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校企互嵌、科赛并举”模式下GIS 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8-31

汪宙峰,王泽根,王成武,谢亮

(西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一 引言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面临诸多就业压力。据统计,2022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突破1000 万人,在新冠疫情影响及就业形势严峻双重压力下,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就业砝码,通过学校的系列双创实践能力,做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无缝对接”,就显得格外重要。

地理信息科学现已深入应用到新型智慧城市、灾害防治、智慧油气田等诸多领域。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地理信息学科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机遇,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合当前经济对人才需求。创新创业型人才有望解决地理信息学科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衔接问题,以培养服务于“新型智慧城市,智慧油气田”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GIS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探讨了产教融合、学科竞赛和人才思政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师生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二 国内高校GIS 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我国较早开设GIS 专业相关高校中,学科类别主要划分到地理科学类、测绘科技类和计算机类等,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1]。我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起步滞后,所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总量不能满足人才市场需求,同时当前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和布局,因而不能培养具有双创能力和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增加了地理信息学科发展和双创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因此现阶段地理信息科学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坚持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想指导教学,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整个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奠定机制基础。

近期,国内各高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还不能满足双创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双创的思想意识问题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尤其在低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被动学习成为常态,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感到茫然。

(二)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的协调一致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没有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双创教育须以专业学习为基础,同时又能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2]。要达到这种良好的互动效应,就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目标、内容和形式。

目前,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没有把培育具有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整合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这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相脱节,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

(三) 双创活动师资的短缺问题

双创活动工作开展的源动力在于教师与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双创工作的成功与良好成绩的获得,除了学生自身的投入外还要依靠教研室教师的不懈指导。目前,由于专业课教师大多缺乏指导学生参赛的经验,同时,迫于教学科研任务的压力以及多方因素,师资不足及其积极性问题仍严重存在。

(四) 优秀生源的“多面触控”问题

校内外各种大学生比赛以及科研项目数量的逐年增加,导致优秀学生成了“多面手”,各项繁重任务应接不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性双创活动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对专项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也有一定阻力。

(五) 校企融合推动双创持续性不强问题

校企融合产学研合作基础不牢,企业支持学校人才培养不可持续。校企合作主要是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实践场地、项目与工程经验;作为盈利性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行为的根本逻辑。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以满足企业需求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动力。[3-5]这是当前校企融合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作难以为继,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 GIS 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途径

目前众多高校的诸多具体经验中,更多的是单一学科竞赛模式,又或是校企融合突显科研版块,而把校企融合进双创的模式大部分都在探索中,真正距离合作企业发布“赛题”→科赛委员会设置“命题作文”→学校参赛队伍来“揭榜挂帅”还有很长距离要走。如何形成双创活动与合作企业的良性循环,构建“校企互嵌、科赛并举”合作模式创新,培养GIS 专业双创人才体系任重而道远。

校企融合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解决企业生产中的理论和技术难题,培养企业科技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效力和水平,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社会效益,支持企业供给侧改革与转型升级。同时,培养校企双方科技人员,使青年教师得到科研训练,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产出高水平成果,促进教师发展;企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项目条件、实践经验和场地、设备等资源。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双赢,合作关系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总体在以下两方面突出创新。

(一) 平台创新

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平台和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的人力资源对接平台;校企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揭榜挂帅”竞技的舞台。

(二) 机制创新

对校、企、学、师合作机制进行创新,从而平衡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依托双创和学科竞赛,有效促进 GIS 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效促进GIS 专业课程建设,有效促进 GIS 专业的网络教学,同时促进 GIS 专业的教学和课程思政管理;

(1)组建GIS“双创”教学研究小组,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融合背景下,依托双创培养能够让GIS 专业学生培养空间思维(“开脑”)、提升地理素养(“拓眼”)、融合智慧计算(“动手”)、深化地图美学(“设计”),夯实工程能力(“攻艰”)。

从2018 年开始,西南石油大学陆续聘请以企业和高校知名专家及GIS 教授为主体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了西南石油大学GIS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提供咨询和指导。实施了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以弥补实验条件不足,提升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主要共建工作包括:与中海达公司共建激光测量技术联合实验室;与重庆市城市地下管网危险源监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签署地信研究生实践基地,凸显产学研用,科技成果深度融合及转化。这些工作有效支撑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人才能力培养,同时给学生提供“大练兵”的赛场。

