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标准病例库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时间:2024-08-31

李立杰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 长沙)

一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日益提高以及普罗大众对妇产科医生提出的多样化的需求,要求妇产科医务工作者掌握更加精湛的临床实践能力。妇产科学教学是我国医疗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做成部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构建完备的医学理论知识体系,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善于结合病症的病理特征、化验数据、检测指标以及治疗策略等来应对临床中遇到的难题。因而,妇产科教学中应重视对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在进入医疗岗位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然而,在现阶段的妇产科学教学中存在受落后的教学观念、教学资源不完善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妇产科学临床教学面临着不小的阻碍。经研究发现,以病例为中心的临床医疗教学方法逐渐进入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对于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综合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将标准病例库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对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析。

二 妇产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临床教学的认识不足

在现阶段的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由于任课教师缺乏对先进教育理念的了解,并且受硬件设备、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任课教师对临床教学的关注度不高。特别是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标准主要集中于医学理论知识的考察上,使得任课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医学学生以通过考试为目标,未能将临床实践教学置于应有的高度。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进步,更加先进的医疗器材应用于妇产科的临床诊断中,虽然有效减少了临床疾病判断失误出现的风险,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隐患,但也导致部分医务工作者养成了对高科技医疗设备过度依赖的习惯,进而忽视了对个人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即便进行临床课程的学习,也是以通过课程考试和资格认证考试为目标,这种靠着“死记硬背”形成的记忆和知识结构,难以在临床操作中有效调度出来。甚至很多学生没有毕业后成为妇产科医务工作者的计划,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迟到、逃课,连基本的理论知识都不能掌握。这种不良风气会在学生中间逐渐传播,导致班级内,甚至二级学院内部都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医务工作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如果医务工作者临床实践能力差、工作态度不严谨,将会严重影响医疗事业的发展。

(二) 临床操作机会较少

随着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以及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导致医学专业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产生了大量的医学学生群体。但是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对医疗器械和专业设备的要求比较严格,而这些仪器设备的费用非常昂贵,并且后期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维护,由此产生巨额的经费支出,导致很多学校难以负担。医疗学科中临床操作能力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是在临床实习中详尽了解临床操作的步骤和临床操作能力。但是,很多医疗机构会担心医学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提供很少的临床实习岗位。在妇产科学中,很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会涉及到对私密部位的观察,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很多男性学生难以参与到医疗实践中。即便这部分男性学生拥有热烈的学习热情,以及过硬的专业素养,也很难参与到实际临床工作中,导致未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不利于其后期参与到临床实践。

这部分妇产科学生是今后妇产科学发展的后备力量,如果未能在学生阶段掌握应用的实践技能,会导致这一问题蔓延到医疗工作中,增加医疗事故发生的危险,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医患矛盾,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影响。

(三) 临床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在医学课程教学中,通常情况下会使用医疗模型让学生对人体器官进行观察,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对人体器官有更直观地了解,部分学校会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示范。而妇产科学由于有严重的性别差异,而且涉及到对人体私密部位的观察,导致很多情况下,难以找到相关人员进行展示、示范。部分学校对日常教学中所应用到的医疗器械有着明确的数量和规格限制,导致医疗器械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群体的需求,使得学生对医疗器械的掌握程度不够,只能采取视频教学或在教授过程中选取学生进行演示等教学方法。并且,妇产科疾病具有在并发症和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差异性,即便是患有同样疾病的患者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需要了医务工作者在临床诊疗中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高科技医疗设备的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因而,即便能够找到相应的患者作为示范对象,也不能确保能够准确地将实践教学范例和医学理论知识中的知识点相对应,在极其有限的课时内难以将完备的疾病诊断和医治过程呈现给学生,造成原本就不足的临床教学资源越发短缺。

(四) 临床教学形式不完善

在妇产科学的临床教学中,由于涉及到复杂的环节和操作流程,每个操作流程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通常会选择由两到三名任课教师协同对课程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每名任课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可以根据其参与的临床实践增加课上可供讲解的实际病例的数量,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是,这一教学形式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没能对每名任课教师讲解的病例进行整理、归纳,单纯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以一种“想到哪就讲到哪”的方式进行病例讲解,将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在这一教学形式下,任课教师以口述的形式对临床病例进行讲解,不能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临床病例的主要并发症和症状,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从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不利于临床操作中的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在妇产科学中,会涉及到危及生命的严重病症,必须在发病后的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抢救,除了主要的医师和护理人员,其他医务工作人员无法接触到患者,只能通过他人的“传授”来获取病症的各方面内容,这种间接信息源将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导致任课教师在对此进行讲解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错误的观念。

三 标准病例库的建立

为了解决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为题,建立标准病例库,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工具。在进行标准病例库建设之前,必须对整体工作内容进行有效规划,为实现这点目标,应有医学教务工作负责人和妇产科学任课教师代表召开研讨会,对病例选取依据、标准、数量、类别等进行确认。在确定具体规划方案后,下发给妇产科学任课教师,让其按照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人脉对资料进行搜集检索。完成资料收集工作后,有相关负责人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类,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病例库的建立。待到标准病例库建成后,有医学教务工作负责人带领全体妇产科学任课教师进行审查,并共同对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商议,不断对其进行优化,直到应用到临床教学实践中。

(一) 标准病例库的结构和内容

标准病例库的建立必须符合妇产科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具体来说,妇产科标准病例库主要由妇科类、产科类、综合类三大类别构成;并且根据并发症将标准病例库分为常见病;多发病和罕见病三类子病例库;并且,对每个子病例库也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将子病例库中涉及到的每个病症分成七个小模块,分别为:病程、病症、化验数值、初诊结果、病症判定、医治方案、后期诊疗。

