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昭通市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4-08-31

邓天丽,李宇卫(昭通学院 . 管理学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云南 昭通 657000)



●乌蒙论坛

昭通市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比较分析

邓天丽a,李宇卫b
(昭通学院 a. 管理学院; b.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云南 昭通 657000)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而昭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尚处于较低层次,通过2012年昭通市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项主要指标的对比,分析昭通市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昭通市; 云南省; 小康社会; 比较

昭通是云南的北大门和滇、川、黔三省经济、文化的交汇重地,是内地入滇乃至南下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在云南16个州市中,昭通市的人口数量居全省第3位,国土面积是全省的第9位,全市11个县(区)有9个是国家级贫困县。尽管“十一·五”以来昭通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昭通作为中国西部的贫困地区,目前达到的小康也还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长期以来,昭通各族人民一直探索着脱贫和发展的道路,要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把昭通经济放在全省来看,算好对比账,明确差距、完善思路、实现赶超发展。

一、昭通市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比

(一)经济建设

1、地区生产总值

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表1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对比(现价,亿元)

由表1看出,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位24,处于下游的水平,昭通市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位第7位处于中游水平。说明昭通市的经济总量并不大,要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会还有较大的追赶空间。但是另一方面,昭通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大于云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3.1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16.10%,快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说明昭通经济发展速度是较快的,要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有较大后劲和潜力的。

2、人均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值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表2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对比(现价,元)

由表2可见云南省的人均生产总值处于全国倒数第二位,昭通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处于全省倒数第一位。昭通市和云南省的人均生产总值都处于倒数的位置。而且昭通市的人均生产总值还低于全省11667元,还不到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一半。说明的是昭通市和全省共性的一点是人口太多,一个较大的数字除以人口总数就变成了一个很小的数字。可见昭通要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追赶的难度还很大。

3、三次产业的结构

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是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作用。

表3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三次产业结构及特征

由表3可见,昭通市和云南省一样,三产结构都成“二、三、一”排列特征,经济总量增长主要由第二、第三产业带动,尤其是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主导地位,而一产相对来说较为薄弱。

4、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表4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工业增加值对比(现价,亿元)

由表4可见昭通市的工业增加值仅低于全省2.1个百分点,但同比上涨高于全省8.1个百分点。可见昭通市与全省共性的一点就是工业生产保持高位运行状态,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昭通工业的增长速度还快于全省的速度,增速较快,工业强市战略强势推进。

5、非公经济增加值

非公经济增加值反映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反映所有制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

表5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非公有制增加值对比

由表5可见昭通市的非公经济增加值低于全省3.3个百分点,而且比上年增加的幅度也不大。非公经济是市场经济中最具发展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昭通市的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超过40%,非公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全省相比还有3.3个百分点的差距。

6、单位GDP能源消耗

单位GDP能耗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

表6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对比

由表6可见昭通市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高于全省0.64个百分点。表明昭通市在发展经济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7、城镇化率

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表7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城镇化率对比

表7由可见昭通市城镇化率25.04%,比全省39.3%的水平低14.26个百分点,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名第15位。说明昭通城镇化推进步伐相对迟缓。

(二)社会建设

社会事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公共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财政民生支出包括: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文化和体育、居民收入和消费、住房保障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老百姓生活生产的各项社会建设事业。

1、财政民生支出

表8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对比

实行民生财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由上表看出,昭通市财政民生支出高于全省7.8个百分点。说明昭通市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时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的投入在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逐步实现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财政教育支出

表9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对比

作为国家财政重要的职能性支出,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昭通市的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财政教育支出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说明昭通市对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是很大的。

社会建设上,昭通市在以上几项指标上都高于全省。但以下几项指标上昭通市却低于全省:

3、新农合参保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表10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新农合参保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对比

与全省比较,昭通市新农合参保率低于全省1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低于全省25.3个百分点。

表11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卫生机构床位数(个)和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对比(每万人拥有)

与全省比较,昭通市卫生机构床位数每万人低于全省12.1个;执业(助理)医师每万人只达到全省的一半。

表12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对比

与全省比较,昭通市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几乎和全省持平。

由表10、11、12看出,昭通市在新农合参保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行政村通达率指标上都低于全省,说明昭通市还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医疗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

(三)人民生活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费差距

当前城乡差距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这种差距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生活消费差距等方面。

