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注重综合素养的《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课程多样化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4-08-31

景美玲,王丽蓉,杨婷,王久利,王宏霞

(青海民族大学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青海 西宁)

一 引言

综合素质选修课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全体学生进行基础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训练学生的个性品质,用一种适应时代的文化内容来充实学生知识的课程[1]。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基础教育既不能立足于实用,也不能立足于需求,而是为了心灵的自由,通过发展理性、提升智慧及道德水平,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2]。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不断进步,综合素养课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地位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数据时代,信息化急速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增强,高校综合素养课的内容依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在学生心灵自由以及智慧提升方面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此更多的综合素养课的开设及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十分有必要。

自2012 年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来,生态文明开启了新的历史。2018 年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性地被写入宪法,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基本国策,中国环保事业迎来崭新时代。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3]。现代农业不断追求高效率、高产量,将机械化、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普遍应用其中,与此同时,人工制造、化肥、转基因技术、农药等广泛渗入其中,食物健康和原生态的问题凸显而出,在此背景下《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课程应运而生,该课程是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近三年来开设的一门全校范围的综合素养课,课时较少,共16 课时,但包含较多的学科范围,涉及历史、地理、生物、农业、信息、工程、医学、哲学、化学等多个领域,所涵盖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较好地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下及未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等产生较大影响。

二 课程现状

《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是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结合当代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现状,根据我国现代化农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刻而设置的一门综合素养课程。该课程教学目标是:以国家目前的政策导向作为起点,结合必要的生态学基本知识,从生态农业切入,紧密结合主题从科技角度、生物角度、经济角度、历史角度对生态农业做讲述,最后说明并倡导鼓励农业生态旅游。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全球农业发展现状的同时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生态文明理念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生态素养。课题组调研发现,目前高校的相关课程设置较多,包括《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在内每门课程具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特色,但是在内容上的创新性较少,在方法上的新颖度较低并且较为单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对广大青年大学生适应性不高。

作为新时代大背景下的新型综合素养课《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开课至今为止只有3 年,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均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提高其综合素养,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也急需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三 教学方法探讨

课程教学是整个本科学习阶段的主要培养方式,学生的基本素养主要在这个阶段形成[4],在目前的新媒体时代,虽然有部分学校将参与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入课堂,但是授课方式仍旧以课堂教学为主[5],填鸭式教学,学生掌握效果较差。此外,新型教学方式的引入对于教师和学生均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特别是当代学生,他们大部分已经从小适应了灌输式教学,一是对新的方式有可能从思想上较难适应。《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课程如何将课堂教学的作用发挥至极限,如何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结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对教学方法作详细和针对性的探讨。

(一) 针对教学目的的探讨

《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较为明确,主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全球农业的现状和发展,同时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生态文明理念相融合,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与生态素养。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到政治文明,再到现今的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念在不断升华,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逐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达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格局[6]。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全、健康、原生态的食物对人们的生活发展极为重要。如何将生态理念与现代农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是该门课程的重点目标。

为此,在教学中应当采取多种高效、合适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将生态理念与现代农业更好的融合。首先,在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讲授必要的基本和重点知识外,要注重课外知识的扩展,当然只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并结合课程需要,推荐相关的书籍,例如农业历史,让他们了解古代国外农业的种植技术和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并指导学生如何从中提炼相关的思想以及对自己的读书启发;有关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方面的教学也可以下载相关文献或者推荐相关期刊杂志,让学生对全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同特色的农业做了解,引发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在查阅相关资料对比不同国家现代农业状况的同时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如何将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理念更好的融合。对于生态学相关知识采取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让学生欣赏人类食物的起源和发展的一些书籍、视频、绘画等,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扩展学生的视野,并从中提炼古人淳朴的生态农业观。目前,大部分院校仅重视环境生态学方面课程的值观教学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环节[7],因此该课程尽量结合多方面契机让学生参与相关实践,如果机会允许可以利用假期实习,让学生亲自对有典型特色的现代农业基地作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紧密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和理念,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深层次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二) 针对教学对象的探讨