(二) 标准病例库病例资料的收集

病程:按照真实性、科学性针对性、全面性等原则进行资料搜集,选择同教材内容直接相关的典型病例,指派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详尽询问,如:是否除此发病,有无相关病史等;病症:依据病人的感受,对可能呈现异常的身体部位进行检查,并配合先进的医疗器械,对病人的身体状态进行审查,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将病态特征记录下来。化验数值:对于部分病症,由于其呈现的病态特征较多,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必须进行相关化验对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初诊结果:在获得了病人的病程、病症和化验数值的相关资料后,医师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掌握的医学知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定,将相关资料和诊断结果进行报备。病症判定:初诊医生在对患者病症进行初步判断后,应及时将出诊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资料提交给医疗小组进行分析,确认无误后对病症进行确定。医治方案: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判断后,由临床医师开具处方和相关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及时地救治。后期诊疗:在医生下达治疗方案,并且依照治疗方案的内容进行医治后,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由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体态特征、各项数值等同初诊情况进行对比,从而对下一阶段的治疗过程提供依据。

(三) 标准病例库的管理

在根据相关指标和步骤完成对标准病例库的资料搜集后,应安排专门负责人对搜集到的图片、视频以及诊断报告等进行整理,按照规划方案中既定的标准对各类资料进行筛选分类,从而完成对标准病例库的构建。在标准病例库建成后,将其交由二级学院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保管。同时,标准病例库建成后并不意味着是一成不变的,医学教务工作负责人应根据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实际教学情况,召开研讨会,对标准病例库的内容进行更新。

四 标准病例库的实际应用效果

(一) 标准病例库在医学知识讲解中的应用效果

妇产科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这一目标是建立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一维度来说,医学理论知识教学在教学体系中仍然占有一定比重。但是,在教学课程进行初,学生的知识理论体系不健全,对临床实践没有接触经验,很难对教材上的妇产科医学知识进行充分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妇产科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将建成的标准病例库应用到医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以更加直观地方式将病例的典型症状、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等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加深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对医学知识的记忆能力。例如,任课教师在对教材中的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时,任课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标准病例库的资料,将该病例的主要症状、传导路径、发病时的体态特征以及后期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向学生展示诊断证明、治疗方案、复查结果等内容,让学生对该病例的临床诊断流程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原本课本上枯燥无聊的医学知识能够直观地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且能为学生下一阶段的临床教学奠定基础。

(三) 标准病例库在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作出学校,投身医疗工作之前的基础准备工作,也是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尚未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具体医务门类有明确的认识,因此,临床见习中学生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病例、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探寻自己的特长。而对于学生来说,临床见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临床见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更为广泛的临床病例,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临床见习教师要对标准病例库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临床教学而言,对标准病例库认识的广度的要求大于对深度的要求。这样,任课教师能够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病例的相关知识。正如本文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提到的,由于妇产科疾病的发病特征具有差异性,导致教学资源不完善。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标准病例库的应用得到有效解决,临床见习教师在病房对学生进行病例讲解时,可以根据已有的病例,引出临床治疗中不常见的相关病症。接着借由标准病例库,以图文资料和视频、音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该病症完整的诊疗过程,并且临床见习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且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交流,共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临床诊疗中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 标准病例库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

在掌握了妇产科医学知识和基本的临床操作过程后,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胜任简单的临床实习工作,从而为成为医务工作者做准备。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的症状和诊疗过程有理论上的认知,并且,从实践层面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临床工作。在临床实习中常见的方式是教学查访和依据具体病例进行探讨,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通常是由任课教师带领实习生进行教学查房,并对临床病例进行讲解,学生参与感不强,经常是采取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难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在建立标准病例库后,任课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已有的实际病例,在教学查房之前指定学生对特定的病症进行了解,鼓励学生在课前对该病例提出问题,等到教学过程开始后。在任课教师讲到学生有疑问的病例时,学生根据自己事先准备的问题向任课教师提问,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过程中穿插标准病例库中对该病例进行介绍的诊断报告、治疗方案等。

(四) 标准病例库在年轻医师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当顺利度过医学知识学习、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后,医学学生便成为一名光荣的医务工作者。此时,仍然不能忽视临床教学的重要性,应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自身的临床操作技能。特别是对于一名年轻医师而言,虽然具备了相当完善的妇产科医学知识体系,并且熟练地掌握了各种病症的临床操作流程。但是,部分妇产科疾病的病症具有隐匿性,不易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同时还有一些妇产科疾病的病症具有多样性,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症状,年轻医师普遍经验欠缺,无法对此类病症进行有效诊疗。而且,很多医疗机构都会为了避免医师疲劳工作,确保医师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进行临床诊断,从而采取轮转制的工作机制,这将导致年轻医师接触到的病例减少,不利于经验的积累。标准病例库的引用能够帮助年轻医师解决这一难题,医疗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的科室,选择不同的病例,让年轻医师在空闲时间对相关病例进行学习、了解,不断积累自身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对于治疗方案,或者进行手术的视频要进行多次观看,必要时可就疑问点找同医疗机构专家进行咨询,以此提高自己的临床操作水平。

五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妇产科学中的临床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门类,在传统教学模式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标准病例库的建立对于临床教学问题的解决,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对标准病例库的构成、资料收集及其具体细则进行了探究,并将这标准病例库应用于妇产科学中的临床教学,结果显示取得了较为显著效果,为妇产科学及其他医学门类的教学提供了良好借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