表13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现价,元)

由表13可见,和云南省相比较,昭通市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468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1 520元;昭通市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低于全省3 95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低于全省1 150元。昭通市城乡收入差距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差距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当前昭通市城乡收入差距大,社会贫富的差距拉大。拉大了的贫富差距既不利于社会稳定,也有悖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另一方面说明昭通当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不利于内需长效机制的建设,也不利于消费结构的不断提升。可见昭通市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任务还比较重。

2、贫困人口

贫困人口占比反映了一个地区贫困面的大小和扶贫攻坚的难易。

表14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贫困人口对比(万人)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将贫困标准上调到人均纯收入1 500元,这比2008、2009年1 196元的贫困标准提高了25%。受此影响,昭通市与全省一样贫困人口总数比2009年大幅增加,同时贫困发生率也有较大幅度提升。由表14可见,昭通市贫困人口比全省高出16.7个百分点,贫困面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3、恩格尔系数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率。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

表15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

由表16看出,全省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小康稍偏上,昭通市居民生活水平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昭通市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42个百分点,说明昭通市食品价格高于全省的水平,居民在食品支出上需要开支更大, 家庭收入水平低于全省水平,从而影响消费结构的提高。

4、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是经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体现了一个地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既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是人民群众最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表16 2012年昭通市与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对比

由表16看出,昭通市的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低于全省11.1个百分点和16.1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将达到99%。说明昭通市还需加大“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力度。

二、昭通市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与全省相比较,目前昭通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工业化进程是较快的,昭通市要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还是有较大后劲和潜力的,但是昭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贫困面、贫困程度、城镇化率、教育发展程度、社会事业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收入差距大,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具体来说: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低,城乡收入差距大

2012年全省GDP总量达到10 309.47亿元。昭通市生产总值达到555.6亿元,在全省的排位第7位,全省人均GDP达到22 195元,昭通市人均GDP为10 528元,在全省排列最后一位,昭通与全省人均GDP差距在2倍以上。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1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1 075元;2012年昭通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达到16 394元,相差4 681元。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看,2012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 417元,昭通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才达到3 897元,相差1 520元。昭通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都小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而恩格尔系数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42个百分点。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我省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全省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即达到28 880.5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增三倍”,即城乡居民收入要达到16 065×3=48 19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3 952×3=11 856元。相应的,昭通市委三届四次全会也提出,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三番”,即达到:379.62亿元×8=3 036.96亿元,届时昭通市的总值占全省总值的近十分之一。城乡居民收入要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增三倍”,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12 295元×3=36 88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2768元×3=8 304元。即使以这样增幅,昭通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也还相差11 3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比也还差3 552元。可见在未来的六年多时间里,我市的GDP要翻三番才能达到全省翻两番的水平,才能达到或接近全国全省水平。这些差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会对我市经济的发展产生全局影响,更加有利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投入小

2012年云南省有贫困人口1 014.18万人,昭通有贫困人口194.81万人,排全省第1,占全省19.21%;全省共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399 828.47万元,昭通得到37 042.59万元,排全省第3位,占全省的9%;全省贫困人口人均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94.22元,昭通按194.81万贫困人口计算,贫困人口人均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为190.14元;市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0万元,仅占上级投入的1.89%,排全省第13位。县区投入更是少,如威信县2012年投入扶贫的专项资金仅有50万元。由于投入不足而采取的分期分批实施扶贫项目的做法,造成贫困人口与其他人群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困群体的相对弱势地位更为突出,一些长期没有扶贫项目覆盖的地方更加贫困[1]。

(三)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昭通是个农业大市,全市529万人口,农业人口397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5%。由于农业人口的比重较大,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较低,2012年昭通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才达到3 897元。云南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 561元,昭通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 411元,低于全省1 150元。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2012年全省城乡收入差距3.9:1,昭通市城乡收入差距在4.2:1,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处于“农穷城富”的阶段。国际上通常把2.5:1作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警戒线,昭通的城乡收入差距大大的超过了警戒线。从农村公路建设来看:截至2012年年末,云南省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到98%。昭通市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到95%,昭通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已经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但是一些行政村的公路还是简易公路,路面没硬化,抗灾能力弱,晴通雨阻,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程度还很低,有的自然村还不通公路,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说明昭通市还要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及建设管理。