《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该课程属于大一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所面临的对象较为复杂。

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储备量参差不齐,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地区,基础知识以及文化差异较大,生活环境异同,加之大数据时代,所以塑造的学生多元化,个性化较强。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综合素养课缺少对大学生多元化需求的回应,上课方式缺乏创新,课程效果“自娱自乐”,不能很好满足大学生多元化需求[8]。为此,该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要特别注重教学对象的需求。

针对教学对象的多元化分析,他们极有可能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修养与生态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设置有启发性的探讨话题,比如说农业发展与生态观念的糅合、自我心中的理想生活、美丽田园憧憬等话题,并在最后老师作相应的点评。在探讨过程中,学生的独特思维和认识以及他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态素养都会比较充分的显示出来,并且在探讨的过程中让学生查阅资料,可以自主学习较多的知识,如有较大的偏差,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可以让老师针对性地教授学生相关知识。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交流思想,展现自我,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快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为了更好地让不同层次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扩展知识面。在老师指导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自行设置相关题目,自行查阅资料,撰写相关小论文,从中学生不但能自己学习一定知识,老师也能很好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便于教师为学生今后的知识扩展和学习提供相应的指导性意见。

通过探讨发现,针对教学对象复杂的情况,教学方法不一定要创新,而是将常规的方法合理、高效、扎实地利用,采用多种手段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性和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才能有所收获。有的学生疲于应付各种作业和任务,根本无心去深入学习,特别像综合素养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心理上比较松懈,尤其是教育质量较差的偏远地区,他们学习能动性大都相对较差。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思想教育,特别是每次课前几分钟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此外,还有较多的方法以及方式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 针对教学内容的探讨

教学方法的选取不能一味地追求多样化,除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对象之外,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细化到每一章内容乃至每一节课中。《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该课程划分有8 章教学内容,在此针对每一章内容对其教学方法作详细探讨。

第一章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梦的基石,这章内容较为概括,主要涵盖的范围较广,内容上可以涉及到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朴素的生态思想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也有结合现代生态、农业等政策对未来美好中国梦的畅想,结合以上内容在概括讲授的同时采用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前节选相关的视频、书籍、绘画等资料,供学生了解学习,从而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章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第六章生物间奇妙的互相作用这两部分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需要讲授,但是鉴于学生在高中有一定的生态学知识基础,为此该部分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可适当灵活选取,在生态学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多加强案例、实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渗入现代农业与生态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第三章生态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四章科技创新- 应对农业生态安全的挑战、第五章生物多样性视角下的现代农业之路、第七章循环经济与低碳农业,这四章内容是从不同视角下讲述生态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结合,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等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高效地扩展相关知识面,扩充视野,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深入理解现代农业如何与生态文明理念更好结合,也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诱导学生产生较多的有关生态农业的想法与观点。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地区的发展,脱贫致富、农村环境等问题特别注重,而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较为火热,特别是以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农业生态旅游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将会成为旅游的热点。第八章农业生态旅游,话题较为丰富,可以首先多采取欣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浏览、了解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各个地区的典型案例,然后采用讨论、探究,练习作业的教学方法,探讨研究相关原理,再结合学生自己家乡情况,创作设计相关的农业生态旅游方案,从而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通过教学及探讨发现,不同内容对教学方法的选取十分重要,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今后该课程教学中应该继续以内容为主体,探索多种方法,总结提炼最佳效果的教学方法,使该课程的教学达到更好效果。

四 结语

该门综合素养课程的教学,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思想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加强学生的自我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和生态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综合考虑,不能单纯地只使用讲授的方法,应该结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授课对象,细化教学方法到每一节课之中。在今后该课程的教学中,我院将以综合素养提高为重点,通过结合多种因素考虑,不断探索总结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该课程体系,在增强广大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的同时,也大大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综合素养课的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