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德心共育”理念下大学生生命教育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4-08-31

范玉梅,张红彩

(1.北京科技大学,北京;2.宝鸡市金台区职业教育中心,陕西 宝鸡)

一 引言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当前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承受着强大的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在诸多压力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大学生自杀、伤人等恶性事件频繁出现。我国高校对生命教育的缺失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失去了生命价值观,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将以“德心共育”的理念为基础,重新审视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提出大学生生命教育标准化体系构建方案,全面优化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

二 研究背景

生命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的生命价值观。随着各种恶性伤害事件的频繁发生,生命教育也显得十分重要。教育的本身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获得综合素质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竞争逐渐加剧,学生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其教育内容越来越偏向于知识、技能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自从1964 年开始,国外研究学者就强调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虽然我国生命教育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教育成果。生命教育应是思想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命教育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规范学生的生命与健康教育工作[1]。目前国内生命教育主要是从道德、人文、安全等多个角度展开,以德育教育为基础的生命教育研究较少。

基于“德心共育”的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当代大学生背负着创新发展的时代重任,然而在互联网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下,大学生身心发展严重失衡,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变化。近些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变道愈加严重,教育部门也在不断强调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以及综合素养。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轻视生命问题,必须要根据大学生生命历史缺失现状展开系统性全面性的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相融合,加强生命教育。

这些年来我国校园暴力、自杀、伤人等事件不断,大学生因自杀所造成的死亡比例远超过疾病和意外死亡。不管是大学生杀人事件、自杀事件或大学生虐杀事件,都显现出了大学生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社会现象。虽然此类案件只属于个案,但也足以让我国教育事业进行改革反思,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各种现象,优化改革教育体系,完善生命教育。

三 大学生生命教育标准化体系构建原则

(一) 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结合原则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主要是教师掌握整个教学过程,虽然教师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及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生命教育不能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导思想,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将教师的教育主导者地位转化为教育引导者和信息提供者,尊重学生的自主权,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在生命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认识到学生是生命的主体,教师也同样是生命的主体,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关心与关爱,同样作为生命主体的学生也需要尊重每一位教师,这就需要于与学生保持平等互助的关系,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进行双向互动。

(二) 坚持时间与空间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一般指的是对整个教育过程及教育内容进行全面构建,在生命教育过程中也必须要遵从这一原则。生命教育需要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展开不同教育,教师需要根据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以及学生个体特点制定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育全局对生命教育的内容意义进行分析,规划部署教育,将教育整体通过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展开。时间维度指的是将生命教育作为一项终身制的系统性教育工作,对不同教育目标展开分阶段教育,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效衔接,让学生能够不断获得人生教育、生命教育、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能够健康成长[2]。空间维度指的是积极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利用家庭、社会等不同空间开发教育资源,实现全方位生命教育。

(三) 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原则

生命教育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展开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工作,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针对性教育引导。这就需要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指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学习、成长过程中面对的相同成长问题,通过学校、班级、社会等方式对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个别教育指的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依照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这就需要在教育工作展开过程中,准确了解每一个受教育个体的现状及特点,依照共同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与教育方法,对个别学生展开教育,使其向整体教育方向靠拢,促进生命教育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效。

四 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内容

(一) 生命的意识教育

生命意识是生命教育的起点,主要是为了让大学生正确、完整的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并主动维护生命的权利。珍爱生命指的是学生,不管在任何条件下都需要尊重生命的发展,认识到生命给我们提供了生活、学习的机会,每个人的生命不止属于自我,也属于家庭、社会、国家,轻言放弃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只有珍爱生命才能够为国家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必须始终保持热爱生命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学会爱护生命、发现生命的美好[3]。尊重生命指的是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气质,学生必须要维护生命的权益,尊重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命,自主维护生命的权利。

(二) 生命价值教育

在传统的人生价值观中比较倾向于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甚至通过不断强调伟人道德,让学生在伟人的角度欣赏生命,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赋予了学生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但是与学生心中所形成的价值观以及社会现状形成了强烈反差,以至于学生并不会运用自身所学习的知识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反而会产生极端生命意识。因此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必须基于生命价值展开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在一般情况下人的生理需求以及安全需求是基于生命展开的,只有在满足个人生命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够去追求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而且生命价值教育具有多元化特点,不同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不同,教育标准也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把握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

(三) 挫折教育

在人生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不顺意之事,挫折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但是挫折对学生的成长也具有两面性,如果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挫折,战胜挫折,那么就会将挫折所造成的压力转换为成长进步的动力,促进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成功。相反,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认识挫折,任何一个挫折或打击都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极其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展开挫折教育是为了引导大学生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鼓励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及时调整个人状态,维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难题,将挫折转化为个人努力与进步的动力。