地信教研室构建了专兼职结合教师团队。现已聘请四川测绘及地信企业事业单位知名教授级高工6 名,作为兼职教师。2015 年开始,《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3 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以兼职教师单独主讲和校企教师合作主讲两种形式,开展了教学实践。2018 年开始,在新生研讨课、专业认知实习等课程中,先后邀请了来自行业知名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和熟悉专业相关情况,激发新生对本专业的热情。

(2)构建双创与产学研用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符合“双创型”人才培养计划的GIS 专业双创人才实践教学模式与内容体系,形成具有石油行业特色的GIS 专业学科竞赛实践教学体系。

①GIS 专业不同双创竞赛项目的差异性研究

经过前期的调研工作,GIS 专业可参加的竞赛项目非常的多,而各类项目的行业应用与技术方法都有所不同。要想在学科竞赛上取得好的成绩需要认真研究各类竞赛的特点,行业背景及依托,同时可在教研室团队内进行任务分工,依据老师的科研研究方向,主导其中2-3 项竞赛的指导工作,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GIS 技能类大赛(全国大学生GIS 应用技能大赛、SuperMap 杯高校GIS大赛、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 软件开发竞赛)等。

②组建“阶梯式”的学生参赛队伍

在低年级学生中吸纳参赛选手及后备种子,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让部分低年级选手提前组织队伍参赛。达到竞赛资格前提下优先考虑选拔低年级学生参赛。“阶梯式”学科竞赛模式对竞赛成绩的取得至关重要,不仅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极大地促进就业率的提高[6-8]。近年来,学校在 GIS 专业学科竞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仅2021 年,我校 GIS 专业在由中国测绘学会主办“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 软件开发竞赛”,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主办的“SuperMap 杯高校GIS 大赛”,全国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竞赛联盟和自然资源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办的“华测导航杯”全国大学生测绘创新开发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3 项,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优胜奖2 项。

③建立“校企多元化”的指导教师团队

建立多元化竞赛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包括校内GIS 专业教师、双创培养教师、已获奖队员(主要是高年级学生)、校外企业导师等。校内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相对固定,其他人员则根据每年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同时依托社会市场资源,引进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企业家资源,打造包括“政产学研”等多方协同育人的指导教师队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竞赛师资短缺矛盾,同时多元化团队将提供给队员更加丰富的创意创新来源。目前有多位来自测绘、地信和油气行业知名上市企业优秀技术主管及工程师被聘为校外指导教师。

④基于学科竞赛的GIS 专业实践类课程统筹规划,构建行业和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学校石油天然与地质学科优势,适应石油天然气领域信息化、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测绘地理专业人才在知识、技能和素质的需要,构建具有石油天然气行业特色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区域特色的课程体系。比如,地信专业2015 和2019 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石油天然气特色的《地球科学概论》(学科基础,必修)、《石油地质学基础》(学科基础,选修)、《智慧油田概论》(专业选修)系列课程,以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特色的《地球科学概论》(学科基础,必修)、《灾害地质学》《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选修)、《国土空间规划概论》(专业选修)系列课程。

目前GIS 专业开设的实践教学类课程有:《GPS与地形测量实习》《GIS 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遥感图像处理课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综合训练》《GIS 软件应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上述实践环节的设计均可对应相应的竞赛项目,以往年的竞赛项目设置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在实践环节中设计工作任务,即保证了实践环节的实习效果,又为学科竞赛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⑤基于GIS 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双创活动与策划

专业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建设与双创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是探索双创案例和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的重要途径。

GIS 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需要在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上体现思政要求,教材、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方面也需要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实现既传授科学知识和技术,又培养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⑥组建校企融合GIS 协会进行组织运作

成立与专业培养密切相关的各类专业团体协会(目前已有西南石油大学地科院GIS 协会,中低年级学生为主体),协会参赛团队通过线上或线下讲座及实践操作方式对各项竞赛做入门培训[9]。具体的措施是:成立与专业培养关系密切且影响面大的GIS协会→在低年级学生中招收会员→“校企多元化”指导教师团队及获奖团队经验讲座→选拔部分积极会员参加学科竞赛及产学研项目开发。

四 结语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着力深化科教融通产教融合,强化创新创业育人实效与赋能价值,并将其实际精髓融入到GIS 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企业工程项目、工程经验、文化积淀等优势,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产教融合、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发挥企业工程案例、工程经验、思政元素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为构建具有石油天然气行业特色的GIS 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探索性思路,为 GIS 专业的学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