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校园媒体为依托的高校拟态环境构建分析

时间:2024-08-31

江林芳

(太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一个受众都有海量的信息需求,因此,校园媒体构建的高校拟态环境已经成为师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园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对师生的思想与行为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通过社会媒体环境和高校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进而让校园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本文从校园媒体的角度对高校拟态环境的构建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我国高校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功能的发挥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1]。

一 校园媒体在高校拟态环境构建中的角色

校园媒体是高校拟态环境信息的把关人,身上担负着进行高校宣传的相关工作。而处于社会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校园媒体人,他们本身有着学生代表的身份,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关心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反映同龄人的切实利益诉求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可以有力地促进高校和谐校园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

(一) 校园媒体

“通常认为,这种在一所校园内以全部或部分师生为受众,凭借校园内部教职工和学生作为参与者的公开发行的载体,即校园媒体。”同时校园媒体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校园媒体除了有校报、广播等,还应该包括学校及院系官微(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校园官网、横幅、校园QQ群等载体。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校园媒体已经发展成了一种全方位的媒体,几乎囊括了所有可利用的媒体,如:校园媒体联合会等。校园媒体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更是高校拟态环境信息的守门人,它以大学生为特定的受众群体,其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与大众传播媒介环境是不同的。此外校园媒体还具有特定的倾向性,会积极引导舆论与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2]。

(二) 校园媒体在高校拟态环境构建中的作用

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在大众传播“三功能说”中提出,大众传播具有环境监视、社会协调以及社会遗产继承三大功能。从高校的角度来看,这三种功能在校园媒体的运行过程中也是一样的,譬如校园媒体在发挥监视周围环境功能的同时,也作为一种“雷达”来把握社会舆情的动向,为高校师生传播有关的社会热点事件,监督校园舆论并对其进行有效地引导,从而促进高校校园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校园媒体要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拟态环境,进一步引导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使其在健康的校园环境中更好地成长成材。

校园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隐性教育手段,它通过相关的新闻报道与实时评论等途径,在不知不觉中对大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和塑造,从而更容易被接受。如在校园危机发生时,校园媒体可以通过构建的拟态环境进行协调,努力做好答疑解惑的工作,及时告知广大师生学校在应对这类紧急情况的处置办法,使师生对校园危机形成正确的认识,促使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将有助于高校校园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 高校校园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

拟态环境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构建高校校园拟态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这部分内容承接前文校园媒体与高校拟态环境构建的契合性分析,从社会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透视当前高校校园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进而引出对依托校园媒体构建高校校园拟态环境的途径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 西方文化渗透的威胁

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平衡性,这就极其容易导致文化渗透。在互联网时代,民主与人权被大量地生产和复制,这些都是以消费为主要特点的西方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单一的文化威胁。它们是具有极强视觉感染力的视频影像,在吸引大学生目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文化传播的“碎片化”与“快餐化”等现象。诚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多数大学生思想观念中还存在着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与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误区。如果不及时地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的多元文化思潮必将对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威胁[3]。

(二) 重度“信息茧房”现象

网络信息技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信息的流动更加便捷,使人们可以开阔眼界,足不出户就能掌握社会动态。与此同时,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也在逐步地影响着大学生,从社会媒体中产生的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和行为养成的关键阶段,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容易被媒体错误的信息所迷惑,导致逆向发展。拟态环境中的社会媒体在力求提升大学生需求满意度的同时,也必然会产生诸如“信息茧房”等诸多不良现象。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大学生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偏见当成事实,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影响和误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而产生脱离社会的倾向。从长远来看,这将制约大学生对多元知识的接纳吸收,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共识的形成与凝聚力的增强。

(三) 传统媒体的依赖性降低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媒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当代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越来越强,便成为了各大媒体的主要目标,以大学生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报纸与刊物更是数不胜数,这使得校园媒体的关注度受到极大的影响。校园媒体与新兴媒体相比,其在形式上相对落后。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网络论坛等新兴媒体的加入,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尤其是可移动的手机媒体的出现更使得新兴媒体呈现井喷之势。随着新兴媒体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同时由于校园媒体技术水平较低、经费较少、思想观念滞后等原因,导致了校园媒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进一步下降[4]。

(四) 大众传媒过度市场化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也常常伴随着网络暴力泛滥、媒体把关缺位、受众媒介素养低下等不良现象。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思想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较弱的特征,他们在网络上接受不同价值取向与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很容易被不真实的信息和错误的观念所迷惑,从而影响到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另外,一些媒体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往往会以低俗的形式来博眼球,失真画面随处可见。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越来越突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将校园媒体架空。