(四) 死亡教育

死亡自古以来都是人类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但是人们对死亡的看法完全不同。由于我国长久以来受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死亡被赋予了禁忌特性,因此很多人都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回避和恐惧死亡。由于当代大学生缺乏对死亡意义的思考,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导致学生在面临压力时,往往希望通过死亡的方式摆脱压力或证明某些心志。正确的死亡观指的是人生最终的归宿,大学生必须理性克服内心恐惧和偏执认识,坦然面对生死问题,还需要基于死亡这一观念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展开死亡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对死亡进行深刻的思考与了解,树立正确的死亡观,通过客观的角度认识自己的生命历程,合理安排人生各阶段任务,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 “德心共育”理念下大学生生命教育标准化体系构建策略

在“德心共育”理念下建立大学生生命教育标准化体系指的是建立一体化教育环节、内容教育、保障体系、实践活动,采用理论教育、实践引导等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教育,获得生命教育影响,有效预防大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恶性心理危机事件,促进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突破。

(一) 完善生命教育内容体系

目前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已经得到了诸多高校的重视,也在大学生教育中获得了全面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是展开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希望通过此类课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并主动树立起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良好意识。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主要以00 后为主,面对频繁出现的危险性失控事件,构建更加健全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因此在“德心共育”理念下必须要完善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打造一个更加完善全面的生命教育体系。

比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主要是通过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适当带入生命教育,导致学生对生命教育认识不足,缺乏良好的生命价值观。基于这一现状,在大学生生命教育过程中应加强生命情感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安全教育、死亡教育等内容,通过拓展教育内容,采用学科交叉渗透的方式,将生命教育全面融入大学生成长、学习当中,不断的渗透与内化生命教育,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4]。

(二) 建立完善的教育保障体系

从教育的根本意义上来讲,完善基本教育保障体系也是展开生命教育的重要标准。高校必须要重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教育保障体系。首先高校必须要成立生命教育专项工作小组,由小组组长带领教职工展开生命教育,使高校生命教育能够在有保障、有制度、有管理的前提下展开。其次生命教育必须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教育工程,高校也必须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可通过引进优秀教师、专业领域人才,打造生命教育专业团队,让大学生生命教育更加专业、健全。还需要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等其他教师的宣传教育力度,形成全方位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最后高校还需要加强生命教育经费支出,拿出一部分教育经费作为生命教育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养日常支出教育宣传等活动,确保生命教育工作能够顺利持续发展。

(三) 采用危机干扰教育体系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其心理年龄尚不成熟,受挫折能力较差,学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产生生命危机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社会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项学科,有效预防大学生生命危机事件,坚持跟踪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加强生命教育宣传,并开展各种特色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下获得积极的生命价值观。这就需要各级教师以及校园领导坚持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早处理的预警机制,遵循危机干预的基本工作流程,建立一套完善大学生生命教育干预标准,与家长、社会各个领域展开密切合作,及时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恶性事件,并及时发现大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生命危机事件。比如大学生在遭遇心理困扰或生命危机时,很少能够主动求助专业机构,反而会向身边好友寻求帮助。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过程中,必须要与其家庭、社会关系保持良好的合作,重视其对学生产生的心理教育与辅导帮助作用。也可以通过各种心理社团帮助学生展开心理教育以及心理辅导,积极宣传生命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积极解决问题,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 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大学生生命教育不仅仅是让大学生学习生命价值观,还需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树立起良好的生命价值观念。这就需要教师真正认识到学生是生命教育的接受主体,所采用的教育内容以及帮扶政策都需要在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的基础上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因此在各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实践过程中,也必须要展开以生命教育活动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感恩教育、参观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主动认识生命价值观,并自主融入到教育体系当中,使教育活动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5]。比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学校可带领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帮助灾区,让学生在危险中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也可以通过各种救灾物资运送、受灾人群心理辅导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做出的努力都是在挽救和挽留生命,鼓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真正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并树立起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的价值观念,使生命教育能够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成长、学习以及生活当中。同时也可以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网络展开一系列生命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媒体平台搭建的交流平台,展开生命教育讨论与宣传,让学生在学习生命教育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成为生命教育的宣传者,打下扎实的生命教育学习基础。

六 结语

现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各种恶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已刻不容缓。基于“德心共育”的理念展开大学生生命教育标准化体系构建,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打造一个完善全面的教育领域,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得生命教育的渗透,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与学习机会,最终让学生主动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追求幸福的人生以及更高层次的个人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