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公司债券融资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时间:2024-08-31

■何 璐

(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

引 言

随着我国的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债券融资已逐渐成为各个公司再融资选择的主要方式。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在债券融资的发展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风险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分析风险环节及特点,做好企业内部管控工作,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公司债券融资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

公司债券融资,能够对公司产生预算硬约束。公司发行债券,就表示公司与债券持有人达成了商业约定,并根据承诺还本付息。若公司无法顺利履行相关约定,经济个体要想改变原有的商业约定就十分困难。但公司向社会发行债券,债券持有人可以实现公众债权人集合。当债券持有人的基本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可以通过召集债券持有人会议或者加入更多的社会舆论等,使公司在可以维护债券持有人利益的前提下,按约定做出相应的调整。虽然债权人以及发债公司在双方博弈的过程中,公司占据着稳固的信息强势地位,但是如果没有履约也可能产生较高违约成本,所以也应当守信履约,才能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可见,与股权融资以及银行信贷方式相比较,强化预算硬约束,可以使得债券合约具有较高资金配置效率。

1.2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债券的发行,能解决公司信用评价机制失真的情况,也是公司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条件。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但同时也存在社会信用缺失的问题,信用情况会影响市场经济效率,因此需要搭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公司与银行的业务往来、公司与社会公众的业务往来,这些都会反映公司信用的方面。体现在发行公司债券上就是需要公司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按募集资金约定的用途使用资金,按时偿还本金及支付利息等。通常情况下,公司长期使用发债进行融资,并且可以积极履约,就表示公司的资信良好。

1.3 提升核心竞争力

将聚集资本的核心作用发挥出来。现阶段,社会拥有许多民间资本,资本也积极寻求如何获得更高利益的渠道。而公司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能促进民间资本的聚集,投资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开发多元化技术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体系,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或是使用杠杆收购的方式,拓宽公司实际运营发展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1.4 拓宽融资渠道

当前,许多公司在经过了股份制改造以后,还面临以下几个层面的调整方案:实现资本结构优化与调整,确保公司实际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比例的协调性;调整债务资本来源结构,转变公司长期资金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问题,开拓广阔的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融资,实现公司短期债务来自银行贷款,长期债务来自债券市场,保证债务资本的合理性,有效降低实际偿债风险。

1.5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会对公司带来不同的约束效用。公司利用债券融资,需要实现到期还本付息,适当的资金偿债压力,有助于抑制盲目扩张的问题,避免出现过度投资带来的各种风险,通过合理化的选择资金投入项目,提升资金利用率。所以,债券融资构成了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硬约束,有助于构建完善的治理结构体系,还可以保障债权人的基本利益。

2 公司债券融资风险

2.1 公司债券融资存在发行风险

在债券发行阶段,受发行单位信用、债券发行总量及债券发行动机等因素影响,使债券出售的实际情况与预期计划存在差异较大,即没有按照预期的方案出售,进而导致债券发行失败。部分公司在推出私募债券的开始阶段被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快速购买,但是在之后的发行速度相对减缓,甚至部分发售会暂停。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不强,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较差,且私募债券本身也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发行风险不仅是导致整体的发行时间延长,还可能会提升整体的运作成本。

2.2 公司债券融资存在流动风险

公司私募债券都属于非公开发行的情况,投资人必须是符合要求的合格投资者,主要发行对象多是专业的投资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而交易活动的活跃度受到投资者的交易意愿和当时的经济状况的影响。而且只能在交易所综合协议平台或者通过证券公司进行转让,如果市场的流动性不好,会增加投资者的隐形持有成本。

2.3 公司债券融资存在市场风险

公司在进行债券融资的过程中,最不可控的就是市场风险的冲击,市场风险主要指市场价值波动缺乏稳定性,引发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股票价格、利率水平和汇率的波动等。不稳定因素可能会使债券价格和收益率发生改变,使公司与投资者均产生损失。

3 公司债券融资风险的有效管理措施

3.1 促进现代化制度建设,构建现代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科学的、完善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体系,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因此,迫切需要促进公司现代化制度的建设工作,明确基本权责,优化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体系,进而树立积极正确的债务风险防范思想,构建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从以下几个层次入手:①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各自职责作用发挥出来,形成公司内部的约束机制。②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加深其对债券发行蕴藏的各类风险的认识与理解,在企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债务风险学习环境,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债务风险控制理念,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③明确公司相关责任人的权责范畴,并将其薪酬水平同债务风险相联系,纳入管理层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3.2 评估经济形势,选择适当融资时机