2012年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7%,昭通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85%。与云省相比较,昭通市差了12个百分点。我市农业横向与全省比较,相对来说较为薄弱,排名都在倒数二、三名,县(区)排名多在一百名后,造成这些差距的主要要原因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务农比较效益下降、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普遍滞后等。所以农业农民问题一直是昭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中之中的问题,也是昭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难点中的难点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所以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全市经济发展全局中去谋划,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去推动。[2]

(四)城镇化推进相对迟缓

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达39.31%。昭通市城镇化率25.04%,比全国52.27%的水平低27.23个百分点,比全省39.3%的水平低14.26个百分点,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名第15位。说明昭通城镇化推进步伐相对迟缓。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我市大部分村镇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部分村镇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再加上城镇建设投入方面缺乏创新意识,“等、靠、要”思想还较为严重,使得以山区为主的昭通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资金和力量;二是产业乏力支撑,由于二、三产业相对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一些城镇主要以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三是规划修编不及时、不配套,缺乏对城镇个性的研究,千城一面、“克隆”街道、景观的现象较为突出,品位不高。[1]

(五)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发展低

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昭通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客观要求。从本文第二部分昭通市与云南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比较来看。2012年昭通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才达到46%,低于全省25.2个百分点。高中教育仍然是制约全市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从全市来讲,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效,但是由于我市自然条件较差,人口居住分散,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使得我市高中阶段办学布局不尽合理,办学效益较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在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省教育厅关于发展高中教育的意见提出2015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0%以上,我市要赶上全国、全省水平的确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三、昭通市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分析

从以上分析看出,昭通市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但只要我们客观正视存在的差距,充分利用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和有利时机,查找问题,研究对策,科学规划,周密安排,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超常规思路、超常规举措,推动昭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实现昭通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定成为现实。

(一)完善发展理念 破解发展难题

在较短的六年时间内要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昭通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靠什么?“从外因上讲,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云南桥头堡战略全面启动实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为昭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内因看,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012年2月在昭通考察时对此高度评价:“近几年来,昭通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成为云南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榜样。昭通后发优势逐步凸显,为‘跨越赶超’赢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4]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思维定式,改变旧的路径依赖,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清昭通在全省所处的位置,正视昭通与全省发展的差距,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实现赶超,用开放的思维促进跨越,既避免盲目乐观,也避免消极自卑,勇于实践、奋力拼搏,加快步伐,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做大总量 ,进而推动昭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调结构转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调结构”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攻方向。“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就昭通的实际来看一是要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壮大工业经济。目前昭通的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19.7∶47.9∶32.4调整为20.4∶48.7∶30.9,呈现二、三、一排列的特征,产业结构日趋合理。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206.1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在全省排列由上年的第七位前进到第六位,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37.1%,低于全省2.1个百分点。可见昭通工业发展在全省处于中上的位置,上升幅度大,上升速度快,这归结于昭通市深化对“工业强市”战略的认识,牢固树立一切要突出工业经济发展、一切要围绕工业经济发展、一切要保障工业经济发展的思想,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跨越发展的第一战略,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在未来一段时期,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的发展目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二是要调整所有制结构,壮大非公经济。2012年云南省非公经济增加值4 546.6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1%。昭通市非公经济增加值226.73亿元,占GDP的40.8%。昭通与云南省在非公经济的发展上差距不大,说明当前昭通非公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平稳和持续,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40%,已经成为昭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昭通需要全面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扩大非公资本投资领域,引导非公企业集群发展,提升非公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三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2012年云南省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3.24。昭通市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3.88%。由2011年全省排位倒数第二前进到排位第三,比全省下降0.6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着力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方面加大了调整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更多发展以信息、生物技术等为主的战略新兴产业,另方面,加强了对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企业的改造升级力度,也加大了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加强了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作,成效明显。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市还需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积极发展健康型、友好型产业,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走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

