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杨月燕
(浙江工商大学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因此,浙江工商大学东语学院形成国际化育人理念,并推动国际化交流常态化,制度化。如何能够创新理念,打开思路,做好国内国外学生管理育人工作,发挥国际交流的最佳效能,浙江工商大学东语学院在大学生“出国热”的研究和探索中有所思考。
据笔者调研,自2005年起浙江工商大学东语学院逐步与日本、韩国、黎巴嫩、迪拜、埃及等国家的3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设立学历类项目,交换生项目,访学游学项目,海外实习项目等,每年派出14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学习交流实践。目前,东语学院在校生出国交流比例实现100%,人人参与国际交流和人人必须国际交流的理念深入人心,国际交流已成为东语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
作为语言学院,在国内完成语言的基础阶段学习后,同学们有着强烈的渴望能够到本土语言的环境中交流学习和检验自己的语言能力,此外,本科论文的撰写需要查找一手文献,很多文献语料需要到日本或阿语国家图书馆进行查阅。因此,学生热衷于国际交换留学以实现他们获取更多学习资源的需求。
在公派留学方面,学院每年都顺利拿到优本生名额7个,此外,学院每年春季和秋季派遣本科生和研究生赴友好交流学校留学半年或一年。目前长期留学项目包括赴千叶大学、成城大学、东京经济大学、二松学舍大学、爱媛大学、关西大学、同志社大学、静冈理工科大学、武藏野学院大学、四天王寺大学、樱美林大学等。学生在留学学校提升和巩固日语和阿语知识。
经济基础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2]。经济因素对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费留学项目。自费留学项目需要来自家庭的大力支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有能力承担国外留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同时,家长也乐于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
从学生个体层面,由于出国交流目标明确,专业学习与外语等级考试压力大,造成不少学生不关心班集体和集体意识淡漠。
从班级层面,由于本科生的二三年级和研究生的二年级往往有大部分学生出国交流,其中优秀学生及以及班干部几乎都出国了,造成班级活动无法正常组织,同时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
从学院工作层面,一方面要对在海外交流的学生提供不间断的关心支持,一方面则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何让学生在海外学习,参与国际交流过程中处理多元价值观的交流、交融、交锋,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这些都是我们思政工作者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所必须应对的新挑战。
理想信念是青年学生思想行动的“总开关”[3]。学院每年都会隆重举行开学典礼,学院党政领导,全体专业教师,全体外教,高年级学生代表,校友代表及全体新同学共同出席。开学典礼上,学院领导为新生介绍学院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着重就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精通外语、熟悉国别+领域的优秀国际化人才”进行认真阐述并提出殷切期望。教师代表,高年级同学代表,校友代表分别发言,从人生理想,专业学习,社会需求与朋辈经验分享等角度帮助学生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坚定将个人梦融入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使命和信心。学院随后精心设计新生入学教育,围绕团建、安全纪律、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学习、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主题开展教育指导,帮助新生顺利开启大学生活,同时进一步加强学院文化传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社会救助、社 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 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治理 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 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 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4]这赋予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新的时代内涵,因此,学院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奉献社会的服务精神,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海外实习活动等培养学生胸怀祖国人民的社会担当,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乐于奉献。
学院拓展与省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阿联酋浙江侨团联合会,杭州日本人学校等机构的合作,探索成立了大型外事活动志愿服务团队。努力为学生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学生大三出国前,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以学生志愿服务为例,2018年学院参与人数和层次都有了较大提升,志愿者们为第20届西湖博览会,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第十四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等提供了优质服务,得到了相关国家和机构的赞扬和肯定。
在学生出国交流前,学院精心组织专场行前动员培训会。培训会除进行常规的安全教育与鼓励教育外,还会鼓励学生找准自身定位,为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做好充足准备。学院党政领导主讲培训,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国际交流中有担当意识与责任意识,讲好中国故事,提醒大家在怀有包容心态的时坚守作为中国大学生清晰的道德底线和准则,努力培养自身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与信心,培养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
为了加强出国学生管理,出国交流同学根据高校或地区分组,学院在每个海外高校的交流学生中选拔学生党员骨干担任组长,在生活与学习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同学们在海外交流同时关注国内外时事,党员学生还会定期与党组织进行交流,汇报思想,分享收获。
在学生出国期间,学院对交流中的学生持续关注、紧密联络、内外联动、师生一心,密切掌握学生们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使身处异国的学生感受到来自学院和祖国的关怀。
每年寒假,暑假后,留学学生在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境外交流结束后顺利返校。学院及时举办归国心得交流活动,由归国学生分享其在国外的学习、生活、见闻与心得,对学弟学妹提供中肯切实的建议。同时,学院通过官网、官微对学生的交流体会进行图文并茂的推送分享,进一步营造优良学风和成长为国际化人才的氛围,努力实现国际交流特色育人的良性循环。
据统计,新时代大学生中有许多人想要出国交流,而相当一部分人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现今,国际形势严峻,意识形态复杂,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做好充分的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将爱国主义思想根植于学生内心,在提供给学生更多机会和鼓励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