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 晶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高校数字图书馆是高校师生信息知识需求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高校对数字化信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校数字图书馆通过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传递知识信息,是发展高校师生文化的一个主要推动者[1]。但是一直以来,在应用型学科教育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存在问题较多,比如本科院校重视理论、专科院校重视实践,并且在院校办学层面,本科与专科的教学内容也具有较大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应用型学科对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理论知识储备丰富而且需要较高的社会实践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课程的实践性,逐渐提高了理论类与市场信息课程的耦合度。高校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直接收集者,通过合理补充社会教育资源,可以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我国开通的数字图书馆数量较多,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这些图书馆划分为三类:一是独立的企业或者组织,利用各种手段如交换、购买等,收集期刊、图书等各类传统知识资源,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利用网络提供给大众有偿服务,例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等。这类数字图书馆主要以赢利为目的,应用范围广泛,且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二是传统图书馆以自身馆藏为基本前提,对数字图书馆进行构建,以地方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为主。这类数字图书馆通常具有服务和研究的双重职能。三是数字图书馆通过与多个机构开展合作,对标准规范进行统一,争取一定的经费支持,利用合作的方式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合理布局[2]。这类数字图书馆多采用政府投资的形式,比较常见的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数字图书馆等。
高校数字图书馆是高等院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高校数字图书馆收藏有多种多样的信息,可以充分利用便捷的网络技术传递信息。高校数字图书馆不仅可以传递多方面的信息,如生活、科技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还可以在整理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利用。比如,以校园为主的文化生活信息,面向科研、教育教学的技术信息,管理层的决策信息等。
不同于传统图书馆,高校数字图书馆因为传递手段的网络化、数字化,还能进行社会教育,包括远程教育、网上教学等。因为高校数字图书馆中保存的知识信息较多,几乎涵盖所有学科专业和不同深度的内容,所以在学校教育中,高校数字图书馆既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兼具社会教育功能,是广大师生实现终身教育的课堂。
高校数字图书馆保存的信息资源不仅是智慧结晶,也是一种智力资源。高校数字图书馆通过全面、详细地展示各种知识信息,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准确、快速的服务,对智力资源进行开发。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够拓展师生的视野,提升师生的学习技能,是促进师生知识水平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
高校师生在对图书馆进行利用时,信息知识需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由于数字图书馆中储存的信息资源具有类型多、内容丰富的特点,师生员工通过数字图书馆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种资源,保持愉悦的心情,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从而获得精神享受。
社会教育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教育机构相比,高等院校虽然具备较好的教学条件和较强的师资力量,并且收费也比较合理[4]。但是从主观情感这一层面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社会教育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其主要原因是社会教育与高等院校存在教育方式、直观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差异。高等院校对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比较重视,由于其固有的组织结构安排,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社会教育则侧重于提高实践技能,比如行业证书考试、行业技能考试培训等。所以,要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馆藏形式,输入社会教育信息资源,加快高等院校与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提高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和认可度。
3.2.1 社会教育信息资源传递流程
通常情况下,高校学术委员会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后,可给予相应的授信评估权重值,在数字图书馆中纳入这一资源,也是高校学术委员会对于入库内容量的一个重要参考范围[5]。学术委员会对高校数字图书馆进行授权后,需要系统、全面地整理和分析供应方提供的社会教育资源,然后根据合适的转化系统和传播媒介将其整理为一个新的资源库。同时,根据现有馆藏数据库,建立独立社会教育资源库,通过不同的类目形式与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相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数字图书馆需要对社会教育资源库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学科教学内容分类为基本依据,明确社会教育资源类目。此外,在得到分析结果后,出具宏观资源试用报告,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系统、完善的考核机制。
3.2.2 流程系统建设分析
对高校数字图书馆社会教育资源的流程系统构建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社会教育供给授信机制。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时,授信机制考核是一个关键环节,需要院校学术委员会对教育资源供应方的资源和资质可靠性进行全面、系统考核[6]。在这期间,通过双盲评审方法,对社会教育资源提供方的内容和耗费成本进行考核,并且进行匿名投票,如果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院校门槛,也不能进入高校社会资源库;若符合审核标准,则按照资源稀缺性的基本原则,依次遴选。
二是社会教育资源收集系统。通常情况下,学术委员会对社会教育资源的提供方进行授信机制考核后,社会教育机构以约定协议作为基本依据,将相应的资源提供给高校数字图书馆。而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方则需要筛选资源库中的资源,对资源进行评价定级、二次处理和转化资源,形成系统性的教育资源,并且根据资源的预期使用人次和重要性,赋予资源不同的权重。
