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关系

时间:2024-08-31

周秀娥 张永波 黄英

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关系

周秀娥1张永波2黄英3

(1.江阴职业技术学院;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思政课必须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趋势,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主体与教学载体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教学需求与教学供给的关系以及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关系。

信息技术;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

引言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新时代思政课肩负着比以往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挑战。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度融合,让学生的头“抬”起来,使学生的心“动”起来,师生交流“活”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思政课能否真正发挥好立德树人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取决于思政课教学是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积极回应并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趋势,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在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中,要善于分析问题、用心研究对策、积极应对挑战,推动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教学主体与教学载体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教学需求与教学供给的关系、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关系。

1 推动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正确处理好教学主体与教学载体的关系

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推动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主体与教学载体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建立在数字化、交互性和多媒体的基础上,将更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推动师生的共同发展。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和相关教学软件等载体,建构有效课堂,发挥教师主导性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围绕学生成长的主体性,关键服务于学生的“学”,加强针对性,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主体与教学载体的关系。

对于教师主导,重点围绕如何教好以提高教师获得感。教师主导要善于从教学的重点、理论的难点、社会的热点,特别是学生的关注点这“四点”交集中找准教学问题,借助新媒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示和教学效果的呈现。

对于学生主体,重点围绕如何学好以提高学生获得感。有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有效激活,思政课的教学才会是有交流互动、心灵对话、思维碰撞、情感共鸣的教学。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要在教师的主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教学的设计、互动主题的设定、经典著作的导引、专题讨论的总结等等,都要在教师主导下,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预期效果。教师研究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加强内容制作,创新呈现方式,吸引学生主动靠近,充分激活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大受益者。依托学习平台,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探究者和学习建构者的主体。如,北京工业大学教师沈震带领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中成智慧课堂”教学软件平台,实现全员实时互动;北京理工大学在思政课的课堂上,用VR技术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中体验爬雪山、过草地、“仿真”重走长征路……

信息技术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思政课要起到教育、引导作用,不能一味地配合信息技术的“微小化”而将思政课教学内容过于碎片化处理,更不能一味地迎合师生喜好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过多地依赖载体。

2 推动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推动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助力教学内容创新,让教学内容更加鲜活,让高职学生真心喜欢;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高效整合更多内容鲜活的新媒体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上平台,提升思政教学合力。有效重塑思政课堂,点亮思政课堂,不要过分注重和依赖教学形式,更要强调教学“内容为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3]思政课程属性和历史使命,决定了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基础在教学内容,关键在以理服人,教学内容要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职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习惯依赖网络获取信息,我们需要创新形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近年来,慕课、微课、雨课堂、智慧课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虚拟技术等引入思政课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使思政课教学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更强。现代信息技术只是思政课教学的辅助工具,都是为思政课教学内容“三进”服务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服务的。思政课是否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关键取决于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要坚持“内容为王,手段为辅”,不能用过分花哨的形式、新奇的手段来“吸睛”,要有丰富的内涵;不能只为有“趣”,还要有“料”;不能只为有“笑”,还要有“效”。

3 推动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正确处理好教学需求与教学供给的关系

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推动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需求与教学供给的关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精湛的“工艺”与时尚的“包装”来提高抬头率与点头率,这就需要其拥有一定的教学供给能力,搭建起与学生思维交流的“立交桥”。在有关“思政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探究中,很多高校都将矛头直指教师的教学供给能力。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融合过程中,教学供给应聚焦于学生的“学”,聚焦于学生的兴趣、能力、需求,教学改革应“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兴奋点,教学内容体现学生成长需要,富有时代性,既要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又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教学手段上更多体现“00后”大学生思想动态、生活实际和个性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吸引其积极参与。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只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也是事关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课程。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不仅蕴含了“爱国、立志、求真、力行”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也概括了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教学改革最主要的动力源自于教学对象的需求。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融合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00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参与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最终的目标是学生的学以致用,让学生主动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问题、解决疑惑,其课程吸引力不仅在于课程教师,还在于学生,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善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大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任务还比较艰巨;要真正做到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道路还比较漫长。让思政课变得有情有义,有知有味,亟需信息技术重塑新时代的思政课堂,帮助供给侧的思政教师走近学生,甚至悄无声息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为新时代大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4]

4 推动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正确处理好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关系

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感染力,推动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关系。思政课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思政课是鲜活的思政教育,是塑造学生的灵魂的信仰课。思政课信息化进程势不可挡,把握新时代特点,把握“00”后高职学生特点,高职思政课教师需要构建以“用户为上、体验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提供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广阔平台。[5]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技术云班课、对分课堂、雨课堂等的灵活运用,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时空,实现交互式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必须积极主动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思政课的内容、载体、方法和途径,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技巧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6]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就是“要把有内涵、跟潮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完美包装实现华丽转变,让有教育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于‘高颜值’的信息技术之中”,大大增强了思政课的感染力。[7]

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忽视教学的艺术性,在提高思政课感染力的同时自觉处理好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是相互协调、有机统一、良性促进的关系,共同提高思政课的效果。要善于完善教育策略,灵活运用教学艺术,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无法呈现思政课所蕴含的政治高度、历史厚度、思想深度和生活温度。[8]避免过于重视信息化的技术性而忽视思政教学的艺术性。信息化手段技术的娴熟,教学运用得当,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更多地还要发挥思政课教学的艺术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避免理论的空洞说教,需要表达的艺术技巧;加强情感艺术,带着真情实感讲课;讲究趣味艺术,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富有带入感,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语音模仿;教学案例分析,幽默风趣的教学用语,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此外,思政课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用?何时用如何使用?任何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都是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上要丰富,运用得体富有感染力,让思政课教学真正实现对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5 结语

办好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思政课不仅要提高到课率、抬头率和点头率,更要提升入脑率、走心率,才能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和灵魂作用。深化思政教学改革,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融合、深度融合,正确处理好教学主体与教学载体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教学需求与教学供给的关系、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关系,助力思政金课打造,切实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全体思政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外文局.***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378.

[2] [6] ***.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 (01).

[3] 沈壮海, 史君.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 (1): 15-21.

[4] 周秀娥. 试论“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课堂重塑[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9 (3): 23-25.

[5] 沈震.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6): 66-74.

[7] 李梁. 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的若干问题辨析[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 (2): 69-73.

[8] 赵庆寺.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2017 (4): 66-71.

On the Relations of Deep Integration ofandCourse

Zhou Xiue1, Zhang Yongbo2, Huang Ying3

( 1.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2.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ust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e deep integrating tendency with IT. Focus, effectiveness, attractiveness and infectivity inis increasingly needed. Teachers should know how to deal with teaching subject and carrier,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m, teaching demand and supply, teaching technology and art.

IT; Teaching of; deep integration

G711

A

1009-8429(2019)03-0039-04

2019-08-30

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政专题研究项目(2017SJBFDY294)

周秀娥(1971-),女,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永波(1982-),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黄 英(1972-),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