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时间:2024-08-3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 晗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晗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人口比例已超过农村,并且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城镇化,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既带来了重大机遇,也带来全面挑战,特别是对于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

一、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

对城镇化与农村教育关系存在两种观点,有的认为城镇化就是消灭农村和农村教育,使之城市化;有的认为城镇化应使农村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1]从相关文件和领导的讲话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是把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统一,不是消灭农村,消灭农村教育,而是“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新农村建设,需要吸引大量人才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良好的教育质量是吸引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因此,新型城镇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城乡二元共生和一体化发展的新的文明框架中,重新认识农村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那种认为社会现代化就是消灭农村、取消农村教育的观念是错误的和不切实际的”[2]。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近期很长时间的国家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将成为我国近期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新型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村和农村学前教育,而是要使农村和农村学前教育更加美好,让农村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学前教育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发展新农村,包括让农村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学前教育,这就意味着加强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内在要求。毕竟“农村学前教育有质量普及的难中之难在于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匮乏,重中之重在于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3]“幼儿园教师队伍及其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质量,是否具有一支稳定、专业化、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4]

二、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带来挑战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新型城镇化使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农村[5],而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合格幼儿园教师的严重缺乏是其主要成因。截至2014年,我国幼儿园在园幼儿4050.71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08.03万人,幼儿园教师专科以下学历比例在40%以上,无职称教师比例在50%以上。[6]根据该数据测算,全国幼儿园师幼比为1︰19.5。根据教育部2012年统计数据,农村镇区幼儿园师幼比为1︰27,乡村幼儿园师幼比高达1︰45;农村地区42.61%幼儿园教师为高中及以下学历,71.07%幼儿教师未评职称。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在所有数据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幼儿园,其中师幼比更是远低于《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提出的“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1:5~1:7,保教人员与幼儿比1:7~1:9”的规定。我国农村地区幼儿园师资现状是: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亟待提高,年龄结构严重失衡,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

新型城镇化要求“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在学前教育领域必然地要求城市幼儿园要对农村幼儿园进行帮扶,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支持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也必然地要求农村学前教育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学前教育质量。可是,目前的城镇化建设,不仅未实现学前教育的“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还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带来挑战。城镇化在农村地区一般呈现三种样态:人口流入型,即当地乡镇经济发展好且迅速,吸引到较多外来务工人员;人口均衡型,即当地乡镇经济发展尚可,能基本留住农民在当地就业、创业,流出和流入人口基本相当;人口流出型,即当地乡镇经济发展较慢或较落后,导致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农村地区这三种类型的城镇化,人口均衡型对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影响不大,但其他两类就会带来巨大的挑战。人口流入型,像江浙乡镇经济发达的农村乡镇,一方面部分当地农村幼儿进入城市,另一方面大量外地幼儿的涌入,致使当地城市、农村都需要扩建、新建幼儿园,幼儿园教师数量缺口较大,优秀幼儿园师资资源被稀释,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大量优秀教师进城,使得本就整体水平不高的农村幼教师资队伍进一步被削弱。人口流出型,像西部一些经济欠发达农村,大量适龄儿童随着父母进城或远赴他乡务工,或成为留守儿童,导致当地城市入园压力加大,农村入园压力减少,经常致使当地政府举办农村学前教育的压力和热情降低,撤销村办园成为常态。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长期得不到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离岗或向城镇、其他发达地区流失严重,留存农村幼儿园的往往是低学历、高年龄的老教师和刚刚毕业入园的新教师,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呈现年轻化和老龄化共存的现象。总之,城镇化一方面为农村幼儿园教师“进城”以及提高自身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带来机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前教育资金贫乏及其对人才吸引力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增加,学前教育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农村幼儿、幼儿园优秀教师向城镇聚集,出现农村地区教师数量绝对不足与相对过剩(部分村办园)并存的问题,对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带来挑战和冲击。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历史欠账多,相对于城市幼儿园教师,他们整体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与社会地位、改善其工作环境、确保其合法权益、增加编制和教师配比,这些都是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策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应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坚持基本建设策略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强的应对策略。

(一)全面认清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近期较长时间的国家战略,不可逆转,也无法回避。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区域广泛,农业又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稳定大业,所以我国的城镇化凸显了城市与农村必须“城乡一体”“城乡统筹”,城镇化并不是消灭农村,而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这些特点,就可以看出农村学前教育会长期存在和发展,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每个人都有追求职业和生活幸福的权利,农村幼儿园教师跟随城镇化进程流向城市幼儿园或离开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都是个人的正常选择,无可厚非。新毕业的优秀学前教育人才,大多来自条件优越的城市,他们“读了几年大学之后,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到农村生活将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7]他们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而更愿意留在城市幼儿园工作,也无可指责。只有正确、全面认清我国新型城镇化及其对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影响,我们才能客观、正确地对待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困难重重,任重道远,必须加强而又需从长计议。

