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马义娟
(河西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张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左传》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树德,做有德之人,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树业,建功立业,追求事业,再者是树言,做有识之人,修炼思想,这是人生三种亘古不变的表现,历经不衰。其中,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都是从做人开始,即立德是本。
作为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本质,以“学生为中心”为原则,培养符合“新工科”教学理念的优秀人才[1]。作为高校辅导员,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作为思想政治的教育者,在教学中要坚持立德树人为先,作为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在管教中要融入立德树人理念,以此培育更加优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2]。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关系的哲学范畴,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两者相互连接,依存贯通,共同推动着事物发展。因此,科学辩证地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关系,有利于高校辅导员正确把握工作本质,准确理解教育与管理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立德树人教育[3]。
所谓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简言之,就是指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日常事务,包括生活、学习,但其管理必须符合教育本质与教育要求,以教育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更好地在教育条例范围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协调学生处理各种关系,从而有效达到管理的目的。同时,高校辅导员在实施管理责任时,其思想教育应贯穿始终,不仅是充盈自身,更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围绕学生始末[3]。
学生管理,包括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生活、学习的管理,最主要的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管理学生。对于大学生而言,此时正处于接触社会的萌芽期,需要一位良师益友予以教育和管理,高校辅导员当之无愧地扮演着该角色。管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最好的手段,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由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联系贯通,虽然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但两者目标一致,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教育。但是两者又不能互相替代,虽然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亦是管理的一种形式,但是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必须以相结合的形式共同服务教学工作。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通过工作经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之间的内在机制[3]。
“新工科”背景下,教育内在机制的互联互动是目前高校辅导员教学的主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协同发展,一方面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在管理中,从而发挥教育的管理功能与实践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学生管理,优化、完善辅导员管理学生模式,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供更好的途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促进辅导员与学生的亦师亦友关系,实现辅导员教学工作的和谐发展[4]。
当前,许多高校面临着教学资源紧缺状态,主要是指教学的软件资源。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资源分配不均,从而滞后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发展,有利于缓解当前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现象,这是因为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通过联动教育与管理的关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立德树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可有效缓解主要教育工作者的忧患,达到教学软件资源的合理分化,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教育体系[1]。
在传统印象中,辅导员是学生的管理者,学生在生活中有问题了就找辅导员,但是在信息化教育时代,增强学生管理成为教学需要,必然要求辅导员在管理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管理、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次,对于辅导员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丰富了教学管理工作,有利于辅导员更好地融入学生,与学生真正做到亦师亦友,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优化、完善了辅导员的工作模式[4]。
当前,高校辅导员缺乏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实践理念,而且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顶层机制,并没有相关文件、规范的标准赋予辅导员教育、管理“两手抓”的权利,当前辅导员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是管理学生,因此辅导员联动教育与管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教育与管理的齐抓共管,由此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互促效果,达不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5]。
在教学工作中,虽然倡导辅导员要结合教育与管理,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使管理恰到好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处于分离状态,契合度不够。辅导员管理学生,学生处于被管理状态,很大程度上仍然以管理为主,教育为辅,甚至在实际的辅导员工作中,管理工作难以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6],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真正融入管理工作,从而局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互联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契合度弱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发挥对学生管理的有效引导作用,同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尽量使每位学生能够参与,但是当前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甚至对管理工作不闻不问,局限了辅导员的管理工作[7],同时,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劣势传染”严重影响了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培养。
当前,在高校中兼顾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教学工作人员实属辅导员,这就要求辅导员既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又要具备管理学生的能力,从而在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提升辅导员管理工作效果。但是,当前高校紧缺此类辅导员,大多数以管理工作为主,且具备专业性的管理能力,但是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互联互动[8]。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高校应该从学校层面出发,制定一套实施标准,规范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互联互动。制定标准时,契合学生管理,学校应该从“育”出发,重点突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完善当前的教育管理互联互动模式,从而推动辅导员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同时更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目标[9]。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契合度弱化的问题,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以学校规范标准为出发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管理的渗透。具体来说,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管理学生的同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学生生活与学习,做到一对一辅导,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渗透到每位学生[10]。同时,大学生注重的是全面发展,特别是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测评,简言之“综测”。在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时候,实践证明,综测是最符合评选的标准之一。德、智、体、美、劳亦即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对综合测评机制的优化、完善,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中的渗透,更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针对劣势传染问题,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不仅仅是被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更是促进教育和管理有效发展的主体。“新工科”背景下,立德树人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因此,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从侧面也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在实际工作中,要秉承“教管服”的工作体制,融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信赖老师,然后辅导员循循善诱,鼓励参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齐头并进,共同服务于学生,从而解决“劣势传染”问题[8]。同时,应加强教学管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使得学生有一个轻松、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发展自身。
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融合发展,还需加强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仅仅作为专职人员管理学生,还应该具备能够为学生做心理辅导,辅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等的能力。首先,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学习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教育与管理如何更好地融合,其次,通过实践应用,反之优化、完善教育与管理的关系,提升教育对管理的应用能力,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再者,高校辅导员还需加强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组织与协调的能力,以此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管理工作[11]。
学校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发展。因此,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亦是各部门之间的共同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突出“三全育人”的教学平台,不断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将“教管服”真正体现出来,落于实际,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新工科”背景下,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和根本任务,必须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学校层面来说,必须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互联互动,同时,学校各部门之间应该协同发展,突出“三全育人”教学平台;从辅导员层面来说,应该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专职人员管理学生的同时,更好地辅助学生开展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管理中,真正体现“教管服”的教育体制;从学生层面来说,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当中,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从自身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有机融合,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基于学校层面、辅导员层面、学生层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有机融合,致力于为立德树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为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