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业财融合视角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探析

时间:2024-08-31

■ 李 燕

(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

引 言

2016年财政部出台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指出,管理会计要融入到企业整个业务领域的各层次、各环节,通过管理会计工具整合财务和业务。业财融合工作在管理会计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但我国业财融合工作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全面预算管理要实现业财融合还需要一定过程。企业的预算工作和生产经营等各业务环节密切相关,如果预算管理脱离企业的业务实际,将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本文研究业财融合视角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探讨了当前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研究了业财融合视角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建设建议,认为将业财融合融入到企业的预算管理中,有助于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双向流动,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1 业财融合融入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并非企业内部某个部门能够完成的,需要各部门之间团结协作,通过各类信息资料及时传递,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各类数据资料的可靠性、准确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整体工作质量。在传统的预算管理中,其他部门给财务部门传递信息存在一定的延迟,可能会使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其他部门认为预算管理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得到业务部门的支持,最终导致预算工作无法实现对企业整体的管控。因此有必要通过引入业财融合工作,要求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到预算工作中,实现对各类信息的充分沟通。

第二,有助于防范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业务种类也在增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通过业财融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发现给风险,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因此企业财务方面的风险要求建设预警机制,将企业的各项风险管理指标整合管理,起到预警的作用,实现对各项生产资料的全面优化,使风险管理更加精确,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价值,企业价值的创造离不开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各部门都会注重实现自己部门的目标,例如业务部门希望加强自身的销售业绩,财务部门希望减少财务风险,很少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考虑如何增加企业价值。通过业财融合管理工作,促使财务部门在关注财务目标的同时也关注业务流程,业务部部门在关注业绩指标的同时也关注财务指标,通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通力协作,使两个部门之间实现相互协助,促使企业的发展更加顺利。

第四,通过业财融合工作能够实现预算与战略的衔接。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预算工作的基础,企业的战略目标也是在充分分析企业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经营情况之后所得出的期望,因此企业的预算目标要实现和战略管理工作的衔接,就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通过业财融合工作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情况,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落实业务与财务要求,促使预算管理工作更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2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

2.1 业务与财务脱节

部分企业的预存管理工作没有实现预算管理与业务处理的统一,业务与财务数据的互通依靠电子表格等方式,通过电子表格等进行数据方面的传递无法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及时流通。同时,预算管理人员没有参与到业务活动中,没有了解业务的具体信息,在审核各项预算时仅站在自身的角度,没有站在业务的层面,容易导致企业的业务工作难以开展。

2.2 业务渗透性不足

大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侧重事后控制,缺乏事中控制,只有当预算额度不足或预算产生差异时才进行控制,没有定期分析预算的差异,导致预算管理的效果较差。企业的业务没有及时渗透到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利于实现对预算管理的有效支持。

2.3 业财融合度不高

部分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考评体系,企业的业务目标和财务目标差异较大,业务部门较为注重短线的经济效益,业务人员关注自身的业绩考核指标,更加注重短期内经济效益的提高了。而财务部门更加注重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工作,更加注重企业长远的发展,预算管理的目标没有分解到财务与业务方面,导致业财融合度较低。

3 业财融合视角下的全面预算管理

3.1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原则

企业要优化自身的预算管理体系,结合企业的业务特征,立足于财务实际,加强财务和业务的协同,以适应企业整体的管理目标。具体而言,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以下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求具有全面性,能够全面体现企业的整体运作情况和运作质量,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和业务各方面指标,明确预算职责分工的全面性,要求全员参与到预算管理过程中,规范预算编制、控制、考核全流程。

第二,目标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在企业确定战略目标之后,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年度预算目标,降低预算完成的难度,认识到预算目标是实施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为预算管理的业务和财务目标的协同奠定基础。

第三,匹配性原则。预算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相匹配,要求考核和目标相匹配,在明确各层级人员责任体系的前提下,促使预算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3.2 预算管理组织优化

企业要实现对预算管理组织的优化,建立具备财务和业务职能的管理会计小组,由管理会计小组肩负起预算管理的日常管控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资金支付和核算工作。管理会计小组能够将财务思维融入到业务中,实现业财融合的目标。同时企业要在董事会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预算的最高决策工作,对预算的审批、执行等方面工作负责,而企业的管理会计小组则参与到预算的日常分析以及预算目标下达、预算汇总等过程中,充分结合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优化预算管控,发挥预算管理的优势。

3.3 预算编制体系改进

第一,优化企业的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流程要充分采用上下结合的编制方式,通过上下结合充分发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优点。企业要根据战略目标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编制年度预算目标,并以此作为企业的管理工作安排的依据,将企业的预算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各责任主体在此基础上编制预算草案,企业将编制的预算草案进行汇总与审核,最终下达执行[1]。