(二)将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规划

我国地域广阔,区域差异大,城镇化的程度和方式也各不相同。要科学、有效地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就需要把它纳入当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中来,这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的要求。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趋势,特别是我国全面放开“二孩”的背景下,正确预测经济、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城乡一体”做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实现幼儿园在城乡、农村村镇之间的合理布局,做好农村幼儿园教师需求预测和建设计划,使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有制度,有效、科学运行,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密切同步。

(三)按照城镇化类型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城镇化按照“人”的流动情况可分为人口流入型、人口均衡型和人口流出型,三种类型的城镇化对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不同。人口流入型会导致当地农村幼儿园教师绝对数量严重不足和优秀教师大量流失双重困境,势必要求大量引进新教师、其他地区幼儿园教师和城市幼儿园教师援助等多种方式并举,并加强在职幼儿园教师培训,尽快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人口均衡型,既需要弥补农村幼儿园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欠缺的历史欠账,引进高学历、高水平教师,更要在区域内部、城乡之间做好均衡布局,增加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和提高待遇,避免本就不多的农村优秀幼儿园教师大量流向城市,加剧城乡学前教育差距,违背新型城镇化“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内在要求。人口流出型,既要做好农村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的建设规划,加大财政投入留住合格、达标的幼儿园教师,有计划转移、消化剩余教师,慎重地把符合要求的剩余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更重要的是要保障留村儿童、留守儿童接受有质量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保留部分条件好的村办幼儿园,保障3公里内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提升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统筹村办园、镇中心幼儿园、城市幼儿园教师建设,并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

(四)多元并举确保农村幼儿园教师共享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

截至2012年,我国农村地区公办幼儿园52025所,民办幼儿园71549所,民办幼儿园数量及其在园幼儿数量都高于公办幼儿园。[8]研究证实,在幼儿园各个质量指标中公立保教机构都明显优于私立保教机构,究其原因是因为私立保教机构把低成本化作为最大追求,而低成本化的焦点是消减人工费成本,也就是使用低质量、低工资的幼儿园工作者[9]。新型城镇化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使农村,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农村儿童和幼儿园教师共享城镇化建设的成果。农村相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不高、政府财政收入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园教师应成为农村地区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主体和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只有这样也才能留住,稳定农村优秀幼儿园教师,不断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新型城镇化内在要求农村地区要以公办幼儿园和在编幼儿园教师为主体,但这一目标要分地区、分层次逐步实现,不能“一刀切、齐步走”,要多元并举地确保农村幼儿园教师共享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率先实行,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城镇化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尽可能将所有农村幼儿园教师纳入事业编制,并不断提高其待遇,实现不低于甚至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的法律规定。条件一般地区可逐步实现,如我国中东部经济发展尚可的一些地区,可由省、市、县(区)、镇(乡)四级政府协调,逐步增加农村幼儿园事业编制,扩大在编教师比例,并将符合条件但未能进入事业编制的在职教师工资待遇纳入政府公共财政计划,给予“地方编制”。条件欠发达地区,如西部、边远、少数民族聚集的农村,一方面要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尽可能将当地农村幼儿园建成公办园,教师纳入国家事业编制;另一方面,应制定特殊的人才引进政策,保证他们的待遇高于发达地区和城市幼儿园教师,改善其生活和工作环境,解除其后顾之忧,以吸引优秀学前教育毕业生愿意到边远、贫穷的农村幼儿园工作,加强这些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建设。

总之,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已成为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农村改革和国家发展的战略。让农村儿童享受优质学前教育、使农村幼儿园教师沐浴经济发展的幸福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势在可行,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应把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确保农村儿童、农村幼儿园教师共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成果。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山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布局调整研究”(编号:15CJYJ12)、江苏省201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编号:KYLX_ 0660)、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计划项目“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策略研究”(编号:J15WC26)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史宁中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中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研究(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2.

[2]杨东平.新型城镇化道路对教育的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13(05)︰8.

[3][8]张晗等.当代中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抉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32,12-13.

[4]庞丽娟.国际学前教育法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3.

[5]朱苗苗.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学前教育领域县级政府职能研究[D].包头:内蒙古大学,2014.

[6]2014年全国有幼儿园近21万所逾4000万人在读[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7-30/7436882.shtml.

[7]刘善槐,邬志辉.新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教师的核心问题与政策应对[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187-190.

[9](日)大宫勇雄著.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M].李季湄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7,7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