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草地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时间:2024-08-31

陈继辉,董瑞,陈超

(贵州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决定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来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就要求高校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6月28日,来自全国 50 余所涉农高校共同发布了《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其为新农科的建设指明了方向[2]。***总书记在随后的回信中强调了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应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农业所需的新型人才[3]。这就要求各高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才素质,增强大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为振兴乡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

贵州大学的《草地生态学》课程由动物科学的草业科学系团队承担,是草业科学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畜牧等专业的选修课程,我国很多涉农高等院校均开设有此课程[4]。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涉农专业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进而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存在着不足。因而,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草地生态学》课程中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草地生态学》为例,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旨在实现“价值导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目的。

一 课程思政融入《草地生态学》课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021年我国已经实现全面脱贫,在此过程中涉农高校也在该过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然会给高校学生带来更广阔的就业机遇,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人才培养层次也要更进一步。《草地生态学》研究内容涉及多学科,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和土壤学等学科[5],其理论与方法广泛应用于草地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草地管理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和国家政策制定等各方面。《草地生态学》的学习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的人才。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也将提高其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服务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开展《草地生态学》课程的思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草地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

《草地生态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对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在保证专业教学水准的基础上,应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各章节、各环节,进而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的有机融合。《草地生态学》课程中包含的部分思政元素见表1。

表1 《草地生态学》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

(一) 增强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及自信

课程的绪论部分介绍《草地生态学》的发展史,《草地生态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那些优秀的科学家,向学生介绍这些优秀的科学家有助于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以中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王栋先生为例子,讲述他1940年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历经战争风险,从海上回国,而后辗转在不同的高校任职,推动我国草业的发展。王栋先生归国后,首先到达贵州农工学院,任教授兼教务主任。王栋先生的事迹的介绍既能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又能提高他们的职业自豪感,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此外,通过对我国草地资源的介绍,让学生知道我国草地资源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被众多人所知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广大学子的参与,因此,高校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6]。《草地生态学》的前两章主要讲述生态系统的功能。草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有害气体等功能。在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申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引导他们从小处着手,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而对于草地植被群落的学习可以融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不仅明白生物多样性的含义,还要知道全球各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所做出的努力。教学过程中以中国昆明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会议为例,重点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起源、目的、国际有关环境组织和我国在这方面的成就。自从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签订以来,中国一直在不断地完善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近年来,《关于划定并验收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立法水平。

(三) 增强责任意识

在草地第一生产力的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知识。IPCC的报告表明,全球变暖的现象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楚,这就会给陆地生物的生存带来巨大的灾难。通过相关影视作品,透过《后天》《全球风暴》等相关电影,可以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到气候变迁对人类的生存造成的影响。为了应对持续的全球变暖带来的威胁,各国签署了一系列的文件,包括《京都议定书》和《巴黎气候协定》等。另外,各主要国家都在承诺碳达峰,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国家,我们国家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个人层面,要让学生了解到,我们个人的各种活动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带来碳排放,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为全球的碳减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同学们深刻反思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四) 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该战略的顺利实施必然会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人才培养也要更进一步。由于乡村振兴的很多工作需要在基层,很多大学生并不愿意到基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使农业相关的学生依然存在该现象。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去。通过在第二性生产力的学习中融入贵州省威宁县灼圃草场试验站建立的故事。为解决南方草地退化问题,以甘农大的任继周院士为代表的一代代草业科学家来到贵州省威宁县,在此攻坚克难,建立中国南方第一个草地试验站——贵州高原草地试验站。在这里,科学家们带领农户种植牧草,帮助他们摆脱贫困。通过该故事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同时培训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

(五)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高等教育在塑造学生人生三观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在此期间,总体上存在着迷茫、目标现实、精神匮乏、喜欢新事物、随大流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在放牧生态学的讲授中会对放牧草地的牲畜(牛、羊)作介绍,进而引出“三聚氰胺”事件。让同学们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六) 培养国际视野,拓展人文素养

当前,我国诸多高校均有国外留学生,而且国内的学生也有到国外留学的计划,因而,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国际化的视野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和减少国际交往过程中不同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在介绍中国主要草地生态系统时引入世界主要草地的概况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例如,在介绍非洲萨瓦纳草原时,除草原的气候环境概况,也应向学生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对于不同文化习俗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国际视野,拓展人文素养。

(七) 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将“四个全面”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布局放在了全面依法治党的建设上。强化法制教育和法制意识,是各类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开展相应工作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必须把政策法规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草地生态管理相关内容具有很强专业性和实践性,该部分内容可以融入法律教育。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先后向学生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国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规范》《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些法律法规的主要要求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

三 改革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一) 教师政治品质和教学能力提升

“课程思政”建设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能力是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关键[7]。各专业教师应对“课程思政”建设保持足够的重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课程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优质课程。当前,任课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思政教学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一年到头都没有更新,重科研而轻教学。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为了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高校教师应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思政”的思想和理论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把真情投入到教学中,既要讲授专业知识,又要讲授做人、做事的原则;要加强政治理论,提高理论水平,为“课程思政”的建设打下扎实的政治和理论基础[8]。

(二)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受时间、方式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实现预期的课程思政效果。鉴于目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生喜欢网络,采用在线与线下的混合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思政建设效果。在上课前一天,教师可以将包含思政内容的相关资源推送到课程微信群,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信息。例如,在讲授草地生物群落生态学时,可以向群内推送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资讯,让同学们对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有更多的好奇心。在课堂上,通过PPT的讲解和播放有关的录像,使同学能更好地理解所要讲的内容,并能带领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从而提高课堂的参与程度。另外,在教学中还应结合有关的案例,例如,在讲授草地放牧时引入“三聚氰胺”事件,以其作为案例,在其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对其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春风化雨”地完成思政教育。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使课程思政教育更加有效。

四 结语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同样重要。它们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辙,缺一不可。《草地生态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课程不仅包括有专业的知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确保专业的教学品质同时,也要对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地发掘和提炼,通过适当的方式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此,本文对《草地生态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初步挖掘,并探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教学,以期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仍应重视其整合的战略与技术,要达到思政教育的效果重点就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提升的趣味性,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学。如若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继续摸索和实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