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实践类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4-08-31

董桂丽,王坤,姚惠怡,瞿晓

(浙江科技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浙江 杭州)

一 引言

2019 年3 月18 日,***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1],“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1]。2020 年 5 月 28 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2]。

工程实践教学是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建设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是引领“真善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工程实践类课程中自然地蕴含着人积极奋斗、努力创新的“真善美”元素和科学思维、逻辑思维和工程思维等丰富的思政资源,两者的有机融合秉承德智融合的教育理念,能够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道德素养、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上碰撞出新的火花[3,4]。尤其是其中的工程思维和工程素养是工程实践类课程特有的建设点,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有重要意义。

二 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实践类课程包含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独立设置的实习课程、实验课程和理论教学中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的课程实验教学等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工程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课程在教学开展中偏向于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应用,强调“工具理性”和实践能力。

实践课教师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容易忽视思政部分内容,认为思政内容不好把握,应该由专门的思政课来实施教学。实践课在开展过程中缺少工程素养、育人育德意识的滋养,而思政课的教学缺少专业背景,无法融入行业“因材施教”,两者难以有效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课程思政目标在于引领学生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积极的工程素养。目前,工程实践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主要针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在第一节课开展安全讲座和安全考题测试,并且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反复强调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但是学生在实践类课程中的工程意识不足,存在“课堂讲完就上完、考试考完就翻篇”的任务型学习观念,实践过程中优秀学生单干,普通学生偷懒,实践操作不完善,实验数据不完整等现象屡屡存在,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所以把课程思政隐性融入工程实践类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的开展隐含于知识传达过程中,而其成效也常常融合于学生的技能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效中,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难对思政内容进行单独的定量评价。目前的过程性评价方式综合评价知识、技能和思政素养,较为笼统,在实行过程中评价手段单一,往往只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对素养目标像参与度、协作度和成长性等维度的考量,难以检测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充分发挥工程实践类课程中的思政资源,融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中,加强学生的工程思维、工程素养和艰苦努力的品质的培养,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工程综合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 加强教师工程教育观——工程素养和专业知识“双驾齐驱”

马克思说:“思想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自身思想政治修养,把良好的工程习惯和奋斗品质内化为自身修养,加强自身的思政实践力量。积累时事素材和先进案例,挖掘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素养,丰富专业知识点的思想内涵,找到使用好思政实践力量的方法,结合专业课程和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1]。

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通过“党学共建”的形式加强教师自身政治文化素养。教研室与学院党支部合作,在党员政治学习中开展“特色班课程思政交流会”专题活动,定期讨论课程中的思政点,与时俱进,挖掘课程中的思政素材和思政切入点,通过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和积累不断优化课程建设。教研室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题培训、“课程思政进课堂”的课程设计说课比赛,提升工程实践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教师的“育德育人”能力。

四 设计课程思政内容——科研前沿和励志案例“双管齐下”

结合本校学情、课程设计教学实际,把课程设计内容和课程设计任务中相关知识点分解,课题组建立了两类思政案例,一类是结合时事和行业前沿的思政案例,比如《智能控制与编程》课程第5 讲“编程控制实例”中要求以自动小车的程序为例,介绍常用流程图的使用方法和参数设置,分解成子模块进行详细讲解;结合“水下机器人项目”拓展程序框架,实现丰富的水下行走、循迹功能。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各种流程图模块的用法,子模块的具体讲解,水下机器人视觉检测技术和水下机器人前进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针对这个知识点课题组设计了“奋斗者号的探索精神”思政案例——《我国深海科技探索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奋斗者”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3]。这个实例介绍了我国潜水器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感受奋斗者号的“深潜精神”——通过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多年坚持在深海领域从跟步到跟上到领先地位,挖掘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政元素类型,帮助学生树立科技自信、文化自信,焕发出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信心。

图1 实践类课程思政内容框图

第二类为结合校情、学生情况提炼出的优秀学生案例,比如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工程创新与实践能力竞赛中表现优异,得到了大赛组委会官方报道。这样的案例体现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和努力创新的精神品质,是课程思政教学的良好效果体现,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引入教学有助于增加学生在课程中的亲切感,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加深课程体会。

