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授之以渔,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中班韵律活动“小雨和花”教研活动为例

时间:2024-08-31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成 媛



授之以渔,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以中班韵律活动“小雨和花”教研活动为例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成媛

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2012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它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表明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我园尝试借助教研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一、教研背景

音乐教学活动是我园的特色活动,提升青年教师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是我园教研活动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因此,我们尝试让教龄1~2年的青年教师通过模拟园本经典音乐课例“小雨和花”,学习组织和指导中班韵律活动的策略与方法。

所谓园本经典课例是指经过我园教师多次实践与验证的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教学活动案例。韵律活动“小雨和花”就是我园音乐活动的经典课例。这个课例的特点是:音乐《小雨和花》改编自音乐《墨西哥舞曲》),结构简单,只有AB两段;风格明显,A段较活泼,B段较舒缓,易于中班下学期幼儿的感知与理解。为了帮助幼儿充分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节奏与结构,课例设计了“小雨敲醒小花后与花共舞”的故事情境,借助有景有情的故事将幼儿带入音乐之中。同时,课例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分层次地推进幼儿的学习过程:层次一是组织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A段小雨飘落和雨滴敲击小花的音乐。层次二是引导幼儿两两结伴,一人扮演小雨,另一人扮演小花,扮小雨者用手部动作表现小雨飘落的动作,并在A段句末的重音处,在小花扮演者身上轻轻敲击两下,用以表现小雨敲醒小花的游戏情境。层次三是在B段音乐处,扮演小雨与小花的幼儿共同随音乐创意性跳舞,享受互动交流的乐趣。

课例:韵律活动“小雨和花”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提示下,初步感受音乐有A、B两段结构以及各段旋律的特点。

2.学习听音乐做雨点飘落和敲醒小花的动作;尝试迁移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表现雨点飘落的姿态和动作。

3.乐于结伴游戏,学习结伴游戏的动作,享受与同伴进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雨和花的图片,改编的音乐《小雨和花》,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1.导题并启发幼儿创编雨点飘落的动作。

师:我们都看见过雨点从天上飘落下来的样子,现在,我们用动作学一学雨点飘落的样子。

2.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小雨和花”的故事,引出音乐。

师:一群小雨点来到花园里敲醒了小花。苏醒的小花在雨点的浇灌下,不仅喝饱了水,还和小雨高兴地跳起了舞。有段音乐也说了这件事,我们一块儿来听一听!(幼儿听音乐)

3.出示图谱,教师指图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及A、B段结构。

4.教师边指图边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语音等方式表现音乐A段句末重音。

(1)师:认真听音乐,在小雨敲醒小花的地方,用拍手动作拍出节奏。

(2)师:刚才雨点落下时,每次在小花上敲了几次?(两次)

(3)师:这次听音乐时在小雨敲醒小花的地方,把自己的身体当成小花敲一敲。

(4)师:小雨落在花上会发出什么声音?(滴答等)

(5)引导幼儿跟随A段音乐表现下雨的动作,并在句末重音累加“滴答”的语音。

5.教师邀请一名幼儿与自己结伴,分别扮演小雨和花,跟随A段音乐进行互动游戏。

(1)师:我扮演小雨,谁愿意扮演我的小花?仔细看小雨是怎样敲醒小花的?

(2)教师与一名幼儿结伴,示范“小雨和花”的互动游戏。

6.幼儿听完整的音乐,尝试连贯地表现A段敲醒小花,B段小雨和小花自由舞蹈的情节。

(1)师:小雨敲醒了小花后做了什么?(跳舞)

(2)师:请你找个朋友,一人扮雨,一人扮花,玩一玩小雨敲醒小花,然后两个朋友一起跳舞的音乐游戏。

二、教研过程

1.青年教师阅读课例“小雨和花”的教学详案,熟知教学环节和过程。

2.青年教师观看由老教师执教的韵律活动“小雨和花”视频,获取有关教学活动的直接经验。

3.青年教师依据课例的教案说课,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指导要点。

4.青年教师模拟“小雨和花”课例上课。

5.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现场进行分析与研讨。

我们原以为经过“读教案、看视频、说说课”的前期准备,青年教师模拟课例执教时应该比较轻松和到位。但在教学现场却发现青年教师明显存在着刻板搬教案的现象,不仅难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教学的难点,并且难以应对幼儿的现场反应。进一步的研讨使我们认识到:教案与视频只是“鱼”,而青年教师真正缺乏的是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渔”。只有“授之以渔”,让青年教师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执教经典课例。