公司在实际发行债券的环节中,债券的发行利率可能受到发行市场利率的影响。因此,在债券成本的实际管理环节中,需要做好宏观经济的预判工作,并选择合适的债券发行期。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前瞻意识,只有对整体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审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宏观经济以及货币政策的核心走向,会对债券基本利率起到较强决定性影响作用,因此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基准利率趋势进行分析,将债券发行成本控制于合理范围内,控制公司的资本成本,抵御市场的经济波动风险,保证筹资决策的科学性,进而为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3.3 分析融资项目,选择合理融资模式

公司在实际的债券融资环节中,需要对发行方式进行分析与探究,进而选择合适的发行方式,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第一,了解发行的债券种类。公司债券的种类主要包含超短期融资债券、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和企业债。根据债券种类的不同,发行过程体现的成本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发行流程比较简单,可以在注册额度内进行滚动发行,也是企业较为常用的发行方式,在发行市场上,需求度与流动性较高,发行利率较低,受到广大公司的偏爱。第二,根据公司债券筹资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期限结构。如选择的债券期限太短,虽然利率相对较低,但在投资尚未到期的情况下就需要还本付息,并发行新债,会人为的提高了公司的筹资成本,加重企业负担。

3.4 完善融资方案、做好融资风险的过程把控

公司在开展债券融资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优化内部工作流程,确保预见性问题管控到位,促进各项工作按序开展。首先,关注公司的资本结构,要将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若公司的负债率达到一定的限度,就应当停止进行融资,避免因负债率过高导致的风险问题发生。对于实际设计与编制融资方案的过程来说,一方面应当对融资结构、规模等作出明确的设计与规划,单次的发债规模不应当太大,而且应当适度的分散还债压力。另一方面,要把公司的经营范围、融资成本水平考虑在内。其次,对于已经获取的融资方案,结合发行程序,与具有专业资质且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合作,签订相关合同。再次,债券发行完成,取得募集资金后,要根据募集说明书的要求,做好募集资金的使用,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当依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需要调整资金用途时,要按相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否则资金用途不得随意的变更。与此同时,要实时关注公司的债偿能力与资金结构,保证现金流的合理性,做好债券本金和利息的兑付,可以采取分期支付利息的方式,债券到期只支付本金,从集中支付变为分散支付,减少债偿风险。最后,落实风险防控体系,做好融资各个环节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

3.5 建立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公司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①加强信用评价机构规范化管控。债券评级是债券发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信用评级机构作为负责开展企业债权信用级别的评定工作,对应当有极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同时应当对信用评级机构明确权责,对于在评级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遗漏、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信用评级机构应对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采取这种方式有利于降低评级机构的差错,有效提高评级质量,增强投资者对评级结果的信任度。②控制信用评级机构的数量,培养更多专业素养较高的评级机构,避免在各行各业当中出现不正当竞争的问题。③以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优化结算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债券交易效率。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结算效率,降低支付成本,促使流动性更好的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同时,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也有助于公平竞争,维护金融市场和体现的稳定与安全。

3.6 注重内外部监督控制,建立科学化监管体系

在公司内部,要提升领导层的关注度,同时将审计人员的价值发挥出来,确保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扎实性,保证内部监督管理效果,为公司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检查内控机构及运作情况的同时,开展动态化的评估工作,及时了解内控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疏漏及风险,并对企业内部的失控程度、失控环节及性质等进行有效的把控。例如在在财务风险识别方面,需要审计人员要不定期对财务资料真实、准确及完整性进行有效的审核,最终形成书面评估报告。

不断优化与完善公司债券融资外部监督管控工作。一方面,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配套法律法规,将法律监督的实际效用发挥出来。同时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公司法、物权法、证券法等各项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遵循法律法规开展市场监督工作,切实提升综合监督管控水平,确保资本市场处于和谐稳定的环境中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关注债券市场监督管理责任的落实情况,明确划分工作职责,明确权利义务,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监管部门要强化对承销机构管控力度,并对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公司等中介机构提出相应的管理规范,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在外部完善的监管体系下,既可以保障债权人的核心权益,同时也使得公司在于规范化条件下开展债券的发行程序,避免出现融资信息内容虚假的问题发生,降低了公司债券发行的有关风险。

4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债券融资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容易存在许多风险问题。基于此,相关的市场参与者应当端正态度,明确自身的基本工作职责。一方面在公司内部树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与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公司债券融资各个环节的风险把控及风险应对,使其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建立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与完善公司债券融资外部监督管控,提高公司债券融资效率,保障债券市场的有序运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