第二,优化预算编制的指标设计。首先,优化财务指标。在编制财务指标过程中,要求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到其中,对企业下一年度的销售收入、营业成本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编制,充分结合业务部门实际需求分析销售费用等方面的支出,并合理预测企业未来的销售收入,确保销售收入的预测具有合理性。其次,开展业务指标的编制。在业财融合下的预算管理编制,既要注重财务指标,又需要注重业务指标。业务指标要与各职能部门深度融合,例如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市场拓展率、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指标。

3.4 强化预算控制

第一,优化预算控制分析的流程。企业要根据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多维度的经营分析体系,分析企业的产品运营效率及盈利能力,判断企业不同产品的情况并进行合理对比。首先,进行产品分析。产品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在分析企业的产品时不需要考虑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仅需要分析产品的盈利贡献比重,判断各类产品的成长性,分析每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根据经营管理层的发展规划,明确企业未来产品发展的重点,并逐一分析不同产品的毛利率、营销费用率等方面的内容,和营销部门沟通制定相匹配的产品销售方案,指导销售工作开展。其次,开展运营效率分析。企业需要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方面的情况,确保企业具有良好的运营效率。通过制定有效的管理指标,实现对经营管理运作效率的改善。再次,开展盈利能力分析。业财融合下的预算管理要求企业结合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工作,充分分析生产成本、收入、管理费用等方面的变动因素,并细化企业不同渠道、不同种类产品、不同区域的获利情况,以优化企业的营销策略。最后,分析报告要具有时效性。企业的预算分析要在每月10号之前出具分析报告,分析上一月度的经营情况,并为本月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以改善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率,实现对业务工作的有效改进。

第二,优化预算的预测控制。企业要实现有效的预算控制,就需要进行滚动预测,将企业一年度内的预算按照月度、季度进行滚动预测,及时修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企业要进行准确、高效的预测,就需要建立相关业务数据的收集途径,并完善数据分析制度,制定合理的预测模式,以促使企业每个月的管理工作向预算目标靠近。通过滚动预算的方式,能够动态预测业务部门经营效果,动态调整业务策略,合理配置所需要的各类资源,以尽可能实现企业的预算规划[2]。

3.5 完善预算考核

在业财融合工作的指导下,企业要实现以客户为导向的管理,优化考核指标,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的步骤,充分考虑业务、财务维度的指标,既要体现业务对财务的反馈情况,还是要体现财务在业务流程中的指导性作用,为预算实现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奠定基础[3]。因此企业的考评需要以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开展,财务指标主要考核销售收入、管理费用、销售毛利率、投资回报率等方面的指标,业务指标主要考核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产品受欢迎程度等方面的指标。在业财融合的考核体系中,不仅要求财务方面的指标得到管理,管控企业的成本费用这类指标,还需要考虑业务方面的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促使业务与财务实现融合。

3.6 实施保障

第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要实现业财融合下预算管理的目标,就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在业财融合下,企业的各部门之间难免会产生一定摩擦,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员工专业知识,让员工正确认识到业财融合下管理流程的要求,促使财务和业务有序衔接,制定更具有效率性的管理方案,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水平,为业务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导。业务人员也需要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积极与财务人员沟通。业财融合不仅是系统和职能的融合,更是员工在知识、能力上的融合,只有让企业储备足够的人才,才能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

第二,业务流程的再造。在业财融合下优化预算管理,需要加强业务流程再造,凸显财务对业务的监督以及业务对财务的反馈性作用,使业财融合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层,实现应有的管理效果。企业要保障财务和业务目标的实现,充分梳理企业的财务和业务指标,改善企业财务和业务工作的质量,提高企业管理绩效。

第三,强化的风险管控。首先,企业要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在业财融合下开展预算管理,可能面临一系列内外部的风险,企业需要充分分析财务风险、系统风险等各方面的风险,并针对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其次,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企业要通过树立风险管理意识,认识到业财融合下预算管理工作的管理流程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各部门之间管理逻辑清晰,通过构建高效的管理平台,实现对信息的充分传递,加强对各项业务工作的监督,实现对重大风险的防控,促使企业实现健康发展。

4 结 语

本文以业财融合的思想为出发点,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构建了业财融合为基础的预算管理体系。认为在预算管理的各层面,需要落实业财融合的理念和原理,明确各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分析业财融合工作,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实现财务和业务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实现内部协同管理。企业在预算管理的各环节,需要贯彻业财融合工作的思想,以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资本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