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质量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助力幼儿园融合教育——“爱时光”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8-31

侯 敏,杜晓燕

(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随着全纳社会的建立,不少幼儿园基于“全纳教育”的思想和“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理念,开始探索学前融合教育。

学前融合教育是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一般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的形式[1]。在探索学前融合教育的实践中,不少幼儿园尝试建立“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是依托普通学校建设的、具有实施特殊教育的专业能力、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少年及其家长提供个别化教育与康复服务的机构,旨在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少年最大限度地融入普通教育[2]。花园浜幼儿园作为学前融合教育的基地,也建立了“爱时光”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并从资源中心建设的原点、基点和生发点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思考与实践。

一、知难而上——明晰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原点

(一)建设的背景

1.政策文件精神的引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办好特殊教育”。2017年7月18日,教基【2017】6 号文件发布了《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计划》),《计划》在主要措施“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中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立教育资源中心,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融合相关方面的资源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2019年,苏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残联四部门根据国家和省市“普校主体、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发展原则,共同制订了《关于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规范、推进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一系列的政策为花园浜幼儿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念的引领。

2.保教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重视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同时给予必要的照料。根据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帮助幼儿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与治疗。”《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3]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可以更好地服务每一位特殊需要儿童,全面推进幼儿园保教的高质量发展。

3.特殊需要幼儿成长的需求。随着整个社会对特殊需要幼儿个体发展的关注,无论家长还是教师,其教育理念都在发生转变,他们能更多地关注到孩子的特殊需要。自开展“十二五”省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起,每学年我园都会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家园访谈”“师幼互动”等方式,了解新入园幼儿的个体发展情况。通过多途径的了解,我园发现特殊需要幼儿的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全园特殊需要幼儿仅有1 名,2016年增至4 名,2018年增至7 名;同时,特殊需要幼儿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性(经医学诊断),如语言发育迟缓、弱视、交往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轻微孤独症等。这些特殊需要幼儿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特殊需要幼儿成长的需求。

(二)建设存在的问题

1.硬件环境不硬。我园根据《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苏教基【2018】25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参照《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要求,对我园硬件环境进行分析,发现我园的硬件环境不够硬。一是体现在空间环境上。近年来随着入园幼儿人数的节节高升而不断扩班,幼儿园已没有空余的、无障碍的、适宜的空间直接用于建设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二是体现在设施设备上。《指导意见》中要求“学前与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应参照《江苏省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级认证暂行办法》的要求,为相应障碍类别的学生配备专业康复设备”。相比而言,我园能用于融合教育的设施设备数量和种类不充足,且缺乏针对性。

2.软件环境不足。《指导意见》中还指出要“组建融合教育师资团队”“评估安排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清单式服务”。对照要求分析,在专业软件方面我园也十分欠缺。一是体现在特教师资上。虽然在“十二五”期间的省课题研究中,我园教师的融合教育理念、经验及实施策略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和积累,但是他们所学的专业并非特教,且特殊需要幼儿的类型不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融合教育活动对他们来说仍是一大挑战。二是体现在融合课程上。融合教育针对的是特殊需要儿童,他们的成长需求各不相同,需要个别化教育策略和课程。“蒙氏教育”虽是我园的一项特色活动,但仅仅以此为课程,显得单薄无力。

3.家长认同不够。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不断重视,家长的意识和观念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需要他们接受自己孩子的特殊性时,他们往往表现为不愿面对、有抵触情绪,甚至拒绝配合,碍于面子不愿让孩子参加特殊教育活动。而这往往会耽误特殊需要幼儿干预、矫治、发展的最佳时机。

二、逐个突破——抓住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基点

基于以上现状分析,我园结合《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不断思考建设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基点。通过落实“四个三”,让我园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更好地为融合教育助力,为每一个特殊需要幼儿架起成长的阶梯。

(一)破解硬件不足——“三原则”提升环境适宜性

我园结合《关于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及《苏州市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标准》要求,小投入巧改造打造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空间环境。

1.空间改造:因地制宜原则。挪腾并打通办公室、空出阳光房,改造科发室、露台及卫生间,打造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融合教育活动空间,并在实践过程中因地制宜地优化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环境。同时,资源中心内所有的边角、墙面都进行了软包,以增加活动室的安全性。因地制宜的空间改造让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环境更为适宜与舒适。

