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陆滢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1]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高质量的经济需要高质量的产业,高质量的产业需要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师资作为保障。但是,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师资水平还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并不高,尤其是专业实践技能水平,距离国家现在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对人才水平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于企业培训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以符合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征,使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建设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国家早在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中就有提及,“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与企业密切联系”,“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2]在此法理基础上,之后的多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地细化完善了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明确了企业的主体地位与法律义务,也使得教师下企业实践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那么,从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对校企合作、企业接纳教师实习的初次提出至今,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企业培训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如何?效果又如何呢?笔者就此问题展开了调查。
本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法和文献法为辅。调查问卷通过公共网络平台“问卷星”制作、发放和回收,调查对象通过打开手机端微信链接直接填写问卷并提交。
本次问卷调查共采集到29个企业的样本数据,其中机械机电类企业最多,共17家,占58.62%,其次是信息产业,有5家,占17.24%,其他还有轻工食品、电工电子、工业自动化、成套教育装备等,共占24.14%。
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21家,占72.41%,国企、央企4家,占13.79%,外资、合资企业4家,占13.79%。由于此次调查的企业资源大部分来自跟笔者所在学校有校企合作关系的单位,以上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占了绝大多数,这其中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本地区民营企业数量远远大于其他性质的企业,二是民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参与度要大于其他性质的企业。
表1所示是企业对“接纳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实习”的国家有关法规文件的了解情况的调查数据。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企业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是知晓的,但也有约五分之一的企业对此“不清楚、没听说”,说明国家的相关政策宣传还有进一步扩大和深入的空间。
对于企业在各个专业技能领域培训教师的人次,调查显示不同样本所报数量相差较大,多的达到上百次,少的仅为个位数,甚至是0,即没有培训过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结合访谈情况了解到,培训人次达到上百次的企业,往往是接待过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师集中式的培训班,而培训数为个位数的多是教师个人联系企业后利用假期进行的实习实践,或者是学生实习的带队老师,顺带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践。
关于企业在各个专业技能领域提供的培训岗位主要有操作岗、管理岗、技术改造研发岗,其中提供操作岗的有62.07%,提供管理岗的有41.38%,提供技术改造研发岗的有58.62%,另外还有提供其他岗位(电气设计与调试、设备制造与维护)的占17.24%,见表2所示。这组数据说明企业针对职业学校在职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培训对象,在提供培训岗位时,还是比较有针对性且务实的。因为作为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去到企业参加实践培训,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占比较大的一线操作岗和技术改造研发岗正是能较好提高这方面能力的岗位。
关于企业的培训形式,通过表3可以看出,“参观宣讲”的占到75.86%,跟岗的占55.17%,顶岗的仅占24.14%,其他形式占17.24%。其中“其他”情况中具体列举的是“师傅带学员”和“集中培训”。针对这组调查数据,“参观宣讲”的占到绝大多数,而“真刀真枪”实干的“顶岗”只占24.14%,细细思考教师经过企业实践,在自身技能水平方面到底有多大提高,此处还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表1 企业对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情况
表2 企业提供的培训岗位情况
表3 企业的培训形式
对于企业安排的培训内容,表4显示“产品的安装与调试”相对较多,超过了一半,达到65.52%,“产品的检测、维修、研发”相对较少,都只有三到四成。根据调查数据可见,“安装”和“调试”这类操作性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培训内容有较多企业安排,而对“检测”、“维修”、“研发”这类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培训内容,安排的企业相对较少。后期通过访谈了解到,像“检测”、“维修”、“研发”这类工作内容,培训时所付出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都远远高于“安装”和“调试”。
在企业是否给受训教师配备指导师傅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企业都会指派专门的指导师傅,占比达到82.76%,但还是有少数企业没有给培训教师配备师傅。另外,还有10.34%的其他情形,但很遗憾,被调查企业没有列举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在企业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工作状态的满意度方面,表6数据显示满意度为100%。大部分反映培训教师能“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积极主动投入工作”,还有近一半的企业反映教师“能给企业提出技术或者管理方面的有建设性的宝贵建议”。这也和“企业对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所持态度”基本形成呼应,表7显示绝大多数企业对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持“欢迎”态度,希望可以长期合作,只有个别企业态度不积极,迫于“法规”等压力无奈接受。
在被问到“企业对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有哪些期许或诉求”时,反映比较多的是“希望得到教师对企业的技术支持”、“希望培养出能胜任企业岗位的技能人才”,另外也有少数提到“增加教师下企业顶岗的持续时间”、“希望学校配备负责考勤培训教师的管理人员”、“服从公司安排”等问题。由此可见,企业对后续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下企业培训实践还有不少期待和希望完善的地方。
表4 企业的培训内容
表5 指导师傅配备情况
表6 企业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工作状态的满意度
表7 企业对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所持态度
企业在培训职业学校教师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受训教师不能给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企业参与成本“不降反增”、企业社会地位和知名度没有显著提高等。对于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加工制造类企业,由于其自身的技术力量有限,在接受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同时,很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技术或理论方面的指导,但现实是很多老师虽然理论水平很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高。究其原因,应该属于企业需求和学校供给之间的错配,教师的能力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3]对于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效益是其存在的宗旨之一。企业接受教师下企业培训实践,意图之一是可以获得廉价劳动力,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而事实是不少教师实操能力薄弱,上手较慢,有的甚至“眼高手低”,做出次品,不但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增加了生产成本。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少企业只提供“跟岗”而不是“顶岗”的培训形式。此外,企业还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指导师傅,有的还要解决食宿问题,甚至还有少数教师因为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给企业提出各种要求,对企业来说,给自身增加了不少“麻烦”,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这些成本的增加,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补偿,企业觉得“得不偿失”。对有一些企业来说,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和职业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很愿意接纳在职教师到企业培训,但在此过程中,企业仅仅是培训接纳者的角色,对于教师下企业培训的目标、计划、内容等都不是很清楚,培训规划也无从谈起,带来的问题是,指派的指导师傅变成了“挂名师傅”。这说明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在教师下企业培训的过程中,企业没有参与到培训方案的制定中,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企业知名度也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另外,还有些企业由于签订了技术保密协议等限制,能提供的培训仅限于参观宣讲,不能安排接触产品的具体岗位。
因笔者个人资源、能力等方面的条件有限,调查样本数量有限,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偏差。但通过现有调查分析数据,结合访谈情况,对于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在企业培训的现状可窥一斑。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并参加实践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要解决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教师多方主体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协调,创新机制,在提升实效性上集思广益下功夫。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