三是社会教育资源输出系统。在社会教育机构的资源获得准入资质且完成制作后,需要进行资源输出,学生是主要的目标群体。需要注意的是,在输出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分类,以不同的方式与数字图书馆的页面相融合。在资源传递中,资源输出系统不仅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还需要分析资源的输出结果和过程,并且提供相对完整的报告,这也是学术委员会在结束授信期后是否进行二次合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对于学生也需要考核,与院校教学资源相比,社会教育资源的学习效果可评价维度不高,这就要求高校数字图书馆合理发挥学习效果的评价职能,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有助于学习过程合理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的提高。
高校数字图书馆在资源收集整合过程中,需求遴选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对接社会教育资源时,需要设置级别较高的准入门槛。具体如下:
4.1.1 分析馆藏建设需求
对于社会教育资源的输入,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馆藏需求是一个基本依据。通过对检索信息进行追踪,可以对数字资源的访问量进行统计,并且对个体的信息需求进行了解。根据个体用户的信息行为,学生在使用数字图书馆时,通常存在信息孤岛的突破意愿和需求。但是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时,尤其是对应用类学科的馆藏建设,影响因素较多,如市场信息成本高、市场信息保密性等,学生需要的市场信息和行业信息难以准确获取,从而加剧信息孤岛效应[7]。而社会教育资源的信息来源与市场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提供的信息资源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但是对于高等院校教育资源来说,资源的系统性和整合性具有一定偏差,所以高校数字图书馆要将自身的馆藏建设需求作为基本依据,对社会资源进行遴选,取长补短,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4.1.2 分析教学资源需求
通常情况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其中应用类学科教师的市场信息敏锐度较高,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可以适当结合市场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专业教师因为实践经验缺乏,再加上受到讲授任务的影响,其自身拥有较少的市场信息[8]。所以,还应将教师的信息需求作为基本依据,开展资源建设,在丰富理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补充社会资源,从而满足信息资源需求。
通常情况下,转化系统以高校数字图书馆接收的资源库为主要对象,通过将不同资源类型转化为具有统一范式的传播媒介类型,为师生查阅和学习提供方便,从而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统一和规范。一般包括以下两点:
4.2.1 资源形式转化
社会教育资源机构提供的教育资源形式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其弱化了基础理论教学,传播内容以某一新系统新方法的应用、真实企业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处理方法以及行业资格考试为主。从传播媒介这一层面来看,文稿与视频可能存在完全不匹配的现象,所以需要统一整合资源,系统地处理社会教育资源机构提供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适用性。同时,在处理的过程中,运用匹配度较高且多元化的传播媒介方式,并且在相关联的课程语境中运用前导知识,不需要虚化相关的前导性知识框架,与目标课程相结合,讲解相关知识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制作规范和制作流程进行统一,从而提高资源的系统性。
4.2.2 资源内容转化
在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要避免偏重社会教育资源。由于社会教育资源的目标人群呈现出特征复杂的特点,与能力水平相对稳定的高等院校学生存在差距,尤其是在定位授课目标人群时,不完全符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转化和监控。同时,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者要加强与应用型学科教研室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对授课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由教研室对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并且在转化内容的过程中,对内容评价进行搜集,为社会教育资源课程的运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培训和借鉴素材[9]。此外,高校专业教师应着力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应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表现出海量数据互相融合的特点,包括读者个体特征、网络数据、社会热点、文献资源以及政府信息等。如何制定数字资源整合标准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这对提高资源知识再现可读性、加工效率、组织架构科学性以及资源组织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0]。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4.3.1 为社会教育资源提供统一的格式标准
为了提高运行的有效性,在对应用型学科教育资源社会补充机制的构建中,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引用社会教育资源时,应该为社会教育资源的供给方提供统一的数据格式、著录方式以及编码格式,从而提高数字资源的可完全挖掘性、可读取性以及可识别性。通过事先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减少社会教育资源提供的诸多问题,比如价值挖掘难度大、共享水平不高、复杂性以及多样性等。
4.3.2 运用统一的技术方式和著录标准
高校数字图书馆在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时,要采用统一的方式和技术,为前期资源与后期引入的社会教育资源实现全面融合和无缝链接提供有效保障。同时,通过对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挖掘、管理以及对采购平台进行统一构建,提高组织的加工广度和深度。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高校数字图书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在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社会教育资源补充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收集系统、供给授信机制等补充社会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丰富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还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资源和服务,满足教学和学习需求,以利于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优质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