(三)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全国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云南有73个,昭通有10个。昭通一区10个县,除水富县,其余一区9个县全部为国家级贫困县。2012年昭通有贫困人口194.81万人,排全省第1,占全省19.21%。所以加快扶贫开发,是实现昭通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有力抓手,这就要求我市的扶贫开发,需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着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有效整合资源,加大扶贫投入;着力贯彻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强基固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昭通是个农业大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昭通不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就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以工促农,城乡经济一体化体制和机制,振兴农村经济。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课题组在深入昭阳区梭山乡、炎山乡、巧家县小河乡调研时了解到,带有共性的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尤其是山区。“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四句话实际上涵盖了我们下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的任务,这也凸显了农业和农村在整个发展小康的过程当中是一个短板的现实。所以当前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农村交通问题在小康路上掉队。二是进一步构建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公益性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加快中低产田地和高稳产农田建设。四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六是加大科技投入,重视培育新型农民,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的务农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和团结。

(五)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近年来,昭通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拉动了投资和消费,带动了工业和建筑、建材、房地产、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相关行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城镇的健康发展。城镇化也带动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从而吸引了国内外客商来昭通投资置业,促进了一大批工业项目落户,推动了工业快速持续发展。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城镇文化、娱乐、卫生、体育、教育等事业同步发展,建成了一批文化休憩广场、园林绿化广场和“安居工程”,“文明城镇”、“文明社区”、“文明街道”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城镇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但我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之全省、全国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昭通需要从实际出发,一是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思路,进一步转变观念,打破靠上级拨经费、等资金的传统建设模式,树立科学经营城镇的理念,通过盘活资源筹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二是注重城镇产业的培育,没有产业支撑,就会形成“空城”,这样的城再大也没有用[5]。三是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这就要求履行好政府的五大职能: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这样的城镇化才能可持续发展。

(六)加大高中教育投入,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从本文第二部分昭通市与全省的社会发展中的对比看出,我市在财政民生支出、财政教育支出、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增加居民消费略高于全省的水平,说明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力度是较大的,推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教育来看,2012年昭通市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101.38亿元,教育支出达57.6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的5.6 %,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说明昭通市在教育上的投入力度是较大的,体现了把教育工作放在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来抓。但是2012年昭通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才达到46%,低于全省25.2个百分点。在我市全面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性目标,全市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强化高中教育管理,全面提高高中教学质量成为我市教育工作的又一个重要任务。所以着力发展好高中教育,将是昭通教育下步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教育主管部门一是要制定布局调整规划抓好规划扩规模,分步搞好建设。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高中教育投入,通过扩建、新建高中学校,扩充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三是要抓好示范引领,强化昭通一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实现建设一流校园,实施一流管理,创建一流质量的要求,四是坚持普高和职教并重发展,加快职教园区建设步伐,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6],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期待。

注:本文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13》、《昭通市二Ο一Ο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昭通市二Ο一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云南领导干部手册》。

[1]韩世雄. 昭通之困[EB/OL]. ZCOM电子杂志,(2013-10-10 ).

http://www.zcom.com/article/119135/

[2]张桦. 昭通市农业局召开2011年全市农业工作会议[EB/OL]. 昭通农业信息网,(2011-2-20).

http://www.ynagri.gov.cn/zt/news753/20110220/780760.shtml

[3]昭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昭通市“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EB/OL]. ( 2011-12-08)

http://ztfgw.zt.gov.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7&id=145

[4]谢毅, 蔡侯友, 朱婧. 跨越的足迹:看昭通如何努力后发赶超[EB/OL]. 云南网,( 2012-11-25).

http://news.hexun.com/2012-11-25/148317704.html.

[5]梁启东. 新型城镇化必须防止产业“空心化[EB/OL]. 梁启东博客,(2013-12-0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25bd540101g8zs.html?tj=1.

[6]平锦. 昭通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EB/OL]. 云南教育网,(2010-04-28).

http://www.ynjy.cn/chn201004051755386/article.jsp?articleId=54613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Building Well-off Society in Zhaotong and Yunnan

DENG Tian-lia, LI Yu-weib

(Zhaotong University, a.School of Management, b.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Zhaotong 657000, China)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of the well-off society is rather imbalanced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east is apparently higher than the wes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Zhaotong remains at a relatively low level in west areas. Through comparing the main soci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of Zhaotong and Yunnan province, this paper is aimed at finding out the specific issues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ll-off society and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Zhaotong city; Yunnan province; well-off society; compare

2014-11-01

昭通市社科联(2013—201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昭通市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及路径选择研究”(201307)。

邓天丽(1965— ),女,云南昭通人,副教授,学士,主要从事哲学、逻辑学及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F124.7

A

2095-7408(2015)01-0011-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