成果(SK2015A258)。

周静(1984— ),女,安徽无为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H319.3

A

2095-7408(2016)03-0118-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