2.功能布局:科学合理原则。由专业人员确定特殊需要幼儿的类型,如感统失调、自闭或孤独倾向、视听困难等,并明确其发展现状。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教师根据幼儿实际的特殊教育需求,对空间进行整体规划,如把涉及活动较多的区域设置于离中心进出口较近的位置并留出较大空间;把与幼儿沟通较多、需要更多观察的活动区域设置于相对独立的空间,如沙盘活动区;把大动作运动的区域设置于地方最大、通风最好的空间内。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让每一次的融合教育活动更为方便实用。

3.材料投放:灵活有序原则。我园从特殊需要幼儿的需求出发,不断丰富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资源,如利用原有蒙氏材料、购买融合教育器材、自制特需学具、租借矫治设备等,以满足不同特殊需要的幼儿使用不同的材料。同时,资源中心的材料投放、摆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常常会根据特殊需要幼儿的活动需求,从教育活动需要出发,结合“按需灵活投放,标识有序摆放”的原则,不断优化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环境和材料。

(二)培养专业师资——“三步走”提高施策科学性

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师资是关键。为此,我园通过“三步走”,不断提升资源中心师资团队特教专业能力,提升团队施策的科学性。

1.第一步:团队组建奠基石。为了确保融合教育活动开展的系统性、实效性、有序性,真正让每一位特殊需要幼儿在成长的路上不掉队,幼儿园成立了“爱时光”融合教育团队(如图1 所示)。融合教育活动面对的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是一项“慢”的教育艺术,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因此,团队中的教师都是我园最为优秀、最具奉献精神的教师。此外,我园还从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引进了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吴燕老师。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教师团队的组建,为融合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图1

2.第二步:专业培训提能力。一是外出学习。我园抓住一切融合教育专题培训的机会,安排资源中心的教师外出培训。同时,我园还充分利用离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较近的地理优势,多频次组织团队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现场观摩学习。二是入园指导。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教师抓住“市融合教育巡回指导教师”入园指导的机会,积极向专职特教教师请教,不断提升自身特殊教育的专业性,提升开展特殊教育的科学性。

3.第三步:科研实践夯实力。“十二五”期间,在开展省级教育科研课题“感恩文化下双向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我园教师提升了融合教育的理念,积累了融合教育的经验,形成了开展融合教育的策略,通过“课题研究+教育实践”方式不断夯实团队特殊教育的实力。“十三五”期间,中心教师结合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活动又申报了市级规划课题“轻微孤独症儿童在班级群体中的融合教育个案研究”。教师们从科研的视角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融合教育活动多了一份研究味,也让融合教育团队更有专业力量。

(三)完善制度建设——“三制度”增强活动规范性

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制度是保障。结合《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及我园实际情况,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探索、制订了“三制度”,通过增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活动的规范性,来确保活动有序、有质地推进。

1.管理制度:确保活动有序推进。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制订了相关的活动制度,明确了融合教育活动采用“日常融合与个训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也明确了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活动每周的安排及活动频次、活动前后的相关要求等。

2.运行制度:确保活动有质推进。一是教育方案审议制度。这一制度的制订让中心的教师更加明确了审议什么、如何审议。而在制度的执行中,教师团队通过对课程结构、目标内容、教材选用、课时安排、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有效审议,也确保了融合教育活动的有质开展。二是教研活动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规定了教研活动的形式、频次、流程等,旨在通过定期开展主题性、现场式研讨活动,提升团队的实践能力,确保融合教育活动的有质推进。

3.留档制度:确保活动有矢推进。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制订了《特殊需要幼儿个案管理制度》,以帮助中心教师明确建档的要求、建档的方法、存档的内容,让特殊需要幼儿的档案更为规范。同时,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将“细致观察、科学评估、双向融合、个别训练、家园共育”的过程性资料都收入每一位幼儿的档案之中,确保融合教育团队的活动有矢开展。

(四)提升活动质量——“三行动”增添实践有效性

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目的是致力于让每一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更好地行走在成长的路上。实践中,我园从幼儿、家长、社区现状出发,通过“三行动”增添实践的有效性。

1.师幼行——师幼互动,精准施策。一是细致观察,科学评估。开展融合教育之前,中心教师会结合医学诊断、评估量表给每一个特殊需要幼儿进行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教育诊断评估,这是科学开展融合教育活动的起点。二是量身定制,精准施策。教育活动实施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教师会与同班老师、家长共同研讨,为孩子量身定制教育计划、建立档案、安排课时。实施中,在融合日常班级学习的同时,中心教师还会精准施策开展个训活动。比如,对于有交往障碍的孩子,通过角色游戏、沙盘游戏、蒙氏活动、美术活动、绘本阅读,让其调整情绪,学习交往技能,提升交往能力;又如,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幼儿,教师会通过评估知道其哪个字母发音存在问题,然后通过寻找或自编儿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进行发音的强化学习。