五 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巧妙切入,“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本身具有渗透性和隐形融入教学的特点,开展课程思政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避免“标签化”“口号化”的现象。课题组建设好的思政案例库,需要结合恰当的知识点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引入课堂,让学生得到更深的体会。对于实践类课程,一方面可以在理论知识点讲授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案例,比如知识点中的“自动小车程序设计”要求学生体验探索过程,掌握程序的设计思路和实现细节,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中引入了“钱学森十年归国路”案例,通过钱老笔记展示、经历展示,让学生在科技先辈的经历中感受科研探索的坚持和魅力,引导学生在课程中保持初心,不断探索。

另一方面,实践类课程中学生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时占比高,教师和学生投入精力大。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师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合作多于教学,交流讨论多于讲授。课题组在实践类课程中引入“竞赛第二课堂”模式,将课程与竞赛结合起来,扩充实践课程的课外学时和知识点。通过师生交流的形式把思政教育中的爱国主义、三观教育、陶冶情操、创新创业等与工程实践教育相契合的精神融入课堂思政教学。竞赛知识点中的“水下机器人视觉检测与前进技术”与“中国深海科技突破美日深海科技的限制,实现深潜水下一万多米的情况下保持较长时间系统性工作”不仅涉及同一个专业知识点,而且能体现不断创新勇于争先的探索精神,在这个知识点的实践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既能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也能结合前沿拓展学生视野,有效衔接知识点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课题组提出了在实践环节中应用“问题链”教学方法,结合竞赛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及时形成课堂反馈闭环链,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比如“水下机器人视觉检测与前进技术”知识点,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视觉检测技术和机器人前进技术?水下机器人的这两项技术与常规水上机器人有何区别?为什么要学习水下机器人的相关技术?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从引入的思政案例中寻找答案。

在明白了学习目标后,继续从知识点中剥离出“怎么实现水下的视觉检测?”“怎么实现水下机器人前进,水的阻力要怎么克服?”“水下机器人在水中能够按照我们想要的轨迹行走吗?”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对应的知识点,以问题驱动学生的“主动学”反向推动教师“主动教”,双向激发教学兴趣和学生学习兴趣,在共同探讨中相互感染,相互促进,形成师生共学、师生共创的良好思政氛围。“问题链”教学法有效衔接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技能,融合了课堂互动、教学展示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

六 构建思政评价体系——多元量化,形成反馈

课程思政在开展过程中与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合教学,教学效果也往往体现在提高了知识掌握水平和动手能力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上,而学生工程思维和工程素养这些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指标很难单独评价[5-6]。过程性的课程评价方式可以较为全面地跟踪学生平时的课程参与情况和表现,但是偏向于对知识技能的学习结果的检测,忽视了素养目标方面的考察,无法起到对学生的激励和积极导向作用[7-8]。

课题组设计了一套客观适用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策略,将实践活动参与度、活动表现度、团队合作度等思政指标纳入实践类课程成绩评定体系,开展效果评价,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促进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实践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

过程性评价方案:在该项过程性课程评价方案中,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作业考察评价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察占总成绩的40%,工程思维和素养占总成绩的20%。该项课程评价方案融合了多种考核方式,评价方式丰富,各考核方式的占比设置较为均衡。

表1 实践课程学习效果的过程性评价

思政观测点评价方案:课程评价标准补充“提升课程价值引领度、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等教学目标,完善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打分制度,考察学生的价值认同感、实践活动参与度、活动表现度、团队合作度,在课程评价标准中以学生问卷反馈的形式设置“育德效果”的观测点,通过评价量规表的形式量化思政教育效果。

七 结语

本文提出的实践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从教师的工程教育观、实践课程的思政内容、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和构建多元化过程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做了探索,加强教师工程素养和专业知识,分解课程任务设计了针对实践课程的思政案例库融入理论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通过“问题链”教学法开展课程思政。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问题驱动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探索了在课程理论知识点环节和实践环节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并设计多元化评价体系,从过程考核和思政观测点两个角度定量评价思政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提升情况。该思政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工程素养,有利于实现课程设计目的,培养具有工程素养和工程思维的应用型新工科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