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 红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内蒙古 包头 014035)
本文以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高职组专业技能课程二组一等奖作品,来自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的“精‘编’细‘缝’‘秀’外‘慧’中——焊接轨迹与典型焊接接头机器人焊接操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备赛过程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有益建议。
大赛文件要求由2至4人组成教学团队,考察团队针对某门课程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教学团队应充分做到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保证教学内容能够基于真实的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科学、准确、高效的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完成教学。故教学团队的组成应尽量具备师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较丰富、创新意识超前、教学能力较高等特点。
以教学名师做示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团队的教研和教学能力,尤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方面。有研究表明,教学名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1]。该教学团队成员之一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带头人,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于团队教师备赛过程中改进教学思路,提升课堂效率,完善课程设计与教案等方面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教学团队科研教学综合能力能够起到典范作用。
教学能力比赛的目的是要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而青年教师接收新事物速度快、能力强,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将最新的教学资源融入到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大赛方案首次鼓励东西协作跨校组队,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团队学校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2019年国赛共有53个团队吸收了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其中高职组吸收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赛达38人。[2]企业兼职教师的融入能够将专业教学内容与焊接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有效融合,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弘扬身边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等。该团队吸收企业兼职教师一人,参与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标准的梳理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工作,有效对接企业生产,将教学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提高了学生培养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教学能力比赛参赛课程选择对最终提交的参赛作品制作质量影响巨大,大赛文件规定高职专业课程一组所选课程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二组所选课程应为专业核心课程。在确定参赛课程前,第一步需认真研读大赛文件与技术要求[3],对照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初步锁定参赛课程;第二,专业技能课程参赛课程目标应锁定为最能代表本专业发现方向、能够融入新工艺、新方法,并与现代企业生产任务有效连接的课程;第三,参赛课程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对于已建有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慕课等资源,且课程教学中含有虚拟仿真、虚实结合等应用软件的课程应优先确定为参赛备选课程。
参赛课程确定后需要进行参赛内容的选定。参赛选题的把握关键是要吃透大赛文件精神与评分标准,将评分标准对接到课程各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初步确定参赛教学内容。同时,仿学历年获奖优秀作品,避免闭门造车,并将优秀作品中的教学形式、教学活动设计进行合理的迁移、优化,融进所参赛教学内容。
“焊接机器人操作技术”课程参加的是高职专业课程二组,所选参赛内容为课程的最后一个综合实践性教学单元,满足大赛文件的要求。教学过程将职教云平台的应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采用虚拟仿真软件和真实机器人虚实两个环境进行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导学相结合、典型接头焊接和工程产品相结合、学生个人学习和小组协作相结合。课程面向大学三年级学生开设,以企业生产任务为教学载体,将安全生产、工匠精神融入课堂,符合大学生该教学阶段的素质教育规律。
参赛题目是评委第一眼所见的文字,一个好的参赛题目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历年参赛作品大多呈现两种形式:一种是主副标题形式,另一种是直抒教学内容形式。2019年国赛获奖作品中,高职专业课程一组获得一等奖作品共计27个,其中主副标题有14个;高职专业课程二组获得一等奖作品共计10个,其中主副标题有5个。而对于题目的实际设定内容则是易懂作品的题目直抒主题的较多,较难理解教学内容的作品则是主副标题较多,对于主副标题的设定应遵循以下几方面规律:一是尽最大可能让读者明白教学具体内容;二是能够体现该专业、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三是恰当融入思政内容。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优秀教学课堂的灵魂,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融入新时代职业素养。该课程以实际焊接生产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灵活运用职教云平台、DTPS虚拟仿真软件、实时摄像播放、操作过程录制等信息化手段,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岗位工作任务设计了“导→仿→练→焊→评→研”六环节的教学活动,将典型接头焊接与工程生产相结合,将虚拟仿真和真实操作有效融合,将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积累贯穿始终。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设计思路图
职业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学多采用的教学形式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引入法等,为了与企业实际生产任务相连接,将教学载体可升级为企业生产任务。企业指导教师参与教研教改,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教学研究、确定教学任务后向学生发布工作任务,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进行所知、所行后,以集体的力量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校内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帮助解决学生实施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向企业指导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完全基于真实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融入当地兵工生产元素,在满足大赛规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要求的同时,不仅将企业生产过程引入课堂,还能在教学中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兵工文化。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活动尤为重要,目前,较多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引入罗瑞兰德的学习模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将“教师所知”“学生所知”“同伴所知”到“学习环境”“学生所行”“同伴所行”之间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建立起如图2所示的联系。简化的罗瑞兰德的学习模型下的学习活动,通过最新、最适合课程教学的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设计出良性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4]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有所知、有所获,而优秀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来呈现优秀的一堂课。教学能力比赛需要这样的素质,日常教学更需要这样的坚持。
图2 罗瑞兰德对话框架
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对于工科专业教学,如何将课堂上出“思政味道”,将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成为了专业课教师探索的课题。对于焊接专业课教学,团队教师将安全生产、兵工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活动,努力做到“润物无声”“耐人寻味”。[5]例如该课程教学引入了机器人焊接与手工焊接竞赛的课堂教学小游戏,竞赛结果显示,机器人焊接效率高于人工焊接,同时焊缝质量优于学生手工所焊焊缝质量。通过该游戏,不仅展现了焊接机器人的优越性,同时也让同学们明白了焊接技能操作的精髓之处——细心、恒心与耐心,只有具备匠人认真钻研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高度。
参赛教案需满足大赛方案规定的所有内容,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合理、丰满,也更能体现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指导思想。参赛课程尽量每2个学时设计为一个教案,教案中除含有大赛文件要求的要素外,还将课堂教学活动环节设计仔细梳理,将教学内容书写详实,教学活动合理设计,避免了只注重结构忽略内容的弊端。
依据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标岗位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学情分析结果,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每一学时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便教师在每一学时的教学结束后都能够清晰辨别是否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精致的教学环境能够为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起到必要的助力作用,教学环境应将专业、文化、思政三方面的素养相融合。例如该课程录制教室陈列出坦克和战车模型、焊接工艺制品等,创设焊接生产环境;讲台的正上方墙壁贴出“匠于心、品于行”的思政标语,融入思政元素;实训基地将安全标签、安全帽、安全带等全部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布置,时刻提醒学生:焊接生产、生命至上。
大赛方案强调,录制的课堂教学视频应能够反映实际的教学过程,所有教师的教学仪态、教学风格应越接近实际教学状态越好,与学生的互动亦是越自然越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师的教学情绪相互影响,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尽量强化自身内涵,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差异化学生的情感教学,用无私的师爱温暖学生,与学生开展良性互动,使学生能够集中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在课堂内外均以教学为本、以学生为本。[6]
良好的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教学魅力能够呈现出非常优秀的教学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特别注意授课语言流畅优美,教学仪态端庄。教师展现个人对某个知识内容的讲授解析时,应尽量做到由易至难层层递进,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紧跟教师授课节奏。
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意识与能力强是打造优秀作品的前提;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优秀的教学状态能够呈现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抓主流、重细节、精打磨的教学实施过程能够实现优质的教学效果。无论是比赛还是日常教学,教师都应遵循教学规律,坚守教育初心,抓实教育教学质量,深研教学内容,润物无声融入思政元素,踏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能力比赛自校赛、省赛至国赛,历时半年之久,备赛过程中,教师能及时转变、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思路,将信息化技术手段、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课堂、服务教学,实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