2.家园行——同频共振,形成合力。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开展融合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资源中心教师非常重视家长沟通。但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却非易事,最大的困难就是有些家长不愿承认自己孩子的特殊性。小鹏的家长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不愿意带孩子去做任何的评估,也不承认孩子有任何的特殊。老师们深知尽早干预的教育意义,于是主动出击,通过一次次摆案例、看《指南》,从孩子成长的需求、专业教育的角度给家长提出建议。终于,家长同意小鹏进入了资源中心。

对于进入资源中心的孩子,我园还会通过提供《特殊教育需要幼儿服务清单》,让家长根据自己的需要、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服务内容。比如,资源中心有一位弱视比较严重的幼儿,父母离异后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家住城西,做视力矫治的妇幼保健所却在城东,因路途较远,爷爷奶奶无法保证带孩子去妇幼保健所接受视力矫治。对此,资源中心专门配备了专业的视力矫治仪器,每天由老师为该孩子做半小时的视力矫治。优质的服务让家园合力更有力。

3.社区行——理念传递,提高认同。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教师们不仅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宣传融合教育的理念,还以“学前教育宣传月”“党员进社区”“两在两同”等活动为契机,走进社区开展融合教育宣传咨询活动,将“平等、接纳、理解、关爱”的融合理念传递给周边居民,提高社会对融合教育的认同度。

三、反思前行——探求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生长点

(一)我们的收获

建设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实践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为特殊需要幼儿架起成长的阶梯、为教师专业提升打开另一个通道、为家长面对特殊需要幼儿建立一个链接、为社区教育推开一扇门。就幼儿园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个体成长:从“跟着大部队走”到“因人而异走”。一直以来,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都是跟着班级的大部队一起踏步向前走,虽然在行进中常常落后、常常被关注,但并未从根本上找到适宜特殊需要幼儿成长的路径。“爱时光”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让这些特殊需要幼儿以自己的速度与方式前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小鹏,在毕业前夕的沙盘游戏中,突然说出:“我喜欢到这里来玩,这里有闵老师……我喜欢她们。”小鹏的成长让教师们眼眶湿润,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2.教师专业素养:从“关注整体”到“支持个体”。在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团队教师来说,他们不仅仅看到了特殊需要孩子的成长,也收获了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他们能在“关注整体”的同时“关注个体”,并且有能力为特殊需要的个体提供更为适宜、科学、有效的鹰架,满足其个体发展的需求。

3.园所发展样态:从“普适性保教”到“高质量保教”。在“爱时光”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教师的教育故事感染了我园的每一位教师。由此,园所呈现的样态也在不断变化。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教育教学中,我园的教师已不再满足于“普适性的保教”,而是能更好地将“爱”的核心理念落实到教育行为中,在更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实现“高质量的保教”。

(二)前行的思考

202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发布了《“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描绘了2025年初步建立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的宏伟蓝图,这是国家层面对“十四五”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顶层设计。我园的“爱时光”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将结合《“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有关精神,努力实践,不断思考,继续寻找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生长点。

1.系统精准的培训。特殊教育专业能力的专业培训途径较少,培训系统性不足,资源中心教师在施策中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希望主管部门能在培训的系统性、持续性及针对性上加强指导,如建立区域特殊教育师资团队,开展菜单式培训,等等。

2.专业治疗的衔接。专业治疗机构(康复治疗中心)与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连接通道还不通畅,两者还不能针对特殊需要幼儿的切实需求做到有效衔接、相互配合,因此也降低了融合教育的实效。希望相关部门在两者之间能搭建桥梁,让两者更好地同向聚合,共同为特殊需要幼儿铺设成长之路。

3.师资队伍的改革。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特教专业人员稀少,不能满足特殊需要幼儿的需求。如果能有一支专业流动师资队伍,每年根据各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特殊需要幼儿的特点,进行流动指导,将会进一步有效提升区域融合教育质量。

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殷雅竹副处长曾说过:“融合教育是撬动基础教育走向适合教育的支点。”[4]“爱时光”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将继续在这个支点上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与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一起行走在“爱时光”的成长路上,共同收获成长的喜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