三 依托校园媒体构建高校校园拟态环境的途径

“积极建构校园拟态环境,充分发挥高校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教育事业的长远目标来看,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校报、校园广播、校园官网等媒体也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与优秀主流文化,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校园媒体也能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辨别是非、理性判断、正视现实、转变当前面临的种种压力,消除心理上的包袱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使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提升[5]。

(一) 坚持党性原则,注重议程设置

坚持党性原则,要在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指导下,建立健全高校校园媒体独立运行的机制,还应注重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校园媒体的政治方向。另外,校园宣传报道也要把重点放在学校近期的中心工作上,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园官网的专题板块等方式,对建校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先进事迹和杰出校友进行宣传,培养浓郁爱校的环境氛围,引起高校师生对校园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重视,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拟态环境,使校园媒体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积极运用议程设置选择宣传工作的重心以此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引导师生时刻关注党的方针政策,并密切关注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校园媒体在议题设定上要把握好时间,要具有前瞻性,还要能对社会热点事件及时作出反应,并充分发挥其引导舆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注意议题设定的频次,避免因资讯超载而导致师生产生厌倦。

(二) 正面宣传为主,扮演好信息“守门人”的角色

在当前海量的信息中,消息选择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如今“守门人”对于新闻选择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传播者的“守门人”作用不是简单地在降低,而是正在改变其作用方式。”校园媒体要注意“选择”的偏向,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走向与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政策相一致,多传播有益于高校发展正面健康的内容,形成一个有秩序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高校校园拟态环境生态系统。如果学校出现了危机事件,特别是在社会新闻媒体上散布了不利于本校长远发展的消息,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校园媒体就必须要及时地进行报道和解释,以此警示和教育师生,化解不良情绪,净化学校的风气[6]。

校园媒体应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根据国家主流媒体发布的热评,如人民网、新华网和央视网等,以主流的价值取向去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造成此类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规避此类风险等,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此外校园媒体的相关报道一定要着眼于高校发展大局,发掘生动鲜活的题材,大力宣传主旋律,要用榜样的力量和先进的事迹来教育和鼓舞广大师生,让高校校园拟态环境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 重视校内学生组织的作用,培养专业化的宣传队伍

对于高校宣传队伍的培养,要努力将校内学生组织中优秀的大学生吸收到宣传队伍中来,譬如重点吸纳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与退役大学生士兵等,把校园媒体平台作为他们的实践基地,指导、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校园记者与网络平台编辑等。当校内学生组织中的骨干力量加入到校园媒体中来,校园媒体人就成了教育内容的直接策划者和方案的监督实施者,其媒体运营团队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校园媒体舆论导向的成效。因此,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校园媒体宣传队伍,是营造和谐、有序、健康发展的高校校园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正如校园媒体在拟态环境构建过程中起着把关人的作用,加大对校园媒体人的培训力度,对于提升高校相关新闻报道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校校园媒体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7]。

随着媒体的深度融合,高校校园拟态环境的建设必须依托于校园媒体,并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创新校园媒体信息传播的方法载体。在高校校园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传统媒体必须要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应用,形成立体的高校拟态环境生态系统,并逐渐形成良性互动的循环。同时高校教师们还应发挥各自的创造力与行动力,积极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升高校师生信息辨别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使高校师生能够正确地解读信息,能够清晰地辨别客观环境与拟态环境,从而对客观世界作出正确的判断。广大师生作为高校拟态环境构建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在拟态环境中如何解读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现实环境,并且拟态环境中常常伴随着大量失真的信息,因此,高校师生要提高对社会媒体的认知水平,正确地辨别与抵制虚假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平衡高校校园拟态环境[8]。

要加强高校师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一是要引导师生进行自我教育。应鼓励师生养成通过多种途径验证同一条信息真伪的习惯,深化对校园媒体功能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辨别信息的能力。二是要重点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高校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媒介素养需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定期开设媒介素养相关的系列课程,以多种方式和手段组织大学生参加融入校园媒体策划与实施的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四 结语

拟态环境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基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媒体所构建的“拟态环境”这一传播学概念,对如何构建拟态环境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其传播效果。通过校园媒体在高校拟态环境构建中的角色分析来验证校园媒体与高校拟态环境构建的契合性,并依据高校校园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为高校校园拟态环境的构建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因此,如何有效地运用拟态环境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要将二者相结合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