三、调整与改进

此后,我们在对青年教师的研训活动中,努力做到“授之以渔”。

1.练技术。

对教师而言,技术指的是教学基本功。青年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正是由于某些教学技术的不熟练而影响了幼儿学习的效果。从音乐教学活动的特点出发,我们重点从以下教学技术入手,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学习音乐活动的教学技术要领。

(1)指图力求准确而熟练。我园的音乐活动中大量使用音乐图谱,在使用音乐图谱时,需要教师用手指图谱的方式引导幼儿认知图谱的具体含义。如“小雨和花”活动中,教师用手指图谱的方式,帮助幼儿感知A段中雨点敲醒小花和B段中小花生长、喝水等节奏。教师指图的专业技术要求是准确(即合拍)和熟练(不熟练则影响准确)。指图准确和熟练的教学技能不仅为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还能对幼儿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教学现场说明,正是因为上课教师的多次指图失误,使得活动缺乏应有的流畅性。

(2)指图时应关注与幼儿的互动。熟练教师指图时,特别重视运用眼神、表情及夸张的肢体动作与幼儿进行互动,不仅能够通过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向幼儿传递图谱中的教学信息,还能从幼儿眼神的反馈中,准确把握他们对教学重点是否理解,教学难点是否得以解决。青年教师在指图时则常表现出目光游离、没有目标点,故而难以准确判断或了解幼儿的需要,所以,培训青年教师学习和掌握这一教学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3)指图应提前给幼儿信号。教师的指图和幼儿对图谱的反应两者之间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有时间差的。如在音乐A段句尾,教师为了帮助幼儿能较准确地拍出句末重音的节奏。指图时,应提前半拍用相应的眼神、表情、动作给幼儿传递“预备”的信号,让幼儿对这个节奏能有一定的“反应时间”,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动作。教师过早或过晚提示,都不能为幼儿提供适宜“反应时间”,从而影响幼儿对节奏的感受。这一技术,也是青年教师需要反复揣摩和练习的。

2.了解幼儿的经验与能力。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应该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经验、能力水平以及发展需求等。如在感受和表现《小雨和花》音乐B段时,课例设计的是幼儿两两结伴分别扮演雨和花,进行互动游戏的音乐情境。依据中班幼儿的能力水平,两两结伴游戏是教学中的难点,需要幼儿已有的经验是能自由结伴和能角色协商。青年教师在授课时,表现出其较为了解幼儿关于结伴的经验,但缺乏对幼儿关于角色分配经验的了解。所以造成教学现场出现了在幼儿两两自由结伴后,由于没有协商解决问题的经验,两人为角色的分配而产生纠纷的现象。结果,因为角色分配的困难,对幼儿的合作表演带来了一定的干扰与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目的地选择了几个中班,指导青年教师分析与把握不同班级幼儿的角色分配经验。青年教师豁然开朗,深刻体会到全面了解幼儿对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3.深入研读课例。

教学现场发现青年教师只是“依葫芦画瓢”模仿经典课例实施教学过程,教学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屡屡发生,使得教学组织“有形而无神”。究其原因是因为青年教师不明白经典课例中某些教学环节的用意和目的到底是什么。总之,对课例的设计方案,他们是阅读而不是研读。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学会研读课例方案,我们通过老教师解读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用意和示范相关的教学技术,青年教师现场进行练习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掌握研读活动方案的方法。

4.培训后再实践。

在完成上述培训活动后,我们要求青年教师第二次执教经典课例“小雨和花”。由于较为熟练地掌握了相关的专业技能,在第二次的教学现场上,青年教师显得自信而从容,对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把握得较为到位,并且能积极与幼儿进行互动。不仅敢于面对幼儿的问题,还能够根据幼儿的现场反应及时地给予回应,真正地与孩子“玩”在了一起。课后,青年教师感慨道:“现在,我真的知道了应该怎样组织幼儿韵律活动了!”我们也初次尝到了用“授之以渔”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甜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